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跨界与复古之间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钢琴大师里面,席夫(András Schiff)属于那始终都让人无法回避、且难以拒绝的一小类。理由很简单:他的演奏总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无论是早年书卷气极浓的巴赫录音,还是1974年第五届柴科夫斯基大赛上那版剑拔弩张的现场录音,抑或2010年2月28日听他在国家大剧院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贝多芬《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作品111,再如2013年6月9日他二度献艺大剧院演奏舒曼《大卫同盟》、贝多芬(“黎明”、“热情”)以及巴托克《奏鸣曲》……每一回聆听都能让我感觉到,这位音乐家在那数十年如一日不断进取的职业生涯里,又攀上了新的艺术高峰。
  席夫是继古尔德之后,又一个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的钢琴家。早年学大键琴出身。五十岁之后开始致力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绎,并发行了32首全集录音。近年来,他定居伦敦,常常参加萨尔茨堡等著名音乐节。作为出生在欧陆的钢琴家,席夫对德奥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诠释。他在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着意突出那些隐伏的中声部,又以精彩的连奏展现句子之间细微的语气变化。席夫首次来大剧院演奏的平均律第二册前十二首就是他这种美学观的典范——很少使用延音踏板,全靠自然的连奏和语气,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内省而独到的阐释风格,大大超过了他早年的录音。
  除此之外,席夫的音乐探索早已扩展到88个黑白键之外的广阔天地。1999年,他组织了一支室内乐团,并以自己姓氏的意大利语译文(德语Schiff=意语Barca=中文船)为之冠名(Cappella Andrea Barca)。同时他还指挥过伦敦的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欧洲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美国的旧金山交响乐团(San Francisco Symphony)和洛杉矶爱乐(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对一位跨界搞指挥的钢琴家而言,能得到这么多名团的青睐,本来就较为罕见。因此,我一直暗暗期待能够现场目睹席夫的指挥艺术。这也构成了2015年11月13日香榭丽舍大街剧院本场音乐会宣传上的一大亮点:整个上半场,席夫指挥启蒙时代乐团(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演奏门德尔松《芬格尔洞序曲》(Les Hébrides)和《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Symphonie 《écossaise》)。这两部作品都是欧洲大陆作曲家描写英国风土人情的作品。如果比照席夫本人的近况,会发现他在2001年加入了英国国籍,又刚刚在2014年被英国女王加封为爵士,“以表彰他对音乐的贡献”。这样安排曲目简直就像是在向英国致敬。
  席夫不属于力量型的指挥家,而且不用指挥棒。除了极个别的高潮段落之外,他的动作平稳缓和,更多是声部上的提示。席夫背谱指挥,仍能感觉到他其实是将乐队当作一个大号的键盘,他在这个大键盘上发出的各种提示都直接服务于全面掌控并驾驭各个声部,因而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听起来,都与演奏巴赫等复调音乐作品别无二致——结构清晰、中声部明确,同时又激情满满、富于张力。对于席夫而言,沉浸在音乐里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演奏钢琴和指挥乐队只是它的两种打开方式而已,所以对他而言,从弹琴“跨界”到指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说以“跨界”为特色的上半场已经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下半场则更是高潮迭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最令人兴奋不已:一是钢琴家兼任指挥;二是走“复古”路线,使用了与舒曼同属一个时代的钢琴。
  就第一点而言,目前在国内,自弹自指这种形式还比较罕见。其实它始终伴随着音乐史的发展,莫扎特、贝多芬都有自弹自指演奏钢琴协奏曲新作的先例。只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一方面,炫技性的钢琴协奏曲对演奏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巧要求;另一方面,指挥艺术逐渐成熟,像尼基什(Artúr Nikisch)这类专业的交响乐指挥家开始涌现,他们既能单独指挥乐队演奏交响曲,还可以为独奏乐器充当伴奏演出协奏曲,从而大大推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一个多世纪过去之后,现今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虽然指挥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奏者身兼二职所造成的压力(特别是在钢琴织体较密集的作品演绎上,独奏和指挥的紧密合作的确产生了许多广受好评的版本),然而,独奏家和指挥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审美倾向上的分歧,合作不畅甚至闹掰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近年来,不少职业钢琴演奏家开始尝试边弹边指。其中较为成功的有内田光子与慕尼黑管弦乐团、佩拉西亚和英国室内乐团演绎的莫扎特协奏曲,巴伦博伊姆常年与柏林爱乐合作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等。
