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美艺术丰厚人生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威海九中在平凡中将理想扬帆,孕育艺术之花。因为她深知,艺术可以闪烁智慧,艺术可以启迪人性,艺术可以丰厚人生。她更意识到,没有艺术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精美艺术 丰厚人生 启迪人生
  
  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能一下子拿出50多幅书法作品作为礼物馈赠给外国友人,奥妙何在?一名普通的初中教师,能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为威海市书协副主席,奥妙何在?
  步入威海九中,你会找到真正的答案。
  昔日,威海九中在平凡中将理想扬帆,孕育艺术之花。因为她深知,艺术可以闪烁智慧,艺术可以启迪人性,艺术可以丰厚人生。她更意识到,没有艺术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于是,九中人成为艺术教育的逐日人,艺术精魂的追求者,历经跋涉,孜孜以求,十年磨砺,在困惑中徘徊,在徘徊中成长,在成长中憧憬。
  今日,威海九中,一朵瑰丽的艺术教育奇葩欣然绽放。九中人陶醉于翩跹的舞姿、悠扬的旋律;怡情于清香的墨韵、明朗的书画,用心感受着艺术带来的震撼,这是师生们用青春在舞蹈,用生命在放歌!
  
  一、定位
  
  观点提示:我们搞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出多少名家、大家,而是让学生懂一点文艺理论、美学常识,对通俗文艺、美术作品、名歌名曲能说出个所以然,不随波逐流做追星族,使他们的言谈举止有那么一点文化味,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功莫大焉。
  赫胥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必须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而且也应使他们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威海九中的艺术教育,走过了十年的艰辛路程。在这十年里,九中人不断地感悟着,探索着,体验着……然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生源、教学资源均处于劣势,学校的发展处于徘徊之中。如何打造学校的品牌,提高办学水平?学校的管理者们在思索着。素质教育的一缕春风,吹开了九中人的心结,让困惑中的九中人豁然开朗。既然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是学校的优势,那么,为什么不能从这里入手,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呢?经过深思熟虑,学校的决策者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了艺术教育这块园地,确立了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学校品牌、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书法、水彩、素描、油画、国画、管乐、民乐、舞蹈、合唱等活动便在课内、课外迅速而又规范地开展起来。一时间,艺术之花开遍了整个校园。200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对艺术教育有了更高定位:他们将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融入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激情,以艺养德,以艺启智,以艺正行,利用艺术本身独特的感人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将培养学生的目标锁定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并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也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辨别是非,明晰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二、探索
  
