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钾:一种19世纪药物于21世纪在皮肤科的应用, 药理学、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皮肤科领域中碘化钾是一种很有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包括结节性红斑、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脉管炎、多形红斑、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白塞综合征以及孢子丝菌病和虫霉病。该文回顾了碘化钾的药理学特点、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其他文献
表皮松解型角化过度(EHK)亦称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由角蛋白1或角蛋白10基因突变引起,其中一半以上为新的突变,患者出生时出现水疱和红斑,然后转变成厚的、鱼鳞病样角化过度型斑块,常合并掌跖角化.其临床表现的严重性呈现很大的个体差异.银屑病样斑块组织病理示EHK的特点:角质层增厚,颗粒层增宽,表皮浅层空泡变性,颗粒层细胞内有致密的透明角质蛋白颗粒物组成.电镜检查发
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于 1977年由Birt首先描述,表现为纤维毛囊瘤(FF)、毛盘状瘤(TD)和软垂疣三联征。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皮损的发病年龄为30~40岁,可同时伴有肾癌等内脏肿瘤。
期刊
据报告多菌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MDT)后,细菌指数(BI)每年平均下降0.57~1.01对数单位,但至今尚未阐明BI下降率不同的有关原因,作者对埃塞俄比亚的一组患者随访了10年,以观察BI下降模式和可能的危险因素。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间在ALERT的MDT现场评估研究中共登记660例患者,除外因不符合条件10例和氨苯砜单疗后复发56例,余594例患者中300例为多菌型患者。该研究对其中2
期刊
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一些炎症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在皮肤科,该疗法主要用来治疗皮肌炎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越来越多的临床经验表明,此疗法安全、可靠,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本文主要对其免疫调控机理及临床疗效进行概述.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成的常见皮肤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尽如人意。作用评价了窄谱中波紫外线(TL01)治疗严重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对象为18例病情严重、长期不愈的脂溢性皮炎患者,诊断依据为皮肤脂溢出区慢性复发性红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患者均无银屑病等其它皮肤病史。患者均有面部受累,15例皮损尚累及头皮和肩部。
汗疱疹是一种水疱性湿疹,占手部湿疹的5%~20%。作者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5例汗疱疹患者,这些患者对一线疗法无效,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有不良反应。
临床上皮肌炎患者粘蛋白病的皮损报道较少。作者报道2例皮肌炎合并粘蛋白病。
期刊
综述5-羟色胺在皮肤瘙痒,主要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在一些顽固性皮肤瘙痒中的作用以及5-羟色胺在皮肤血管、黑素细胞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高压液相色谱法等对揭示一些皮肤病与5-羟色胺的关系有重要帮助。还介绍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急性马蹄叶炎中5-羟色胺的作用机制。探讨5-羟色胺在皮肤病中的作用方式、途径以及开发5-羟色胺类新药
总结了H1受体拮抗剂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的一些作用:它们与变态反应的各个病理生理环节密切相关。除了与组胺竞争H1受体(竞争性拮抗)外,H1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还有其它药理作用,后者正被开发应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该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在进行。咪唑斯汀是一种具有广泛作用的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本文对该药作了重点介绍。
最近研究显示,40%~60%沙眼衣原体男性感染者无临床症状,对男性无既症状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筛查很有必要。核酸扩增试验诊断男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尿道炎既敏感又特异(但较昂贵).因此,应有对性病门诊患者做核酸扩增试验检查的筛选标准。该研究使用连接酶链反应(LCR)和培养法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患者检测沙眼衣原体,并且使用尿白细胞酯酶法和尿道标本革兰染色法检测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