  席夫近年来也尝试过这种形式。以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虽仍按照演奏钢琴协奏曲的惯例将钢琴侧对观众摆放,但席夫没有老老实实地坐在钢琴前,而是站着从容自在地指挥完第一呈示部方才坐下,有些需要和乐队密切配合的段落,比如全曲最后两个主和弦,他甚至宁可打破陈规、站着演奏。现场的观众看了无不大呼过瘾。
  然而,当晚节目单上所列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却与上述这些古典作品在年代、风格上存在重大差异。而且这次与席夫合作的是一支采用19世纪乐器的“复古”乐团,席夫自己则“入乡随俗”地选用了舒曼时代的斯特莱舍演奏琴(Streicher)。该琴1847年产于维也纳,这是一架绘满暖色调花纹、全木质结构的乐器。本真演奏是个看似复古、实则前沿的领域,因为现代的审美习惯和长久积累的保留曲目已经像层层瓦砾,让作品在当时的面貌变得模糊不清。比如当晚下半场,单说乐队在调音时,我就立刻被震惊到了——当首席敲下标准音的一刹那,耳朵第一反应竟为这分明全是木头疙瘩声呐!一点都没有现代演奏琴那签名般的金属音质么!虽然我对羽管键琴演奏的巴赫或古钢琴上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并不陌生,但席夫这回走得实在太远。就凭这堆“烂木头”,他怎么盖得过乐队呢?之前两次在国家大剧院听他的独奏会,席夫都是用一架贝森朵夫帝王级演奏琴(B?sendorfer Imperial)弹出柔美绝伦又不失阳刚的音色,这下换了琴,他会不会马失前蹄,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呢?即便所有这一切困难都克服了,还有最要命的一个瓶颈,即这首协奏曲的钢琴声部的织体出了名地密集,席夫在尽好本职之余,能否腾出空来,通过手势让乐队协调一致吗?这一系列个邪恶的问题,搅得我在中场休息时一会儿浮想联翩满心期待,一会儿却又真替他捏一把汗。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说,“今年是中意建交45周年,中意关系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借助2015年米兰世博会这样一个平台,歌剧《骆驼祥子》在意大利的巡演是双方的文化领域的重要交流活动,相信这次巡演会是意大利朋友了解东方艺术和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对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天“祥子”的演出阵容同样令人惊喜。金郑建、周晓琳、关致京、李欣桐、王鹤翔,作为国家大剧院优秀的驻院歌唱家,他们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一起,展现了名副其实的“国家大剧院之声”。
  好声音点亮“中国之夜”;异乡佳节满满人情味儿
  都灵第一炮“开门红”。演出结束后,舞美工作人员连夜将布景、道具、服装等装箱,赶往歌剧演出的下一站热那亚。与此同时,演出团队中的艺术家们走另一条线路,先后转战巡演第二站米兰与第三站帕尔玛。
  米兰是国际时尚之都,亦是今年世博会的举办地。在“祥子”巡演期间,又赶上米兰国际时装节不久。游走在米兰街头,单就街边敞开着的橱窗展示,从其铺就的精美、摆设的艺术,我们就能体会到米兰之“设计之都”绝非虚名。
  9月26日、27日,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的两场中国歌剧音乐会分别在米兰音乐礼堂与帕尔玛帕格尼尼演奏厅亮相。与中国国内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力不同,在意大利,欣赏歌剧演出的以老年观众为主。台下的白发苍苍与台上的朝气蓬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两国的歌剧艺术发展最贴切的写照。
  这两场音乐会,由和慧、孙秀苇、田浩江、李晓良、石倚洁等众多华人歌唱家来演唱多部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中的优美唱段和西洋经典歌剧中的著名咏叹调。《骆驼祥子》的音乐精华也以Gala的形式予以浓缩展现。这两场名为“中国之夜”的Gala音乐会,时间紧、任务重。艺术家们克服了种种舟车劳顿,没有任何抱怨,给予了演出最大的支持。音乐会演出之际,正逢中国的中国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刘四爷”田浩江更是将自己从国内带来的月饼在剧组分发。在帕尔玛演出结束后当晚,我随着观众走出音乐厅,抬头看到一轮明月悬于天空。这就是传说中“国外的月亮”,并没有更大更圆,但足够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之夜”被中国同乡人感动,被中国好声音点亮。
  NCPA节奏,征服歌剧之乡
  “马不停蹄”是巡演最真实的写照。音乐会演出结束后第二天,我们奔赴下个地点:热那亚与佛罗伦萨。在我们所做的一系列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意大利观众都会提到“音乐的节奏非常好”。在有着几百年歌剧历史的国度中,观众的耳朵是挑剔的。他们不仅为郭文景所创作的旋律大喊Bravo,为《骆驼祥子》的故事叫好,更为国家大剧院的巡演节奏点赞,为国家大剧院的制作节奏点赞。10余天,5座城市,5场歌剧演出,2场音乐会,原创中国歌剧踏上歌剧故乡的舞台,第一次,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播出中国歌剧作品,第一次,NCPA制作,全华班阵容征服意大利资深观众。观众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这是巡演的节奏,更是国家大剧院的节奏。