  观点提示:艺术教育要求硬件要硬、软件不软,需要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条件,更需要酷爱艺术教育的人;需要提供良好的师资,更需要学生具有追求艺术的稳定而积极的情感态度。
  准确的定位、高度的重视、积极的行动,使得九中的艺术教育一开始便步入正轨,并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更是把艺术教育作为九中的第一品牌和特色窗口,作为各项工作推进中的催化剂,根据艺术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学校从校园建设入手,先后开设了音乐教室、书画展室、形体训练室和民乐排练厅,接着投资20多万元着手进行配套工程建设。1998年和2000 年,分别投资4万元购买了多种先进的管弦乐器,成立了管乐队、民乐队;2001年,斥资5万元对形体训练室进行了内部装修; 2002年,又专门为美术教室配备了价值达3万元的教具;2005年又筹集资金6万多元为合唱队、舞蹈队购置了配套的设备和服装。同时,学校又以艺术教育为中心,全面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使用制度,从而为九中的艺术发展真正铺就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硬件投入上去了,仅仅是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客观条件,我们更重视的是主观因素,即教师艺术素质的提高,因为师资是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学校实际,学校一方面引导教师发掘原有的艺术潜质,广开教育之源,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开拓,多方汲取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对艺术教师的配备和培养采取“专兼结合”“主兼结合”的方法,在提高师资力量方面 “请进来,送出去”,对艺术教育适当“倾斜”,逐步培养出一支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教师队伍。他们言谈举止文雅端庄,艺术功底扎实深厚。因此,授课时驾轻就熟,恰如鱼翔潜底,鹰击长空,给学生以极妙的感官享受,对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担任书法教学的毕承海老师(号:苏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书协副主席。自1994年任专职书法教师以来,一直致力于九中的书法教学和专业研究。学校也给予他大力支持,多次派他外出学习,广交书法界朋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带领下,九中专业教师的艺术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九中的书法教学独树一帜,成为一朵艳丽的奇葩。书法作品共有45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二百多人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为九中的艺术教育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其中50多幅作品被各级领导做为礼物馈赠给外国友人。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韩国、日本的友人也多次到九中参观访问,对毕老师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2000年12月,在威海市博物馆隆重举办了“苏生子暨威海九中学生书法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60余幅。市委、市政府五大班子的领导,高区管委会的领导,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以及社会各界8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之后,《威海书法》杂志又以近乎专刊的形式介绍、发表了九中学生的书法作品50多幅。另外,毕老师还专门为喜欢热爱书法的市级领导现场讲课,颇受赞誉。借助这些渠道广泛地传播和交流,更多的人认识了九中,认识了九中的书法艺术,也从此确定下九中书法教育在威海市各类书法教育中的领先水平。更有识者诗赞道:“风骚独另艺称佳,书画竞芳是两葩,丝竹悠扬彩袖舞,一园璀璨属朝霞。”
  以书法教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对学生陶冶性情,体验快乐,启发创意,获得和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这一切恰恰是充满变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同时,在参与各项艺术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信心百倍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艺术教育重在实践。在这方面,我校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校内重组织,校外再提高”的原则,围绕“培养兴趣,诱发情感,加强基础,强化训练,生动活泼,发展素质”的主线,对艺术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整体性地改革。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早在1994年就开设了专门的书法课,成为全市最早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音乐学科把欣赏名曲引入课堂,把舞蹈、音乐剧加入学生实践,美术学科则注重引导学生品评、欣赏中外佳画,拓宽视野,启迪灵魂。总之,艺术学科的丰富教学思路为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方保证。
  教育实践中,学校还深刻地认识到:由于艺术教育具有多层面性和多角度性,所以把课堂教学也作为了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运用蕴藏在非艺术学科中的艺术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已成为九中教坛的时尚。学校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强化艺术美意识,挖掘教材艺术美因素,寻找学科教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做到常规教学内容美、教学结构美、教学手段美、教学情境美的四美合一,使艺术美的形象、情感、愉悦充满课堂。
  为深化艺术教育,学校又提出了师生全员读书活动。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启迪思维,迸发灵感。首先,学校各年级组为学生设置了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读名著,赏名篇,泛舟书海,从书本中汲取心灵营养,开阔视野,添智增德,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读书风采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专题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亲情征文大赛、专题辩论会,每位同学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明亮清澈的天空,让梦想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其次,在教师层面上,学校建立了读书分享制度,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鼓励教师博览群书,泛读各类有益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丰富个人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督促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积累专业理论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向更广去延伸,向更深去拓展。
  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让许多生性懦弱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胆量和自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得更多学生能正确面对挫折与坎坷,变得更加坚强不屈,而《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高尚的心灵,更让学生在内心震撼之余,将其变为自身更为自觉的一种行动。
  将每一寸空间艺术化,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校在这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制定了以校园建设艺术化为主旨的隐性教育规划,注重用高雅的艺术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徜徉于教学楼中的艺术走廊,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滴水藏海,蕴涵丰富;那些色调明快的静物素描,古朴素雅的水彩写生,还有极具个性的书法长卷,无不给人以美感。校园里葱笼的绿树,生机勃勃;醒目的校训,催人奋进;七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教室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呼吸,整个校园,每一寸空间都渗透着美,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
  
