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侃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装剧《大明风华》中过于“写实”的朱元璋款“芒果脸”吓倒一片观众,若这么较真,干吗不把来历不明的古画中的满脸麻子也点上?干吗不为剧中的朱棣做个面部填充加深度美黑?还不是拿人家朱元璋的长相“黑料”当噱头,有点没品!
  看这一系列福气爆棚的大明帝后像,在“锥子脸”成风的演藝圈中恐怕很难找到样板吧。幸好一众戏骨的演技可以拯救外形不符,否则还以为大明宫廷闹饥荒呢。
  被剧方重点吹捧的凤冠,据说是按明定陵出土的实物仿造的,但明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寝,当时的服饰风格与永宣时期未免差太远。而且,无论参照画像还是修复后的实物,凤冠很有空间感,但剧中凤冠却像平面打印出来的,各种元素一通乱塞,堪称“土味炫富”。
  这张“大杂烩”剧照尤其令人头大,穿衮龙袍的皇帝、穿冕服但没戴冕冠的太子、穿大衫霞帔的太子妃,以及莫名搭配的新郎官太孙……你们是集体走错片场了吗?
其他文献
一  《紅楼梦》中,宁荣两府之人特别重视各种节气,只要是个节,都要拿来过一过。要不是黛玉葬花,恐怕如今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从前还有一个为花神饯行的芒种节。  贵族主子们不用上班,没有压力,说得难听点儿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节日恰好可以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给他们一望无际的平顺生活来点儿热气腾腾的点缀。所以他们逢节必过,还要大家聚在一起铆着劲儿地过好。  也有例外。端午节时,因为节前出了好几档子闹心事
北宋仁宗时期,欧阳修与狄青同朝为官。他们一个才华横溢、文章冠绝天下,一个骁勇善战、打仗所向披靡,看似毫不相干,却因忠君爱国的情怀而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狄青出身行伍,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太会留余地。一次,狄青打了胜仗归来,宰相陈执中为拉拢他而率百官前来祝贺。狄青很高兴,忙摆盛宴款待大家,但并没特别恭维陈执中,反而在敬酒时先与欧阳修碰杯。这个小小的无意之举激怒了陈执中,他认为狄青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倚天屠龙记》里有两个女生,朱九真和殷素素。她俩的家世很相似,殷素素的老爸是白眉鹰王、天鹰教创始人,朱九真的老爸是“朱武连环庄”庄主朱长龄。虽然朱九真家在武功上没落了,可毕竟是一灯大师的正宗嫡传,在方圆百十里内依然可以呼风唤雨。  她们从很相似的起点出发,按理说应该有相似的人生。然而,她们划出了迥异的生命轨迹。  朱九真作为武林二代,也跟着老爸练了一些武功。但她实际上是一个假的江湖人。关起门来,她
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官员庞尚鹏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今属广东佛山)一个小商贩家庭。他考中进士后,被授江西饶州府乐平知县。一到任,庞尚鹏就深入民间,查访百姓疾苦,为改善民生革新利弊,当地面貌为之一新。三年任期结束,庞尚鹏应召入京,百姓都哭着挽留他。  庞尚鹏离开乐平后,当地百姓立起“去思碑”怀念他,并为之谣曰:“一廉如水,一猛如虎。”清廉如水的龐尚鹏,惩奸除恶确实犹如猛虎。  嘉靖三十六年,庞尚
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某日清晨,当涂太平州清和门外姑孰堂,户主郭祥正刚刚起床,阳光洒于窗楹,听鸟鸣数声,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但不知为何,他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他披衣起身,正欲掀帘出门,扭头一看,这种预感很快应验了。  只一夜,家里的雪白墙壁便被墨色浸染,画了一片东倒西歪的图案。他近前细看,才渐渐品出那大约是竹子。郭祥正扭头冲着客堂的方向,一声大喝:“臭屁东坡!喝多了在我家墙上乱画!”  苏
1751年冬天,法国思想家卢梭大病一场。闯过生死关头,他痛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扔掉佩剑、手表、金边华服、白色长袜,只留下短假发和粗毛衣。那么贵重的东西都不要了,他为何偏要留下假发呢?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头发是身份的象征,当权者都顶着满头辫子。罗马人甚至打算让议会通过“秃子法令”来禁止秃顶男性竞选议员,秃顶奴隶也只能賣到半价。到中世纪,剃头成了对付仇人或惩罚犯人的方式。而且,当时头发浓密也被视
心怦了一下  还以为是爱情  其实是心律不齐  就算谢顶了  去理发店  也不打折  怀旧金曲  都太新了  根本不會唱  终于  我还请了房贫  住进了养老院  人生  已经不迷茫了  但总是会迷路  所谓老年爱情  接个吻  都惊动了假牙  逗猫棒  挥得太慢  被猫嫌弃了一睑  越来越谈了  头发、记忆  和存在感
宋仁宗皇祜六年(1054年),宰相陈执中家里出了命案,经查证,是其纵容小老婆虐杀婢女。陈执中是宋仁宗眼前的红人,宋仁宗本有意包庇。没想到,殿中侍御使赵扦不管不顾,玩命上疏弹劾陈执中,坚决要求朝廷罢免陈执中。  最终,宋仁宗罢免了陈执中的宰相之职。赵扦也因敢打敢拼不避权贵,得到一個“铁面御使”的美誉。1058年,赵扦调任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绵阳)路转运使,后改任益州(位于今四川地区)转运使。  四川地
谈及东汉,无不是皇帝昏聩、外戚干政、宦官專权、朝政黑暗等负面形象。但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说,“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清人赵翼说“东汉尚名节”,简而言之,东汉就是个“五讲四美”的时代。  西汉开国功臣多是市井无赖,东汉开国功臣则是一派儒者气象。光武帝少年时曾在长安太学读书,功臣邓禹与他是同窗,就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人人通晓《孝经》。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下,人人重名节、讲节操。表现在东汉末年的
如今明星走穴已司空见惯,但若说起“走穴”的祖师爷,则非明代戏剧家李渔莫属。他的横溢才华使历代文人仰慕,却也有人瞧不起他,比如同侪袁于令对他的评价——“性龌龊,善逢迎,游缙绅间,其行甚秽,真士林所不齿者”,几乎成了后世提及他时绕不过去的黑料。  可李渔真有这么不堪吗?倒也未必。他虽热衷声色,自称“登徒子”,但這不过是风流文人的习气,一不偷二不抢,算不上什么“秽行”。所谓“其行甚秽”,大概是说他捞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