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去做其他的,为什么不呢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寂地,女,绘本漫画家。四川成都人,出生于1983年6月22日。2004年起陆续出版《我的路》系列绘本、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系列漫画《踮脚张望》,画集《寂地》,绘本《飞翔的猫》《找爱》等作品。
  1
  你可能真的想不到,我的正职是绘本漫画家,这是一份相当有趣的职业。
  大部分时间我的肉身都坐在书桌前,灵魂却不晓得飞到了什么地方。有时笔下有神,有时皱眉冥思苦想,有时烦躁得在地上打滚,有时又一个人得意地笑。
  所以作者们都很需要自己单独的房间,免得被人看见自己工作时的状态,因为真的很像神经病。
  但这十几年来,我做过一些奇怪的兼职工作,商业广告、电影概念、艺术展览什么的,都不算奇怪。有的事情比创作不顺利在地上打滚的时候,更像神经病。比如说,在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玩“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那是参加一个公益广告拍摄,内容是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导演想拍我站在十字路口,背后是快速移动的车水马龙。这个几秒钟的镜头,需要我在晚高峰的北京,市中心拥堵的十字路口,静止不动地站着,整整二十分钟。
  尽管剧组征得了交警的同意,我站的地方也不会妨碍车辆前行,但对于司机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件十分讨厌的事情。而且,剧组是在很远的地方用长焦拍我,现场的情况看起来很孤独,我像一个失恋的人想要寻死,又像一个失业的人等着碰瓷。不断有车对我狂按喇叭,我纹丝不动,也不能跟司机们解释道歉。影响了交通我也很抱歉,但剧组必须完成拍摄。将影响减到最小的方式,唯有咬紧牙关,一次完成。
  接这份工作时,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会拍一些你日常工作的视频。”
  我说没问题,到了现场才发现,几十个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导演说要拍我的一天,从起床开始。三四盏明晃晃的大灯照着我,还有一个工作人员打着灯攀在玻璃窗外,假装自己是初升的太阳。我穿着睡衣睡裤涂着厚厚的粉底黏着假睫毛,轻松自然地起床,一次就过了。
  那次兼职让我体会到了当个演员真不容易,拍摄过程也很辛苦,除了克服自己内心的羞涩,还要克服一些生理上的痛苦。比如在零下五摄氏度的摄影棚里一直穿着薄衬衣瑟瑟发抖,一开录就要笑着让画面看起来温暖如春;两天没睡觉头昏目眩,还要像刚刚醒来那样神清气爽……结束拍摄的时候,坐在回家的飞机上,我蜷缩在座位上,觉得有个暖和的地方可以坐着就幸福得不得了,一路昏睡到家。
  但我还是很开心有这样的经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交警的同意,在晚高峰的时候,站在马路中间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算一开始就知道这么辛苦,我大概也会说:“为什么不呢?”抱着好奇的心情,接下这份工作。
  从很久以前,面对一些新鲜的,莫名其妙的,似乎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工作,如果有人问:“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我都会说:“为什么不呢?”
  2
  十几年前,我曾在巴黎漫展莫名其妙地成了走秀的T臺模特。为了打发签售前等待的时间,我在会场上闲逛,被一个独立服装设计师的摊位吸引了目光。
  朋克、哥特,又有些公主风的奇怪融合,裙子上有金属亮片,却又配着羽毛头冠,再搭配一条冰激凌吊坠的项链。
  “我的妈呀,这衣服我绝对不会穿。”我想。
  “这是我设计的衣服,你想试试吗?”一个带着毛毛头饰,涂着黑嘴唇的法国小妹妹从布料里钻出来。她看起来只有十几岁。我忽然就觉得这衣服可爱起来,我十几岁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古怪的小女孩吗。
  “你真漂亮,我好希望看到你穿我的衣服。”她说。那时候我一头黑直发,留着齐刘海,穿着条纹衣服,画着烟熏妆,很像漫画里的人物。欧洲人看惯了周围的金发碧眼,我这样在中国一般的长相,他们觉得很异国风情,还挺稀罕,觉得我可美了。 我也经不起夸,张口就说:“Why not!”在帘子后面换了衣服。
  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果然像一个青少年女孩笔下的胡乱涂鸦,毛毛头饰搭在我的额头上,痒痒的。小妹妹又把冰激凌项链挂在我的脖子上。“完美!”她说。
  “啊哈哈哈,这样的衣服我可不会穿出去的。”我心想,但还是说了几句“这衣服很有趣你很棒”之类的客套话。
  但法国人不懂什么叫客套。听我夸她,她激动地抓起我的手,用不熟练的英语叽叽咕咕说了一通,我只听懂:“你喜欢,太好了!求你帮我个小忙……只需要十分钟。”我猜无非就是帮她拍张照片吧。离签售还有一小时,闲着也是闲着,我点点头。反正这里没人认识我,帮助这个小设计师拍照片也是举手之劳。
  于是她带着我走过嘈杂的人群,来到一个舞台的后台,撩开幕布。这里是整个漫展最大的中心舞台,台下有上千人,聚光灯照在舞台上一片银白,音乐震耳欲聋。我这才明白,她是要我上去走台步。我问她其他人呢?小妹妹摇摇头说:“只有你。”那一瞬间我怀疑自己参加了一个整人游戏,要为自己虚伪的客气支付代价。小妹妹可怜巴巴地看着我,生怕我弃她而去。哎,拼了。尽管它并不是我会穿的衣服,但也是这位小妹妹认认真真设计、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啊,这也是她的宝物吧,却愿意让我穿在身上帮她展示。它应该被大家看到,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它的。
  想到这里,我用冬天跳入冰水里的勇气,从幕布后迈了出去,被淹没在一片光晕里。独自在偌大的舞台上绕了一圈,笑着跟台下的观众挥手,余光瞥见了自己傻笑的大特写,正在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晃动着。
  太不真实了。一小时后,我坐在签售台上,告诉自己刚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幻觉。一位读者竟然打扮成我作品里的V先生来见我,我心里乐开了花,端正坐姿,尽量表现得像一个文艺作者该有的样子。她打量了我一会儿,问:“你刚才在舞台上?”
