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及NF-κB介导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试验条件下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所致急性脑损伤及核因子κB(NF-κB)介导脑水肿发生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18头健康长白猪随机分为2组,攻毒组(13头)和对照组(5头),攻毒组肌内注射剂量为102 HAD50/mL(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的ASFV毒株Pig/HLJ/18,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 d.试验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剖检死亡猪并观察脑部病变;利用原位PCR检测进行病毒定位;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攻毒组9头猪表现出临床神经症状,脑部剖检病变主要为脑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水肿;ASFV主要位于脑部微血管中;病变早期主要为脑水肿,脑皮质区结构疏松、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元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后期除了表现脑水肿的特征外,还可见脑血管充血、多量微血栓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攻毒组TNF-α、IL-1β、IFN-γ、NF-κB及MMP-9主要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表达,AQP-4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微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上述6种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脑实质水肿、组织学病变显示病毒性脑炎,ASFV感染脑部,促进炎性因子的异常高表达,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IL-1β、IFN-γ的转录进行调控,使这几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多,扩大炎症反应,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还能上调MMP-9与AQP-4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Ⅰ亚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离株GDDL-4 (FAdV-4)、GDB3-8a (FAdV-8a)、GDT08-8b(FAdV-8b)、GDWYT-11(FAdV-11)对SPF雏鸡的致病性,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设立4个攻毒组(GDDL-4、GDB3-8a、GDT08-8b、GDWYT-11)及对照组,攻毒组选择腿部肌内注射接种0.2 mL 105 TCID50病毒液,对照组接种等体积PBS.接种后观察SPF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
[目的]利用腺病毒AdMax系统表达载体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参考GenBank中已公布的PRRSV N基因序列(登录号:KT945017.1),人工合成PRRSV N基因,并将其连接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6-mCMV-EGFP,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N.将重
健康奶牛子宫内存在微生物群落,除分泌蛋白和多肽外,这些微生物群落还与上皮细胞、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作用,在奶牛生殖系统防御感染和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子宫微生物群落失衡是导致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因素,其中大肠杆菌被认为是引发奶牛子宫感染和炎症的主要病原体,它的存在有利于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病原体的繁殖.多项试验已经证实乳酸菌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上具有明显效果,因此本文从乳酸菌的竞争排斥、产生生物活性化合物、调节免疫力和炎症调控等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乳酸菌的应用提供参考.
本实验旨在探究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基因在不同繁殖力绵羊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规律及生物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对卵泡期(F)及黄体期(L)的高繁殖力(H)和低繁殖力(L)的绵羊卵巢组织(分别记录为FH/FL/LH/LL)中CTSS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TSS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结构特征、蛋白特性、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TSS基因在FL中表达量高于FH、LH及LL(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
本实验旨在研究硒对绵羊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0、2、4、6、8μmol/L)处理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其中0μmol/L亚硒酸钠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蛋白的丰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μmol/L亚硒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8μmol/L亚硒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2μmol/
棉粕是棉籽榨油处理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畜禽日粮中的蛋白来源.由于棉粕中棉酚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抗营养特性,限制了其在畜禽日粮中的使用.因此,脱酚处理对于棉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棉粕与脱酚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棉粕在畜牧生产中作为蛋白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在猪源白细胞表面抗原CD53基因中发现一段265 bp的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nt,SV).为了研究该结构变异在不同猪种中的多态性变化,本研究采用RT-qPCR检测从江香猪各组织中CD5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并建立了结构变异CD53-I4-SV265的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分析从江香猪与大白猪结构变异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CD53基因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在脾脏与肠中大量表达,在背最长肌与垂体中表达量最低;在从江香猪与大白猪中,该结构变异的频率分布存
根据NCBI收录的绵羊SLC17A8(Solute Carrier Family 17 Member 8)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兰坪乌骨绵羊SLC17A8基因外显子区,经测序后拼接序列,并对编码区序列以及翻译后蛋白序列进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兰坪乌骨绵羊SLC17A8基因编码区长为1770 bp,编码589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兰坪乌骨绵羊SLC17A8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绵羊的该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66%,发现有11个突变位点,其中2个错义突变位点,SLC17A8-Exo
[目的]研究猪圆环病毒3 (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对仔猪生长相关激素及其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PCV3导致仔猪消瘦的机制.[方法]以8头23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PCV3感染组(感染组)、DMEM组,分别从颈部注射3 mL PCV3病毒液(109拷贝/mL)和3 mL DMEM,并于注射前(0 d)及注射后3、7、14、21d称量仔猪体重,观察其临床表现,采集各组仔猪血清、口腔拭子、鼻腔拭子和肛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样品中PCV3病毒载量;EL
为分析北京鸭和枫叶鸭的胫骨发育及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本实验选择健康、体重均匀的1日龄北京鸭和枫叶鸭各140只,1~3周龄混合饲喂,4~6周龄个体单独饲喂.实验共6周,分别在2、3、4、5周龄,选北京鸭和枫叶鸭各8只称重屠宰,在6周龄选取4~6周龄耗料增重比前10、中10及末10的北京鸭和枫叶鸭各30只称重屠宰,测定胫骨特性、矿物质含量及血清钙磷含量.结果表明:2和5周龄北京鸭胫骨密度低于枫叶鸭(P<0.05);3周龄北京鸭灰分率低于枫叶鸭(P<0.05),而4周龄北京鸭灰分率高于枫叶鸭(P<0.05);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