热变形温度对SmCo/FeCo纳米复合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热变形技术,制备了SmCo/FeCo纳米复合磁体,研究了热变形温度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磁体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变形温度从600℃升高到1000℃,Sm2Co17硬磁相的含量不断增加,FeCo软磁相的含量不断减少,SmCo/FeCo纳米复合磁体的矫顽力从1.54 kOe提升到5.04 kOe;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剩余磁化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相对于含有部分非晶相的600℃热变形磁体,700℃热变形磁体的晶化程度更高,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在700℃达到最大值.
其他文献
以健康德州驴肠道内容物为样品,筛选驴源乳酸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筛选菌种的安全性能、生长特性、产酸性能、产酶性能、耐受性能及抑菌特性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一株驴源乳酸细菌,经鉴定为屎肠球菌,编号HR-03;安全性试验表明,屎肠球菌HR-03不产生溶血圈,无潜在致病性;该菌株还表现出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性能,且能够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结果提示,屎肠球菌HR-03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后续开发驴源益生菌制剂的候选菌种.
黄铁矿(FeS2)因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具有可作为潜在的非均质Fenton试剂受到广泛关注.但FeS2具有比表面积小、Fe(Ⅱ)/Fe(Ⅲ)循环途径较少、循环使用次数低等缺陷,无法进一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常见的改性FeS2非均相类Fenton优化技术,主要包括引入外场、改变催化剂载体、非均相Fenton反应过程中引入其他物质等三大方向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FeS2非均相Fenton的机理和应用,展望了改性FeS2非均相Fenton反应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改性FeS2非均相类F
资源约束的混合流水车间问题(RCHFS)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同时考虑资源约束和能源消耗的实际案例却仍然研究甚少.对此本文提出离散帝国主义竞争算法(DICA)来解决最小化完工时间和能源消耗的RCHFS问题.首先,设计了适应该问题的两阶段编码机制.其次,设计了一种考虑资源分配的解码方法.最后,将DICA和模拟退火算法(SA)相结合用来提高算法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基于随机生成的真实车间调度系统实例进行仿真实验,并且与现有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高效的解决RCHFS问题
金属纳米团簇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属原子组成,通常尺寸在1~10 nm.其中,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具有合成方法简单、荧光发射波长可调等优点,已成为纳米簇领域里发展前景最好的材料之一.Ag NCs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可以通过超分子策略将Ag NCs与不同类型的小分子材料相结合来实现.通过吡啶二羧酸(2,6-DPA)诱导原子精确的银(9)纳米团簇(Ag9-NCs)自组装,在多重非共价键作用下,构筑了具有AIE特性的水凝胶,其荧光寿命提高了~574倍,荧光寿命达到1
构建了银纳米立方体/PE/金膜三明治结构用于拉曼检测,由于这种结构的场增强特性,一般认为它用于荧光增强也能有较好的性能,在实际测试中发现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与纳米颗粒靠近时有荧光猝灭现象.为了尽可能消除荧光猝灭现象,探究场增强基底最强荧光增强能力,更改了中间层的厚度和物质分子在中间层的位置,获得最强荧光增强光谱.这种能够使荧光增强的结构对研究下一代纳米光子学器件在荧光检测上的应用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开发具有更强大检测功能的拉曼-荧光双检测器提供可参照的模板.
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的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单频和双频频率选择表面.根据金属贴片与电感,缝隙与电容的对应关系,分别设计了工作在100 GHz的带通型方环形FSS,工作在100 GHz和150 GHz的双频带通型“箭头+Y”形FSS.针对不同的入射角度和极化方式,分析了双频“箭头+Y”形频选的滤波性能.该双频FSS在入射角度为0°~45°时能保持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在T
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遗传改良及功能基因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根据拟南芥糖基转移酶家族中同工酶UGT79B2/79B3的前体序列,设计针对靶基因UGT79B2/79B3的特异的sgRNA引导序列,构建ugt79b2/79b3-Cas9双突变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GV3101中.将含有目标载体的GV3101活化后,花浸染法浸染拟南芥.以后代阳性株系DNA作为模板,送公司测序.99株阳性转基因株系中分子鉴定发现有24株发生突变,其中只有1株发生ugt79b2/79b3双突变.
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使海藻酸钠(SA)质子化以及防止SA发生团聚,与金属离子Cu(Ⅱ)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复合材料(PEI-SA-Cu(Ⅱ)).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对L/D-T rp进行电化学识别.结合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数据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对于色氨酸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为更精确地监测出存在于土壤、大气和水域等不同环境中的微米塑料(MPs)和纳米塑料(NPs),以形成对该种污染物的标准化定义和清晰明确的区分标准来满足在后续监测环节中的要求,从MPs/NPs的现状、对生命体的危害和监测分离及消解技术三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全面系统地总结.研究表明,MPs/NPs在三相中的循环过程尤为复杂,体积不同、外力因素、地区差异都会对其归宿和处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目前污染监测和处理技术尚未统一,其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威胁和影响也未可知.旨在进一步研究MPs/NPs污染治理,为
近年来,由于LED照明灯具发光性能高、寿命长、环保、节能、可靠性高等一系列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的高温固相法合成稀土发光材料LiBa2Ga(P2O7)2:xDy3+(x=0.005,0.010,0.015,0.020,0.025,0.030),并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能.在350 n m光激发下,发射主峰在576m,归因于4F9/2→6H13/2跃迁.LiBa2Ga(P2O7)2:0.01Dy3+的CIE坐标为(0.3779,0.3961),位于黄光区域.Dy3+的最佳掺杂量为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