  “对哦,刚才我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人很像你!”出版社的老板也说。
  我背上冷汗直冒,说:“怎……怎么可能。我们亚洲人嘛,在你们眼里看起来都挺像,是不是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心虚地笑着,低头用力地画起来,赶紧把这段对话糊弄过去。   十几年后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好笑。不知道那位法国小妹妹现在在哪里,是不是还在继续着自己的独立服装设计?展示结束后,她把自己做的冰激凌项链送给了我。
  这条项链很多年都放在我的宝物盒里,里面只收藏我喜欢的有趣回忆。
  3
  大卫·鲍伊去世的时候,到处都在放他的歌。我忽然听见一首曲子,旋律很熟悉的《China Girl》,惊叹起来:“咦?我为这首歌唱过和声!”
  員员不解地问:“为大卫·鲍伊?”我说:“当然不是!要不我怎么还在这里。”
  那是一个法国的摄影记者,还曾给林肯公园和玛丽莲·曼森拍过照。他想翻唱这首歌曲,决定找一个中国女孩来和声,正巧碰见我就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合声。我说:“Why not?”就这样进了录音室。
  他让我写一段自己的介绍,然后跟着节奏念出来。我记得自己写了:我是一个中国女孩,很喜欢画画,长大后成了漫画家之类的。然后跟着节奏摇头晃脑地念起来。最近几年才晓得,我大概是……唱了一段RAP?
  员员听完这个故事,说:“等一等,他是摄影记者,为什么要录歌呢?”
  我说:“为什么不呢?”
  这些年,我也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奇怪的境地,也会想:“等一等,我是绘本作者,为什么在做这个?”然后就笑了。
  4
  在一个工厂里待了半个月,画一个马桶,每天都画到深夜,然后参加了马桶新闻发布会,马桶艺术展,与马桶酒会。听起来虽然荒谬,但有人那么认认真真地对待马桶,这个每天都被我们使用却轻视的东西,其实有点感动。
  参加了纪录片拍摄,在古镇上向老奶奶们学习豆腐的制作技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上午。但豆腐质量依然无法赶上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导致当天有一批劣质豆腐流入市场。
  在印刷厂旁边住了一个星期,学习印刷术。每天与印刷工人一起上班吃饭,天天守在他们旁边问东问西,才明白,一个有经验的印刷工人,竟然知道那么多繁琐的数值,一个简单的工艺流程,背后有那么多的学问。
  到出版社去体验工作,跟着编辑朝九晚五地上下班,一起挤地铁。那之后,有任何工作的事情,下班时间后都舍不得打扰,明白他们忙碌辛苦了一天,应该有些自己的时间。
  还有一次,停电了,我无法工作,就到楼下朋友的铺面上玩。然后认认真真地帮她卖起衣服来,热情地拿出各种衣服给客人试,却一直说:“不买也没事。”一天结束时,竟然帮她卖了四千多元的衣服,是她开业到歇业最好的成绩。那之后创作不顺利满地打滚儿的时候,我可以安慰自己,实在不行就去卖衣服。
  到山区里徒步的时候,早晨醒来就去帮客栈老板娘做饭,才明白每天早上她都要去还未化冻的溪流里取水,用冻得红红的手揉着面。“我最怕客人早上点蒸饺啦,这么冷,面都发不起来。”她说。如果我不早起帮忙,又怎么会懂呢?我会以为蒸饺就是蒸饺,饿了就热腾腾地存在。
  我爱我的正职工作。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都在做着,未来也将继续做下去。但如果机缘巧合,有人问我,愿不愿意尝试一些和我似乎没什么关系的工作,我会开心地说:“为什么不呢?”
