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冲击器在西湖凹陷深部地层钻井中的应用

来源 :海洋石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深入进行,西湖凹陷探井在深部地层钻进过程中面临着平湖组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钻头磨损严重、钻头更换频繁等难题,传统提速工具难以有效实现提速提效、缩短工期.新速通公司研发的一体化复合冲击器提速工具,通过将钻井液流压转换为轴向和周向的高频机械冲击,在减弱黏滑效应的同时,将冲击能量传给PDC钻头实现瞬间冲击破岩.该工具有效地提高破岩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在西湖凹陷不同区域尤其是平北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00 m以深地层机械钻速稳定在10m/h以上.
其他文献
液控滑套是智能完井系统中的核心工具,通过滑套开、关及开度变化控制不同层段的产液量.如何计算设计开关压力是智能滑套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分析了智能滑套开关压力与摩檫力的关系,并分析了影响摩檫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分析推导了滑套开关压力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自行研制的液控滑套的开关压力.通过多次实验验证,理论计算和测得的滑套平均开关压力仅相差4%,验证了计算分析的准确性,对后续液控滑套的优化设计和智能完井系统在国内外油气田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为寻找在CO2-H2S与高温环境下完井工具用的高性能橡胶材料,此文对AFLAS、FKM、HNBR三种典型橡胶材料进行CO2-H2S腐蚀和高温拉伸试验发现:所用FKM的综合性能略高于AFLAS;HNBR的综合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要明显低于AFLAS和FKM.以上结果可为高含CO2-H2S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完井井下工具橡胶材料选择提供指导和依据.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育的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对调谐厚度、速度、地震分辨率对地层超覆点识别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正演模拟分析认为地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λ/4时,砂岩才能形成独立的反射轴;地层实际超覆点与地震超覆点之间的误差与砂岩和下伏地层的速度差大小有关,速度差越大,误差越大;地震资料的主频对地震反
东海西湖凹陷钻井作业钻井速度较慢,深部井段井下复杂情况频发,作业效率不高.为了增加东海西湖凹陷的钻井速度、提高钻井效率,在表层井段采取了减小井眼尺寸并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下入深度的技术方案;优化了井身结构,减少了作业开次;中下部井段改用油基钻井液;使用了一体化钻具组合,优化了钻井参数.通过对表层提速、井身结构、钻井液性能、提速工具四个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东海西湖凹陷安全高效钻井技术,能够提高机械钻速、增强井壁稳定性和井眼清洁能力、缩短钻井周期、降低深部地层的井下故障率.该项技术在东海西湖凹陷数个构造的
渤中34-2/4油田水驱开发生产后出现井筒结垢、储层污染、供液不足等问题造成产量大幅度下滑.普通酸化解堵对钡锶垢效果差,酸化后的残酸对海上平台油气水处理流程影响大,严重制约了常规酸化解堵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此研发了螯合酸解堵工艺技术,有效解除钙、镁、铁、钡、锶等多种无机垢的伤害,具有强烈抑制金属离子二次沉淀、反应时间长、处理半径大、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一系列优点.极大丰富了油井解堵的技术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第四代解堵技术,为“渤海油田3000万再稳产十年”宏伟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渤中34-2/4油田
为了安全实现单筒双井低效井槽的再利用,达到油田稳产增产的目的 ,通过校正井口坐标、基准面高度、分析误差对轨迹的影响等措施,精确计算M1和M2S1两口井浅层距离,分析切割打捞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M1井技术套管切割打捞方案,优选切割点、切割钻具组合以及磨铣工具,确保M1井弃井过程中不会损伤M2S1井套管,避免井涌事故的发生.精确的设计数据保证了现场弃井作业的安全,实现了单筒双井井槽再利用,为油田稳产提供了技术措施.
在油气勘探作业过程中,要求在随钻过程中及时、有效发现并评价油气显示层,在沉积条件、成岩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储层电性与含油性关系复杂,普遍发育低孔低渗低对比度油层.针对使用常规录井、测井技术评价陆丰凹陷恩平组、文昌组低对比度油层难题,该文基于陆丰凹陷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储层特征及各单项录井技术自身优势,通过优选录井技术组合系列,建立烃源岩内FLAIR解释评价标准及地化衍生参数图版,达到了随钻过程中及时、准确解释评价低对比度油层的目的 ,其随钻评价效果与钻后取样、测试结
基于ADCIRC+SWAN模式,构建了双重嵌套的风暴潮和台风浪耦合模型.大模型范围涵括渤海、黄海和大部分东海区域,为小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小模型计算区域上起大通,下至长江口外30m等深线,精细刻画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岸线地形.通过比较7场典型台风风暴潮过程中的计算和实测潮位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该模型研究台风过程中长江口的波致增水特征,通过比较7场台风过程中长江口的波致增水特征,剖析了长江口波致增水的量级及空间分布特征,为长江口沿岸的防洪减灾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随着生产进行往往容易出现防砂筛管堵塞破损导致的井底出砂躺井,严重缩短了油井的生产寿命.该文介绍了以国内海上某疏松砂岩油田为研究对象,建立的一套利用试验手段评价筛管防砂介质防砂效果的装置系统,可以有效地评价疏松砂岩油田不同防砂工艺与防砂筛管防砂介质的防砂效果.该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层出砂程度、生产压差大小和地层温度变化因素,主要由试验主体装置、加砂控制系统、恒压恒速动力系统及温控调节系统等组成,可满足油田开发完井防砂工艺评价优选的要求.
针对东海合作区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措施效果评价模型优选排采工艺的方法.方法 中针对排采措施效果评价特点,从技术和经济角度选取3项输入指标、5项输出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C2R模型及超效率DEA模型对C11井排采工艺进行了优选.通过计算,优选气举工艺对C11井进行排采,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DEA优选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作为现场排采工艺优选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