其他文献
“阿嚏——阿嚏——”  刘老师刚走进教室,迎接她的就是两个惊天动地的大喷嚏。  “皮皮,你真讨厌,喷我一脸毛毛雨。”小悦不高兴地嘟囔着。  “不怪我,是它。”皮皮委屈地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它才是讨厌鬼呢。”  “是啊,流鼻涕、打喷嚏、生产鼻屎,有时候还会流鼻血,真是令人难堪又尴尬。鼻子真讨厌!”几位同学也小声嘀咕着。  刘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大大的鼻子模型,说:“鼻子并不是讨
首先解释一下,这题目没写错,大热天虽然容易中暑,但很多人同时也容易“凉着”。  想想看,夏天最常用的一种药是什么?没错,就是藿香正气水!这药其实就是祛寒湿的。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大夏天贪食冷饮,于是脾胃就被“冻”着了,上吐下泻,食欲不振,有的还发烧,这就是所谓的暑湿感冒,用一般的感冒药不好使,只有藿香正气才能救急。  其实,夏天我们的体表感觉很热,脾胃却是一年中最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呢?老子说,人法
包括阴道炎、外阴炎、宫颈炎、盆腔炎在内的各种妇科炎症,是困扰广大女性的常见病。女性外阴部位皮肤非常娇嫩;皮肤汗腺丰富、隐蔽不暴露;生殖器、腹腔与外界相通,病菌可由阴道进入子宫,这些特殊的生理状况,决定了女性易受妇科炎症的侵害。但现在,普遍存在妇科炎症过度治疗的问题。    阴道本身有保护机制    正常阴道内生长有200多种细菌,维持着一定的菌群平衡。其中,存在大量的乳酸杆菌,能分解糖原产生乳酸,
打喷嚏时对着胳膊打  晓 晓    “感冒时打喷嚏或咳嗽,记得用手捂着嘴。”我们平时经常会这样提醒感冒的孩子,既为了礼貌,同时也避免病菌随着喷出的飞沫四处播散。“想法是对的,动作却是错的。”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忠实教授向记者演示了一下打喷嚏、咳嗽时的标准动作——对着胳膊打。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的确挡住了飞沫向空气中传播。但感冒病毒会附着在手上,如果你再用手去摸楼梯栏杆、公用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龙应台    最近去拜访了一位外国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是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
恐龙会不会感冒呢?我们还得从现存的“恐龙”——鸟类身上找答案。目前,科学家已发现,鸟类是不会感染我们常说的普通感冒的。以此类推,恐龙可能也不容易感染此类病毒。但是,鸟类会因为空气差、鼻腔感染、异物等原因而打喷嚏。那么,恐龙会不会也要打喷嚏呢?这个我们无法得知。假设有,我们也只能在脑海里想象这样的画面:一只霸王龙挤眉弄眼,然后打一个喷嚏出来,再像某些鸟类那样左右甩一甩大脑袋……  普通的感冒病毒对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实践的旺盛需求。我们应基于“有用”“够用”“好用”三个标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清理、甄别和整合。教育研究者需将学术性知识进行应用性转换。教育管理理论要更好更快发展,就要提高研究的规范化程度,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范式,形成中国本土教育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应该建立良性互动互惠关系,理论要敬畏实践,实践要尊
[摘 要] 为培养研究—实践型创新人才,该文以“畜产品加工学”为例,根据其教学与实践现状,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研究教学模式以及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开展了对“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及实践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研究—实践型模式;创新人才;畜产品加工学;改革  [作者简介] 吴 娜(1991—),女,江西南昌人,工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涂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植物检疫工作的作用愈发凸显,新形势下对高校植物检疫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对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植物检疫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
我与同学发生了一夜情,冷静下来感觉我很爱老公,不想离婚,所以特别内疚。老公不知道这件事,但我心里饱受折磨,我该怎么赶走自己一时糊涂出轨的阴影呢?大连读者:玮羽  蕙君:很感谢您的信任和坦诚,也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其实,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我们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要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个情绪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