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涉枪犯罪侦查:现状、问题与路径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以网络为平台和渠道的走私、制造、贩卖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仍处于高发期.枪源主要来自境内制造与境外走私,涉枪群体主要包括制枪、贩枪、购枪三类群体,犯罪活动依托于通信网络与快递网络,侦查难点主要表现为情报发现难,线索核查难,证据获取难,管辖划分难.提升网络涉枪犯罪打击与防范能力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提高政治站住,增强忧患意识与经营意识,提高体系化打击能力;拓展情报来源,深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提高主动发现能力;统一协调指挥,规范线索核查流程,提高合成作战能力;完善案件管辖划分,规范电子取证工作,提高司法证明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行业监管,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治安治理需要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国辅警从无到有,逐渐从治安联防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支专职警务辅助力量,其性质由群防群治力量成为专职专业人员。中国的辅警产生、壮大以及被行政吸纳成为体制力量,满足了治理需要与制度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合法性基础。辅警与警察一体嵌入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既与中国传统的集权简约治理逻辑暗合,又与1949年以来政法体制的生发同轨,是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生动实践的展现。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满足累犯或者八种犯罪的对象条件以及“犯罪情节等情况”的实质条件四个方面,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进行论述,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完善提出构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扬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理论体系,彰显了党以民为本、实事求是、系统辩证、高瞻远瞩的优秀理论品格。在领导人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使命,建构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始终不忘初心,铸就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
共情理论中的情境认知、情绪感染、共情关注、行为共情,为解读青年群体网络恐怖主义激进化工作,提供了一种整合性的分析路径。青年激进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在极端意识形态和情感的支撑下,实现了对“敌人”的共情腐蚀,对青年群体的共情动员。其中,情境认知为激进化实现提供思想基础,情绪感染为激进化塑造提供心理保障,共情关注为激进化发展提供条件,行为共情为激进化实施提供动力。在反恐去激进化工作中,可通过情境认知来强化公民认知、情绪感染来增强国家认同、共情关注来增强社会整体凝聚力、行为共情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方式,提高全球及我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2020年我国违法犯罪数量有所下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减少,社会治安态势相对稳定。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2021年中国犯罪数量将趋于增长,犯罪类型结构会有所变化。网络犯罪成为主要犯罪类型,诈骗犯罪数量可能会超过盗窃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仍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多发高发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常态化扫黑除恶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再生性挑战着反有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新业态的发展导致经济犯罪日趋复杂,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生态犯罪防
当前治安案件查处面临查处不及时、新型治安案件应对受限、若干治安案件再犯率高等问题。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边界不清、处罚种类与幅度设计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困境。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应当着重提高治安案件的查处效能。一方面,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新界定为“在一定区域或特种行业内,违反社会共同体规则,需要公安机关通过剥夺人身自由或生命以外的不可延迟的强制力加以惩处的行为”,从而提高识别效率。另一方面,设计更为丰富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涵括罚款、社会服务罚、限制或禁止为一定行为等,并为之确定更为适宜的幅度,从而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侦查学研究倾向于将侦查中所涉及的知识人为地界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着手探讨隐性知识在侦查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在侦查实践中的作用,以此形成了明显的“显—隐”二元并立的知识类型和知识结构。然而,从隐性知识的词源出发进行考察,其内在含义并非意指无法用语词归纳或代际传播的信息谱系,而是指通过互动与交流才能在特定人之间形成的知识动态应用过程,其可以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共同促进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侦查中的隐性知识也不应是与显性知识并立的知识类型,而是以个别化的经验或行
从人力资本要素视角看,避免“经济内卷化”陷阱,关键在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畅通国内大循环,非但不会导致“经济内卷化”,反而有利于破除制约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类
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一个好的政治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有效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的成果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光添彩。它可以从一个侧面,令人信服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的宝贵财富。
21世纪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世界体系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体系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关系上,他们认为世界体系理论超越了现代化理论仅从国家内部分析欠发达国家落后原因的研究视角、所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统一性的研究观点及其非历史性的研究特点。在现代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西方左翼学者探究了现代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的起源、“中心”与“外围”概念的重新界定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体系理论的挑战。在世界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关系上,一些学者认为,世界体系理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也有一些学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