  三、收获
  
  观点提示:艺术教育的收获,首先在于陶冶人的美的情操,引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为造就艺术人才奠基;其次,就是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文化教学质量。
  洒一路汗水,留一路跋涉的艰辛。蓦然回首,辛勤地付出,换来的是春色满园。1999年,学校被命名为威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0年,学校又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文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淀,九中的艺术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一次次艺术盛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九中艺术教育的辉煌历程。1998年5月,首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对全校师生是一次莫大的精神鼓舞,使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弥漫了整个校园。1999年9月,威海九中体育馆开馆剪彩的同时,又拉开了第二届艺术节的帷幕,比首届规模大一倍的书画展引来市区各阶层的关注和惊讶的目光。一时间,九中的艺术教育传遍了整个威海。2002年9月,学校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艺术节,全面展示了威海九中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九中光辉的历史,扎实的现在,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推动了艺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艺术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很好地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全面开发了学生的左右脑。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学生智力开发中常会犯“重左轻右”的毛病,即只注重开发左脑,即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数学、符号、逻辑分析等,却忽略了对右脑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开发。研究中我们深知,右脑也被称为“艺术脑”,如果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听音乐、欣赏图画、接触形象事物和动手的机会,可调节思维,平衡左右脑智力的开发,让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长大后的创造力、记忆力和协调能力都会比同龄人高出许多,这将对他们一生的大脑潜能开发有益。所以,我们始终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看得同等重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卓有成效的学科教学,很好地平衡学生左右脑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能提供其他学科和途径不能提供的审美经验。当学生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中,可以放松身心,体验快乐,和谐发展;当他们沉醉于艺术的殿堂时,可以丰富修养,体验完美,走向文明。因此,九中的学子是幸运的,他们有幸在艺术的氛围中成长,有幸在艺术的花园中采撷,收获一路芬芳。这将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应该有传承人、后继者,这才不愧于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九中人时刻把这作为办学理念,并且付诸实践,成果斐然。2004年暑假,国防大学02届的李某再次回到母校向毕老师请教切磋。交谈中,他很感激地告诉毕老师,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学生,正是由于毕老师的精心指教,使他小小年纪就在书法领域里颇有建树,不仅顺利升入重点大学,更是借助书法的独特影响力,竞争成为该校学生会主席,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书法小组,目前,已有相当一批学生成为书法艺术的爱好者。
  2004年,学校初四有一名学生极有绘画天赋,可文化课成绩太差,以至于意志消沉,失去了拼搏的动力,丧失了前进的目标。后来,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他逐步端正了态度,在绘画的天地里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信心得以提升,文化课成绩逐步提高,最终顺利考入威海一中。
  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技巧对学生几何的学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素描中刚柔虚实、轻重缓急、曲直疏密的线条造型,不仅体现出物体的形态、质感、立体和空间效果,而且对学生清楚地把握长方体、圆锥体、球体以及各种组合几何形体的基本知识,比较各个几何形体的比例和位置,增强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素描教学和几何教学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很多学生受益。
  ……
  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更是和谐了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会学习。艺术与文化的链接同样带动了中考成绩的提高,去年,学校中考上线率达到 70%。近两年,共有一百多名音体美特长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让九中人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育人道路。
  九中艺术教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精诚团结。骄人的成绩也引起了外界领导对九中的关注,吸引了众多的目光。1997年,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副省长张瑞凤来威海考察素质教育,在副市长高金兰的陪同下来到威海九中,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1年8月,书法老师毕承海应市政府之邀,书“神龙骧天”赠予国家领导人李铁映。2003年春,高区管委主任钟少林陪同韩国釜山财政局局长及书画界友人到威海九中考察艺术教育。2004年,韩国元江大学九名教授带领40多名学生在暑假期间慕名前来学校参观,毕承海老师亲自为他们讲学。同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考察团一行40多人又来到九中参观考察……近十年来,在各界领导的关怀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九中的艺术教育不仅为威海九中创设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使学校和师生的名声远扬。
  来吧,亲爱的朋友,在这个迷人的春季,踏着青青绿草,嗅着阵阵花香,这朵奇葩的芳香定会让你沁心沁脾。整合与创新,全面与个性,内敛与张扬,奔放与严肃。艺术教育,蕴涵着九中人的校园精神,透视着九中人的教育理念。它将成为一种载体,折射出校园文化的熠熠光辉。
  九中人坚信,在艺术教育的滋润下,威海九中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一个欢快的乐园,更是一个温馨的家园。人人发展,发展人人——他们奉行的教育是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孩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教育。让精美的艺术丰厚学生的一生,这一点,九中人颇感欣慰。
  
  (作者系山东威海市第九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课程是一门在国家标准科目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音乐教育是以乐曲的魅力为传教点,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有趣、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的教育方式。在音乐课程中配合听觉等感官效应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认知,以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从而为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就以“双基”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加
【摘要】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的学生还处在三观形成的初期,初三的学生学业日益繁重,心理压力巨大,很容易出现心理的障碍和逃避的心理,而作为班主任也是兼备教学和德育的压力,时间非常的紧迫,所以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德育要求下,微信平台成为了最有可能担当重任的家校互助的重要手段,弥补之前的缺陷。本文探讨在新时期的德育形式下,以微信为媒介,加强和家长、学生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学生的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将成为中国未来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如何创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包容、合作等国际理解思维成为了新时期高中数学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文章将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视角,探讨高中数学课程创新的策略,旨在为高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时期,政治作为高中阶段重要学科,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有重要导向作用。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案例提高政治学习效果。  【关键字】高中政治 生活化策略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82-01  高中阶段的
【摘要】 在体育教学之中,学生不仅要习得相关的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对体育的爱好与兴趣,并且以体育为重要途径,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因此本文便以快乐教学理念为核心,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探讨如何才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体育教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力量。   【关键词】 快乐教学 高中体育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需要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实施激励的策略,帮助学生们在提高德育水平的同时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本文就针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实施激励策略
【摘要】 学科融合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科差异化而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重构课堂内容,在与其他学科老师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对综合问题的探索思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观念。促使学生能在掌握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最大的优势。   【关键词】 学科融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 教学改革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摘要】 初中阶段,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而物理学科严谨且逻辑性强,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学科难度大、不易学、抽象。对此,这就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对此,教师需要科学应用物理学科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学习活动,以减小物理学科的难度,帮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技巧,增强学生的物理能力。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分步教学法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本文就初
【摘要】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高效学习,关系到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发展。学生不能理解只是记住,势必使学生养成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的习惯,即使考试偶尔得到高分也不代表高水平。初中物理要是没有做好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学生在以后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将会有极大的思维障碍。   【关键词】 实验 杠杆平衡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7
【摘要】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语文作为一门文科性科目,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叙述能力,但许多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点,语言文字等感到晦涩难懂。以至于许多学生听不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极大地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来进行讲授。以便于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