  摘自“寂地”
  寂地小语
  1.生命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阶段,走过了之后,回忆都温暖起来。即使心里有一个黑色的大洞,也想,其实这样可以透风。
  2.因为心里装着你,所以沿途的风景如此美好。尽管你不知道,你看不到。
  3.幸福,长着尖尖的小刺,有时候扎伤手指。但它一直用最温暖的空气,包围着你。说不定,自己才是株仙人掌,在你的包容下任性。
  4.在茫茫人海中行走,像鱼一样不能回头。
其他文献
唐砚青  重庆工商大学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90后文艺青年一枚。闲时爱游山玩水,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世界上的美好瞬间。青春短暂,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我选择以文字来留住那些珍贵的画面、记忆,和心中时常涌起的、五味杂陈的思绪。  “滴滴滴滴——”刺耳的闹钟声响彻房间,我熟练地按下关闭键。起床、更衣、洗漱……揉揉惺忪的眼,我呆呆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眉毛稀疏而杂乱,嘴角习惯性向下挂着。  今天的城市依旧被
有一档讨论度颇高的真人秀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题目取得很妙,很抓人,抓人的点不在于“姐姐”,而在于闪烁着古汉语质感的“乘风破浪”四字。在娱乐化的语境中,它营造出一种光明浪漫的英雄主义氛围,令人见之难忘。  一个振奋人心的词汇,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凡响的典故。对喜读文史的朋友来说,“乘风破浪”的出处倒也不算生僻——它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宗悫(音雀)。  宗悫的名字不好读,名声却真不小。其身后两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这篇《<心理学原理>面面观》是一篇随笔。内容是谈读书的,是一个他生活中的小故事。他碰到一位年轻小伙子拉里,手里拿着《心理学原理》。毛姆和拉里谈起读书,才知道拉里刚从战场上回来,不想去上大学,可是还想学习。于是就自学,自己找书看。  他读的这本《心理学原理》由美国作家威廉·詹姆斯所著,前后写了十二年,书中有些段落成为经典,被读者和学界人士传颂。例如他写道:“意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的龙湾村,蜿蜒奔腾的黄河水环绕而过。从必经的盘山公路上望去,有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峰峦叠嶂,峡谷幽深,绝壁林立。这里,就是黃河石林。  黄河石林,美在奇观天成。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周围的坝滩,由于风蚀作用,地面层细粒层已被带走,形成了乌黑光亮的戈壁景观,四处
我想冒昧地谈一谈,在我看来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主题还应该能引起持久的兴趣,一个选择只有一时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小说家,是个浅薄的小说家,因为一旦人们对这样的题材失去兴趣,他的小说也就像上星期的报纸一样不值一读了。
白粥    白粥香绵软滑,米与水比例1∶11或1∶12。可一气呵成,亦可当粥滚起10分钟后,加盖20分钟,再开火煲至绵滑。  用料:油粘米或珍珠米50 g,清水5.5 kg,腐皮50 g。  制法:1.先将腐皮用热水浸透,再用清水漂清、沥干,弄碎;米洗净,加水过面浸泡约30分钟待用。  2.待水煲沸,放入米、腐皮,用旺火煲滚约15分钟,再转小火煲约45分钟,然后又用旺火煲约10分钟即可。  煲白粥
清晨寂靜的大海,漾出鸟语啁啾的涟漪;道旁的繁花全都欢欣鼓舞;璀璨的金光从云缝里洒将下来,而我们忙于赶路,无心理会。  我们不唱欢乐的歌儿,也不游戏;我们不到村子里去赶集;我们一言不发,也不微笑;我们不在路上流连。时光飞逝,我们愈来愈加快脚步。  太阳升到中天,鸽子在树阴里咕咕啼叫。枯叶在正午的热风里飞舞旋转,牧童在榕树凉荫下瞌睡做梦。而我在水边躺下,在草地上摊开我疲倦的四肢。  我的同伴鄙夷地嘲笑
90后百万畅销书作家、2017年度最受欢迎新生代作家,与其用“成功”、“大咖”这样生硬的词语来形容张皓宸,不如说:他是一位坚持初心,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  关于 作品  Kindle:您的作品《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等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很多故事是关于年轻男女的,偏温暖治愈系。您是否想通过写这样的故事给年轻人带来一些启迪,或是带给他们一些力量呢?  张皓宸:我写任
故乡松多,绵延不知几万万棵,多是马尾松与罗汉松。马尾松松针像马尾,罗汉松之名不知从何而来,大概是松果颇似披着袈裟的罗汉。  以罗汉为名的风物,我熟悉的还有罗汉果、罗汉豆。罗汉果入药,味甘性凉。罗汉豆入馔极清爽,或炒或蒸,烧汤亦可,色味双绝。罗汉豆又叫蚕豆。袁枚《随园食单》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此法我试过,并不见佳,不如清炒存有本味。本味是大味。  罗汉豆如三岁小儿,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费孝通在29岁时写下一段话:“社会是多么灵巧的一个组织,哪里经得起硬手硬脚的尝试?如果一般人民的知识不足以维持一种新制度时,这种制度迟早会蜕形的。”  1939年,29岁的费孝通出版了英文版的《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