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烨 奥斯卡之后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h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CBD那几栋高耸入云的通天塔,仿佛是城市之巅,每分钟都创造着数以万计的财富——有人说,这里连空气都弥漫着金钱的味道。华裔导演杨紫烨站那些坚固的水泥建筑之间,面对着我们的照相机。比起谈话时的随和、温婉,镜头前的她显得有些不自在。她喜欢低调,“过自己的生活自由自在”。
  在这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很多东西都神奇地并未沾染上丁点儿“金气”——其中就包括杨紫烨工作室里那座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小金人”。8年前,她和丈夫卖掉美国的房子来中国拍摄纪录片,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生活。2007年她关于艾滋病题材的《颍州的孩子》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接着,她又拍了3部纪录片:讲述中国同性恋群体的《彼岸浮生》、讲述美国华人影院的《声光逆转》、讲述村民环保抗争的《仇岗卫士》。
  两年前,她计划用纪录片手法拍一部电影——“巧克力之城”,讲述那些在广州“淘金”的非洲人的故事。为此,她见了不少投资方,但人家都希望她能拍个“更商业点的电影”。杨紫烨觉得,她的电影卖不卖座没关系,重要的是去讲一个真正的好故事。
  “我感觉现在人们对物质看得太重了——这些都是死物,但是电影是有生命力的。”杨紫烨说。
  坐“摩的”的奥斯卡导演
  下午6点,操着一口香港普通话的杨紫烨带我走进建外SOHO一家包子铺——与那些大楼里的上班族无异。她笑着说,在北京的日子,已经习惯坐黑车、打摩的——这或许会让她成为全世界惟一一个坐摩的上班的奥斯卡导演。
  如果不是那座奥斯卡的奖杯,中国人或许很难知道杨紫烨(即便现在,头顶着奥斯卡导演的光环,她的微博也不过两千多“粉丝”)。5年前,她作为第一位华裔女导演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2007年2月26日,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她身着黑色纱裙、胸前别着表示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红丝带,无数灯光闪烁下,优雅地接过奥斯卡奖杯。随后,已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她坚持用中文致辞:“感谢所有的抗艾滋英雄,还有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们。”
  那一天,中国导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其惟一入围的最佳服装设计奖失之交臂。
  从香港到旧金山再到北京,她先后经历了香港、美国、中国大陆三地华人的巨变。而那些被历史车轮翻滚起的命运,最终都成为她纪录片的题材。她的纪录片往往带着一种女导演特有的克制与冷静,而她的同事则觉得“她拥有温暖而丰富的内心”!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杨紫烨觉得,现在无论身在香港、旧金山还是北京,自己始终被认为是“外来者”,这也给了她一种独特的视角。
  上个世纪60年代,杨紫烨在香港出生。那时的香港仿佛正做着经济起飞前的“滑行准备”。许多年后,杨紫烨仍觉得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人们虽不富有却都活得充满朝气的时代。甚至如今,她开始期望能拍一部关于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电影。
  她的第一部纪录片也是关于香港。1994年,杨紫烨和丈夫开始筹备他们的第一部纪录片。为了完成这部反映回归前后年轻人心态的《风雨故园》,他们用了3年来筹集资金,直到1997年才正式开拍。15年前片中“97一代”的困惑与思考,至今仍没有过时。
  1977年,杨紫烨从香港人变成了美国人。当全家从香港移民到美国的时候,饱受歧视的第一代美籍华人经过不断的努力,刚刚开始争取到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作为outside(局外人)的杨紫烨,也曾被人歧视——这段经历也影响到了她后来的作品。她的纪录片往往都试图展现一些遭受歧视、遭遇不公的群体的命运。
