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QRS时限、Tp-Te间期评价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来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心电图QT、QRS时限、Tp-Te间期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同期60例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在入院当日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其临床结局分为终点事件组和非终点事件组.比较各组QT问期、QRS时限、Tp-Te间期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心电图QT间期、QRS时限、Tp-Te间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终点事件亚组心电图QT间期、QRS时限、Tp-T间期显著大于非终点事件亚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取Tp-Te间期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价值最高,Tp-Te≥120.50ms灵敏度89.70%,特异度91.70%.结论 心电图QT间期、QRS时限、Tp-Te间期对于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作用,但Tp-Te间期能够更好地反映心室复极过程,预测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治疗AIS患者47例.按年龄分成两组,其中年龄0.05);两组患者预后信息血管再通率、90 d mRS评分、出院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再闭塞、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0.102、1.374、0.555、0.236、0.236、0.024,P>0.05).?结论 对于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讨动态舒张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单纯高血压患者11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均予以动态血压监测,分别制定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斜率分析动态血压在各组间的差异性表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差异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动态舒张压与诊室舒张压回归方程斜率为0.6,冠心病组回归方程斜率为0.5,斜率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白介素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80例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初次就诊检查时有无凝血障碍将其分为合并组(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4例)和AF组(单纯AF,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6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入院时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联合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8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取与脑出血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b、α-HBDH水平.脑出血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b、α-HBDH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脑出血死亡组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炎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AA相关炎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以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分别误诊为脑梗死、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病毒性脑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颅内多发病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点状微出血灶,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CAA相关炎症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其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80例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并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301,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3.439、6.012、4.492,P<0.05).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制定的动态管理方案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诊断为冠心病且伴抑郁情绪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HAPA理论制定的抑郁情绪动态管理方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目的 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预警性护理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医院电子病历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并制定、实施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预警性护理措施.统计危险因素,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对急性脑梗死防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比较干预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内急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