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单向及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ery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伤椎及伤椎上、下位椎体使用万向钉)和研究组(伤椎上位椎使用单向钉,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使用万向钉),行微创Longitude经皮椎弓根螺钉3椎6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伤椎高度及Gardner节段后凸畸形(Gardner segmental ky-photic deformity,GSKD)及伤椎后凸角等的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等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等变化.并分析两组术后断钉发生率变化.结果 两组共入选30例患者,术后随访6~ 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失血量、止痛药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GSKD和伤椎后凸角研究组分别为(15.0±5.4)°和(16.0±6.5)°,对照组分别为(8.8±5.4)°和(9.0±5.5)°(P<0.01).术后GSKD和伤椎后凸角丢失度研究组分别为(2.6±1.3)°和(1.9±1.5)°,对照组分别为(3.7±2.1)°和(2.7±2.2)°(P>0.05).伤椎前缘矫正度和后缘的丢失度研究组分别为(33.0±11.4)%和(1.2±1.2)%,对照组分别为(22.7±11.4)%和(2.5±2.1)%(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伤椎前缘的丢失度和后缘的矫正度研究组分别为(2.8±2.7)%和(5.0±4.8)%,对照组分别为(5.4±4.7)%和(3.1±2.9)%(P>0.05).两组术后相同时期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的微创经皮内固定可提高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矫正能力,同时降低术后伤椎椎体后缘高度的丢失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脊柱生物力学及影像学的进展,尤其是MRI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使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于胸腰椎骨折的分型系统、手术指征的把握、手术入路的选择、微创手术及球囊辅助的高能量骨折复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笔者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一简述。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治疗的16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85.23±3.19)岁.AO分型:A1型18例,A2型89例,A3型59例.围术期实施损害控制治疗,运用改良生理学与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
目的 全面了解并提高部队官兵脊柱脊髓损伤的急救技能. 方法 在全军(海陆空三军)范围内抽样2 200名官兵进行现场急救能力调查及干预研究.干预方法包括调查表考核、多媒体教学及脊髓损伤急救技能演示.总的干预时间为1年,每4个月干预1次. 结果 干预前发放调查表2 200份,收到有效调查表2 118份,总回收率为96.27%.干预后发放调查表2 118份,收到有效调查表2 074份,总回收率为97.9
目的 探讨ICU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伤情标准及意义. 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创伤数据库”收录的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交通伤急救中心2006-2012年收治的64例(ISS≥20分)非死亡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比较ICU救治组和非ICU救治组在创伤评分、并发症、功能预后及医疗成本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ISS与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SS,N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CS和修正创伤记分(revis
目的 探讨高渗高胶液(4.5g/ml氯化钠联合6.0 g/ml羟乙基淀粉,简称HHS)对肺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兔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乳酸林格液(LRS)组,C组为HHS组;每组10只.B、C组建立肺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维持60 min后,以3倍失血量的LRS和5ml/kg的HHS分别对两组兔进行液体复苏.复苏后4h处
目的 观察早期不同速度液体复苏对肠系膜淋巴循环的影响,了解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失血+断尾法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0只)、UHS模型组(12只)、快速复苏组(12只)和限制性复苏组(12只).快速复苏组及限制性复苏组分别以5 ml·kg-1·min-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正常情况下,出现突发瞳孔散大病情恶化的原因并验证针对性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4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例患者在颅内压正常情况下,出现突发意外的瞳孔散大原因,观察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和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颅内压正常情况下的异常瞳孔散大主要源于经历一定时限的颅内高压后进行充分减压,脑灌注压持续> 110 mm Hg;或者
战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其死亡率已跃居疾病谱的第三位,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为战创伤的重要并发症,占战创伤早期死亡的近50%[1].近年来,针对战创伤早期救治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理念和措施,包括限制性(低亚)液体复苏(limited/hypotensive fluid resuscitation)、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
期刊
目的 评价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对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14例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采用背侧入路,骨折复位后用解剖型直形和“L”形LCP固定.术后早期开始腕关节动能锻炼.随访评价术后12,24周、1年的活动痛和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随访5~24个月,术后12,24周,1年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
吸人性损伤指热力或烟雾引起呼吸道以及肺实质的损伤,是当前烧伤患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吸人性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甚至ARDS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治疗ALI、减少ARDS的发生是提高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救治的关键措施之一.持续ARDS是以进行性炎症、肺纤维化增强、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