  在旧金山艺术学院就读时,杨紫烨与同样来自香港的丈夫任国光相遇。那时的旧金山孕育了第一代非主流的个人独立电影。两人用最初的积蓄买了一台摄像机。为了筹集拍摄第一部纪录片的资金,也为了生活,她和丈夫一个做剪辑,另一个做发行,以至于1997年当导演的时候,他在美国电影圈已经是有名的“剪辑皇后”,陈冲的“御用”剪辑师。
  拍摄纪录片的历程仿佛是一场修行,杨紫烨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需要两三年的筹备期,最麻烦的便是申请拍摄纪录片的资金。在第一部纪录片《风雨故园》完成后,他们坚持将镜头对准全球化背景下的的华人,先后拍摄了《中国一二》、《成为美国人》等一系列纪录片。其中《风雨故园》和《中国一二》还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
  2009年,杨紫烨完成因《颍州的孩子》而中断的《声光转逝》,故事主角正是80年代丈夫任国光工作过的唐人街世纪大剧院。在这座已关门的电影院的故事里:从第一代移民对故乡的眷恋;到第二代移民对平等的渴望;再到第三代移民长大后唐人街影院的衰落——每位讲述者的人生,就是一段独立的移民成长史。
  后来,她发现那些在广州“淘金“的非洲人,就如同最早一批去旧金山淘金的华人,因此产生了为他们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这与她一直关注的,其实是同一个命题。
  “就去做吧”
  因为拍摄《中国一二》,杨紫烨踏上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杨紫烨看到很多关于中国艾滋病问题的报道,这让她萌生了拍一部艾滋病纪录片的想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逐渐消除了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在遇到著名的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博士后,杨紫烨改变想法,决定不只拍一部纪录片,而是拍一系列的艾滋病宣传片。2004年,她和她的团队联手NBA制作了第一个公益广告,姚明和约翰逊一起向中国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消除歧视,正视艾滋病。后来他们将这条公益广告免费提供给国内电视台播出。杨紫烨说,那时的自己并没有太多包袱,“就去试试、去冲吧。”
  此后不久,杨紫烨和丈夫做出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卖掉在美国居住了16年的房子,拎着两个手提箱来到中国大陆。“当时也没有想得太多,拍艾滋病(的宣传片)好像是我的使命的感觉,就去做吧。”在随后的几年里,杨紫烨又拍摄了彭丽媛主演的公益广告、纪录片《朱力亚的故事》和《颍州的孩子》。
  杨紫烨曾跟记者提起,拍摄《颍州的孩子》时,第一次走进黄家三姐弟家的情景:当时,艾滋病刚刚夺走三姐弟父母的生命,孩子们正在黑黑的屋子里哭。她看着吃过的空药瓶、破旧的玩具、窗边哀叹的老人,觉得自己清晰地闻到了一种死亡的味道——“那是任何镜头都无法捕捉和传递的震撼感受。”   在当时的中国,关于艾滋病的话题仍然有着许多禁忌。最开始的时候,杨紫烨也有过不适应,她经常问助手:“为什么不尝试呢?”“为什么要怕呢?”每每此时,助手总会说,“你太美国化了、太西方了”,“为什么不理解中国的国情?”
  当姚明、彭丽媛主演的两部公益广告和纪录片《朱力亚的故事》相继出现在国内的电视上,《颍州的孩子》的播出却遥遥无期。在杨紫烨的计划里,《颍州的孩子》本来也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为此她还特意准备了国内、国外两个版本。最终“国外版”意外地在奥斯卡获了奖,“国内版”却没能在电视荧屏上播出。
  得到奥斯卡之后,杨紫烨又拍了3部纪录片,全部是关于卫生的公共话题。2009年,她凭借《彼岸浮生》再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奖。这部片子讲述了3位从外地来北京的同性恋者的挣扎:他们向往自由的生活,但传统家庭观念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杨紫烨通过影片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这些生活在社会最边缘的男孩,如何既做一个好儿子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性?
