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其应用研究

来源 :金属矿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运算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先进优势,可以为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决策及优化提供准确科学的指导.目前以计算机技术为重要依托和鲜明特征的数值分析,已在注浆加固设计、地基沉降计算、边坡稳定分析及渗透破坏防治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造发挥了重要作用.阐释了Plaxis、Comsol、FLAC、PFC、GeoStudio等计算程序的主要特征及功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其在基坑、隧道、边坡与水利等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展.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设计计算方法,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成本低且效率高,必将进一步提升岩土项目建设的精细化水平和质量.
其他文献
Pluronic(普朗尼克)是一类非离子型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为PEOn-PPOn-PEOn,能够在矿物表面形成多种吸附构型,依靠空间位阻作用调控颗粒间的分散聚团行为,在解决矿物颗粒罩盖、异相凝聚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Pluronic F-68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试验考察其在细粒石英与萤石异相凝聚体系中的分散作用效果,利用吸附量测试和接触角测试分析了Pluronic F-68在萤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与分散机理,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其吸附模型.结果表明:①矿浆pH=7时,Pluronic F
脱附是导致粗颗粒浮选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疏水性颗粒-气泡间脱附行为机理,利用自制的浮选颗粒-气泡脱附测试系统对不同疏水性颗粒的脱附过程进行观测,借助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颗粒-气泡间接触角、三相润湿周边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颗粒脱附过程中接触角并非保持不变,而是存在明显的接触角滞后,接触角为67.0°、83.9°和98.7°的3种疏水性颗粒在达到前进接触角106.7°、119.3°和128.3°后三相润湿周边开始滑动收缩.区别于传统三相润湿周边滑动脱附机制,发现在三相润湿周边
氧化锑矿是一种重要的锑矿资源,但目前还不能得到高效回收,氧化锑矿选别仍是选矿领域的一个难题.开展氧化锑矿回收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对于延长锑资源利用年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广大选矿科技工作者对氧化锑矿选别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选别方法主要包括重选法、硫化浮选法、直接浮选法等.对氧化锑矿选别工艺与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在重选方面要开发高效微细粒氧化锑矿重选回收装备,并研究其在复杂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在硫化浮选方面需要加强硫化机理研究,筛选高效、低廉的硫
基于铜钼浮选分离试验,结合微量热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了H2O2对黄铜矿和辉钼矿的氧化机理和热动力学规律,旨在为铜钼硫化矿绿色、高效浮选分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H=10时,浓度为0.01%的H2O2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单矿物浮选回收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黄铜矿回收率从88.64%下降至83.34%,辉钼矿回收率从88.61%下降至88.50%;浓度为1%的H2O2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具有较好分离效果,黄铜矿浮选回收率显著降低至6.8%,而辉钼矿回收率为78.48%;浓度为0.01%的H2O2与黄铜
为了系统地研究季铵化对含羟基叔胺类捕收剂性能的影响,以N,N-十二烷基二乙醇胺(BHDA)和N,N-双(2-羟乙基)-N-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BHMD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型特性和性质分析,并采用浮选试验、动电位分析、生物降解性和水生生物毒性检测,对比研究了两种含羟基捕收剂的性能差异.构型特性和性质分析可知,季铵化可以增加捕收剂极性基团尺寸,提高药剂选择性,同时使药剂易与水混溶,pH值的适用范围更广,性能也更稳定.浮选试验结果表明,2种捕收剂对石英的捕收能力均较好,BHMDC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弱于BHD
以方解石为代表的含钙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是矽卡岩型白钨矿浮选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经典难题.为此,创新性地引入一种无毒、易降解的天然胶——葫芦巴胶,作为油酸钠浮选体系中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葫芦巴胶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效果,通过Zeta电位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研究了葫芦巴胶在2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结果证实,在pH=7.5~8.7范围内,油酸钠用量为150 mg/L、葫芦巴胶用量为200 mg/L时,方解石浮选受到显著抑制,而白钨矿的可浮性基本没受到影响,二者能实现良好的浮选分离.
随着绿色矿山概念和政策的推行,如何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选厂的选矿质量,提高废水处理和尾矿综合利用率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矿业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其中,高效、环保且经济的药剂研发是研究热点之一.海藻酸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阴离子多糖,因其具有优异的水溶性、成膜性、生物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大量研究和应用,包括作为选矿药剂被研究者引入选矿领域.然而,目前还没有发表关于海藻酸钠在选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的综合评述.梳理了近10多年来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重点介绍了海藻酸钠在浮选过程、废水处理和尾矿综合利用方
为深入研究JJF型浮选机的流场特性及气泡分布均匀性,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结合CFD理论对气-液两相流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JJF-0.2m3自吸气浮选机的速度场、压力场、气含率以及气泡分布均匀性.模拟结果表明:转子转速提高,平均气含率随之提升,形成的气泡越多;气相、液相的速度矢量图基本一致,沿中心转轴呈对称式分布,混合流体流动形成大范围的涡流,形成的气泡更多;槽内压力主要集中在竖筒与循环筒上,内部存在较大的周向流,转子区域压力降低,转子使用寿命增加;转子区域的气
浮选药剂在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是浮选过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而药剂分子结构与矿物表面的空间匹配是其在矿物表面选择性吸附的基础.传统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与方法缺乏对药剂分子与矿物表面空间匹配的系统研究与总结,导致了周期长、成本高的低效药剂研发模式.近年来,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研究者针对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空间匹配特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基于前期研究,研究者考察了有机药剂分子的功能基团、电性、立体构型与矿物表面活性位点、电性、空间结构等的“契合”特性,明确了同一药剂与矿物不同晶面的匹配特性、同一药剂与不
为了探究赤铁矿絮凝体-气泡的矿化过程,在自制的观察装置中,以静止气泡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速相机记录赤铁矿絮凝体在气泡表面的运动状态,得到赤铁矿絮凝体-气泡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气泡直径不变的条件下,赤铁矿絮凝体粒径为39.65μm时,絮凝体最先滑动至最大横向位置和最小纵向位置,瞬时滑动速度变化范围小;赤铁矿絮凝体粒径不变的条件下,气泡直径为636.16μm时,絮凝体滑动至最大横向位置和最小纵向位置的时间最长,瞬时滑动速度变化范围大;絮凝体粒径和气泡直径不变的条件下,碰撞角度大于60°时,絮凝体易从气泡表面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