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追思诗人铁依甫江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常委、杰出的维吾尔族诗人铁依甫江·艾力耶夫,罹疾不愈,乃殒厥身,于1989年2月20日溘然辞世。铁依甫江生于1930年,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46年起,以“居里艾特”(勇敢)为笔名跻身诗坛。四十余年来,其诗作以对祖国的柔情与赤诚,对真理和光明的执着追求,对人情人性美的热烈憧憬,以及依凭同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创作上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当代维吾尔语诗歌艺术的典范。
其他文献
<正> 在《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里提到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个。《秘史》的作者把绝大多数人放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加以叙述或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成吉思合罕的生活和斗争是全篇的主干部分。在成吉思合罕时代,蒙古社会出现了统一和封建化两大社会变革。统一各部落的斗争震撼着整个社会。封建化的过程则与之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将蒙古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秘史》里出现的人物,分成
<正> 一随着藏族的伟大英雄史诗《格萨尔》走向世界范围,《格萨尔》研究也便成了世界范畴的课题。从十八世纪初开始,二百余年以来,从事格萨尔研究的,有国内人员,也有国外人员,为数不下百名之多,其中不乏素负声望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从而形成了一个专门性的研究学科。从国内《格萨尔》的研究情况看,大致可以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和建国之后两大时期。建国前,以藏族学者松巴·益喜班觉(公元1704——1788年)开其端,接着又有江杰·锐白多吉(“江杰”,传统上
<正> 民族文学研究是伴随着民族文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不仅有举世公认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还有用各种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家文学和文论,出现过写有长篇巨著的大作家和评论家。但是解放以前,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民族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尽管也曾有过有志于民族文学研究的学者,致力于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科研成果,如同被他们研究的民族文学的命运一样,几乎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文学事业得到了
为探索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采用自编人口学调查表、Sternberg爱情三角量表(STLS)、"Olson婚姻质量问卷"之婚姻满意度分量表,对我国已婚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855份有效问卷,测量了已婚者爱情心理特点、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 (1) 已婚者承诺得分显著高于亲密和激情;(2) 男性承诺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 爱情三元素对婚姻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亲密显著大于激情和承诺;(4) 爱情三元素得分,各年龄段男性、女性差异均显著,不同婚龄和家庭阶段女性差异均显著
<正> 哈斯宝是蒙古族近代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他第一次用蒙文翻译了《红楼梦》,并缩写成四十四回。每一回后面都附有一篇批语,还有译者画的插图。但这位著名的文学家生于蒙古草原的哪一地区?他生活的具体年代和生平事迹怎样,这一切人们至今还不清楚。经过近两年的专题讨论,现在学术
<正> “传神好文章,有如风云涌,不能动人心,巧笔有何用!”以文才著称于世的孛尔赤斤·尹湛纳希不仅是十九世纪伟大的蒙古族小说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尹湛纳希的一生以“笔墨为乐”,先后撰写了《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运泪》等多部长篇巨著,为蒙古民族的文学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一八九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正>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联邦德国、匈牙利、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挪威、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十个国家的11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提要87篇,内容涉及蒙古学的各个领域,讨论会分蒙古语言、文学、历史三个分会进行。80名中外学者在讨论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解决了一些
<正> 路易斯·李盖提(1902—1987)院士是继科罗施·亚历山大·乔玛之后出现的一位杰出的匈牙利学者,在国际阿尔泰学、蒙古学和汉藏学界享有很高的荣誉。去年五月,这位东方学研究学者不幸谢世,终年八十四岁。1902年10月18日,他生于匈牙利北部的小城巴拉沙吉尔马特。曾到布达佩斯埃特沃什·罗兰大学师从于著名的突厥学家涅篾特
<正> 的确,每一片森林都有自己的百灵鸟。居住在准噶尔盆地的哈萨克族——无论就其人口数量,还是就其文学的发展水平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很快。一九三○年左右,这个地区的人民大众基本上都是文盲。一些识字的人用铅笔抄写东方古典叙事诗,用它来换取牲畜。人们精心收藏这样的抄本。
<正> 提到“萨满”一词,不禁会使人想到:一座阴暗的帐篷,一个身着怪服的人手舞足蹈,击鼓通神。他面部扭曲,两眼闭合,口中念念有词;随着鼓声增大,他的动作也加大加快,最后在恍惚的神态中预言。至今仍有学者争论“神灵选中”的萨满到底是一般的骗子,还是精神病患者。学者还在试图解释萨满在古代氏族中的各种作用——医师,预言家,法官,军事顾问,诗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