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带教:让课题研究引领学科教研组建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十分注重学科教研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建设的助推器,从而提高了学校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科研水平和师生素质。
  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品质文化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然而传统的教研组文化往往把落脚点放在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教师管理上,造成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许多缺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营造浓郁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提升教研组特有的文化品质。
  1.建设学习型教研组,激发文化原动力
  (1)课题学习材料由学校推荐到教师自荐。
  围绕学校课题“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作文教学研究”,起初,学校教科室、教导处会定期向老师们推荐优秀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特别是每个寒暑假,都会引导老师们利用假期读书,看影视,并要求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影评等。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2013年,我们要求老师围绕教研组课题自己寻找学习资料,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的,可以是网络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读后感教后感中的。在自己学习的文章中,选择推荐你认为最值得同事学习,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文章,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推荐理由,发送到指定的邮箱。教导处、教科室组织教师评审团和相关领导参与对推荐的文章进行筛选评比。当老师们看到自己推荐的文章被选中作为全体老师学习的内容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不言而喻。由此,老师们读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劲头充足了。
  (2)课题学习交流由一人主讲变为人人参与。
  围绕课题研究,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会安排一人主讲。主讲者大多是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很多老师只是当听众,至于效果,可想而知。是老师们不愿讲,不会讲,还是我们没有给老师们提供讲的机会与舞台?如何让所有的老师都参与课题研究的交流,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自己的观点认识?我们作了精心策划。
  师道分享——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会议开始前的十分钟,都有两位老师上台谈读书心得,讲工作体会,说育人经验,叙成长感悟……这些故事、案例或来自于书本中,或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就在自己的周围。这些生动的讲述更有亲切感,更有认同感,师道分享,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给人鼓舞,给人力量,给人精神。
  团队博客——学校网站上,专门为老师们开设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学校课题的专题研究,有读书沙龙,有经典课例,有每月博文。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欣赏到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可以领略到教研组课题研究的真实情景,可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鼓励与指导。
  学术沙龙——沙龙是个舶来品。原意为某些人在老时间老地方相聚于斯,或谈艺术或谈时政或者就是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不拘形式,灵活自由的沙龙很受老师们喜欢。我们就组织这样的学术沙龙活动,交流自己读的好书,畅谈自己的教学理想。围绕《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学习进行的沙龙研究让老师们记忆犹新。教育到底有没有用?怎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怎样的教育是有用的?我们怎样追求并创造有用的教育?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争辩、追问中,大家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好习惯是“逼”出来的,我们通过完善教研组文化,变“被读书”为“想读书”,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老师们在阅读、体验、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文化原动力。如今阅读、学习在我们学校已蔚然成风。
  2.构建合作型教研组,营造文化凝聚力
  校区联动——每个学期,实小教育集团都会组织四校区的学科教学联合活动,所有同学科的老师参与活动,或是学科骨干组织专题讲座,或是推出课题研究课,或是进行学术沙龙研究。在“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作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曾围绕想象作文这个专题各校区推出了研究课——《向海洋进发》《由“一个不完整的苹果”想到的》《走出桃花源》《赛格星球探秘》。大家听课评课,交流互动,思维碰撞。
  科组联盟——每一个学校都有语数英音体美等若干教研组,每一个班级都有语数英音体美教师,这些教师或科组不是独立地存在,而且相互联系着。这样的科组联盟便于大家相互学习,协作共进。像我们经常组织同学科相邻教研组的联盟活动,异学科的联合教育活动。
  群英联手——在教研组主课题下我们又分解成若干子课题,二三个老师结合组成一个课题组。通过一周两次的课堂观察,一月一次的经验切磋,一学期一次的专题汇报——围绕课题,每学期团队成员联合展示研究成果,有的说课,有的上课,有的评课。群英联手,抱团作战,让老师们拥有了基于个体自主学习的共性学习内容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平台,彼此分享在教学业务、班级管理、师生人际关系上的独到之处与成功做法,从而在合作中比学赶超,在同心下整体提升。
  3.创建科研型教研组,凸显文化创造力
  教研组的建设除了必要的制度、常规的集体备课、专题研究以外,还要创新教研方式,使得教研组更显活力,更有张力。
  问题上升为课题——有人说,“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生素养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提高的。我们组织老师寻找、排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来自于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得课题研究更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践意义。
  人人都是研究者——很多时候,老师们谈到课题研究就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望而却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把学校的主课题通过教师会议,学科条线会议,诠释课题内涵,帮助老师们了解课题,明白要义。通过教研组活动,深入讨论课题,并把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人人都有小课题,人人成了研究者,教研文化自然蓬蓬勃勃。   二、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让课题研究回归教师,回归课堂,我们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二合一,以研带教,构建高效课堂。
  1.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真学课堂示范化
  为进一步深化“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与建构“真教育”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更好更快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又开展了“真教育杯”课堂教学骨干示范活动。本次活动采取“集体备课—示范上课—教者说课—同伴评课—学术沙龙”五环节一条龙的形式展开,让老师们在激情燃烧中,在深厚底蕴中,在百家争鸣中感受到了“真学课堂”的魅力!
  2.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教研活动课题化
  如何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呢?我们围绕省规划课题“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作文教学研究”组织作文研讨。三年级的作文从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受到启发,以“个性化描写”为突破口,营造了充满温馨的开篇场景。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亲情指导,明白了“写什么”与“怎样写”。四年级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题,从吹爆气球入手,创设写作情景,点燃写作激情,学生的片段描写个性飞扬,真切细腻。
  这样的教学研究对于上课者来说,每一次磨都是一种体验与反思的交融,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蜕变;对于同组教师来说,每一次磨都是一种现实与经验的较量,都是一次由否定到肯定的提升。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专业水平上升化
  为进一步深化“真教育” 实验研究,引领教师聚焦课堂,提升质量,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变了一人备课上课,集体听课议课的传统教研课方式,采用“结伴备课,一人上课”的形式推出新型的教研课,还组织了“真教育杯”课堂教学展示暨校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说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和课堂教学展示评比三个步骤,达到了研讨、交流与提升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业务水平有了整体上升。
  “课题研究”与“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整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堂教学有了实际的抓手,使课题研究有了实际的载体,避免了教研活动“纸上谈兵”式的空洞和“闭门造车”般的蛮干。
  三、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增强反思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是不可能有什么提升的。因此,我们的教研组鼓励老师在实践中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反思,对现今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问题即课题,解决即成果。” 我们语文教研组本着“整体作战,合作共赢”的宗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问题探究提升为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终于将课题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积极撰写论文,近年来共有一百多篇论文获奖;积极参加赛课,一大批教师在市内外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课题研究让我们硕果累累。
  以研带教,是实现“研”“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创建教研组文化时注入研究的成分,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研究的成分,教学研一体化,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大发展。
  作者简介:沈华英,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周惠英,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宜兴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责任编辑:葛和生)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话题,提高学生对其的兴趣,在不同的教学部分中融入口语交际训练。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焉用亡郑以陪邻”课下对“用”的注释是:“焉,何,疑问代词。用,介词,表原因”,对此,有些教师觉得不妥。如静恩星老师发表于《创新视野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高中物理的灵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大门的钥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