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E模式在护生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OSCE模式在护生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构建以提高护士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的实习护士培训新模式,将208名护理实习生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1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培训;2组作为观察组,采用OSCE为导向的模式进行培训。所有小组接受近10个月的实习培训。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病例检查、护理基础理论及护士长评价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基于OSCE站的新培训模式科学有效,为实习护士培训方式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依托“驱动因素—实现过程—结果影响”的分析框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与评价。首先,将现有文献中有关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的分析归纳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企业管理者驱动、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驱动、行业竞争驱动五个角度;其次,从企业类型、创新程度、步骤阶段、组成要素及目标导向五个视角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研究进行梳理与解读;最后,评价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商业模式、企业能力绩效及行业格局的
REGγ作为泛素和ATP非依赖的蛋白酶体激活因子,被证明在衰老、自噬、凋亡等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m TORC1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代谢、增殖等生理过程,并且与肿瘤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探究了REGγ对m TORC1这一经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对研究细胞的代谢机制等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REGγ敲低会导致细胞的增殖水平明显降低。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证明作
皮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生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止血期、炎症期、增殖期和塑型期四个阶段。REGγ是20S蛋白酶体的一种重要激活因子,它能够以非泛素化、非ATP依赖的方式介导许多蛋白分子的降解。有文献报道,在用清创术处理慢性伤口转变为急性伤口过程中,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REGγm RNA水平升高,提示REGγ可能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一定生物学功能。本论文中,我们发现REGγ缺失减缓了皮肤的伤口愈合过
针对我国钛白粉行业产生的固废—钛石膏存量大,每年还有近3 000万t产出量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利用途径及其不足,提出了大规模综合利用的思路及工艺方向。认为:将钛石膏经过压滤或煅烧,使其表面含水不超过20%;通过二次煅烧生成Ⅱ型无水石膏(硬石膏);以Ⅱ型无水石膏为熟料生产超硫酸盐水泥,将固废—钛石膏变为资源,生产超硫酸盐水泥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化综合利用的目的。
目的探讨癌性肠梗阻和克罗恩病(CD)肠梗阻临床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的406例肠梗阻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癌性肠梗阻和CD肠梗阻病人分为肠癌组(63例)和CD组(183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腹部CT相关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癌性肠梗阻疾病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肠癌组发病年龄高于C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将土地无偿划拨给军队使用,造成了军地双方权益归属分歧。产权不明、制度不清以及军事需要的频繁变更导致了军用土地大量闲置、部队营房多有废弃甚至是在军产房买卖中发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现象。在新军改背景下利用好军队的闲置土地不仅有利于推动军改的进程,而且对安置退伍军人、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军民融合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探索板栗幼树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为抗旱品种筛选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以2个板栗品种‘大板红’和‘燕山早丰’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持续干旱胁迫对板栗幼树叶片气孔特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处理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随干旱胁迫时长的增加,2个板栗品种叶片的各气孔特征指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不同品种的叶片厚度呈减小趋势
目的研究NSCLC患者预后因素、模型选择的问题。方法本研究观察了NSCLC患者5年内肿瘤转移或复发情况、收集了4年随访病历资料,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年龄、性别、肺癌分期分型、辅助化疗次数等23个预测因子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507名患者中,231例(45.6%)预后良好,276例(54.4%)预后差。调整前后的AUC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0.
2021年11月25日,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和沈阳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沙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外源施钙调控效应"项目,通过了由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会以视频会议形式进行,评审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汪有科等7名专家组成。
期刊
本文首先综述噻吩的聚合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Fe Cl3一步法制备五种噻吩均聚物、六种新型噻吩共聚物,第四章采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两种新型苯并二噻吩衍生物。内容如下:(1)使用Fe Cl3化学氧化方法制备了聚噻吩(PTh)、聚(3-己基噻吩)(P3HT)、聚(3-己氧基噻吩)(P3HOT)、聚(3-庚氧基噻吩)(PHPOT)和聚(3-(2-(2-(2-甲氧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