  《颍州的孩子》获了奥斯卡,《彼岸浮生》却是她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关于孩子、痛苦的作品很容易打动人,但是一个成人的题材则有很多内涵,你要更耐心。”
  《彼岸浮生》的完成仅仅过了两年,杨紫烨差点儿又一次捧起“小金人”,2011年,她的新片《仇岗卫士》再次被奥斯卡提名。
  这部纪录片的构思最早源自2007年。《颍州的孩子》获奖后,一直支持杨紫烨的一位美国华侨,通过经纪人找到她,说想拍一部有关环保的纪录片。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认识了安徽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了解到,曾经田园般的村庄仇岗因为化工厂污染从2004年开始“窒息”:村民生病,庄稼绝收,河里满是死鱼。
  在杨紫烨后来的影片中,农民张功利站了出来,带领村民们打响了一场保卫村子的法律斗争。最终他们在环保组织及村民们的支持下,借助媒体的力量迫使化工厂被政府勒令撤出村庄。
  杨紫烨后来在一次与环保人士的对谈中,谈及这部作品:“当初我只是想记录一件事。看到村民张功利的维权努力,以及仇岗比较成功的例子,我就想完整地记录下来。从一个比较乐观的角度去看……如果有更多像张功利这样的草根人物出来,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那就可以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我就是这样希望,希望3年之后,有更多人受影片鼓舞启发,关注环保。”
  后奥斯卡时代
  “我感觉我做了这么多年,我做的片子是有意义的。”2011年3月中旬的一天,《仇岗卫士》刚刚与奥斯卡失之交臂,杨紫烨却十分兴奋地给自然之友执行理事长卢思聘写了一封邮件:“这是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一天,比夺得奥斯卡更让人兴奋!——那天,杨紫烨听到这样一条消息:仇岗政府准备投入两亿元治理污染。
  2006年,顶着奥斯卡光环的《颍州的孩子》,同样曾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杨紫烨听说,纪录片为许多艾滋病孤儿筹得捐款,有位志愿者拿着这部片子,就为艾滋病儿童募来了十多万美金。
  艾滋病再也不是禁忌的话题。《颍州的孩子》获奖后,温家宝总理亲自到颍州看望了片中的艾滋病孤儿。杨紫烨说:“现在有越来越多关于艾滋病的宣传片出来。中国其实可以改变很快。”
  在过去的10年里,杨紫烨的纪录片拍摄,一直都得到一个美国华人基金的资助,“没有给我压力,没有给我限制,这对我来讲是最幸运的。”杨紫烨说,基金的发起人希望通过纪录片回馈社会,让社会有好的改变。
  不过,在北京的8年里,杨紫烨却发现:这个国家的投资人很难坚持同样的信念。慈善家们大都不愿去承担拍摄纪录片所带来的风险,更愿意把钱投到更为安全的教育领域——为纪录片拉投资在大陆相当艰难。
  后奥斯卡时代,她并没如人们期望那样自此一帆风顺,反而越来越谨慎。“一部纪录片没有一年时间是拍不好的。但这一年的时间,有些地方知道你去拍,就会给NGO压力、给受访者压力,他们的表现一旦发生改变,东西拍出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中国人对负面的东西接受不了,还要慢慢来吧, 中国更强大之后, 可以接受自己的负面。美国也是一样,以前很多年都是不能接受,现在却是可以的。”杨紫烨说。
  从2011年开始,杨紫烨成为奥斯卡纪录短片的评委之一,在初选阶段,她要看130多部美国纪录片,而国内“好的纪录片每年也就十多部”。
  在“巧克力之城”计划暂时搁浅的这段时间里,杨紫烨开始试着培养年轻的纪录片导演,她希望他们继续拍。她觉得,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太多东西可以去拍。
  谈及未来,杨紫烨半开玩笑地说:或许再过两年,她将选择离开北京,去亚洲其他的地方继续工作(或许就是回到香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座城市糟糕的空气。
  (实习记者李奇誉对此文亦有贡献)
  杨紫烨
  记录片导演,作品《颍州的孩子》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导演奖;作品《仇岗卫士》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
其他文献
儿子上大学不到两个月,太太就投诉他一天比一天回家晚。虽然我完全不觉得有这回事,但太太是家中领导,我自然不敢怠慢,急忙找儿子谈。  他告诉我,一位女同学每天下课都找他聊天,起初是谈功课,慢慢开始谈艺术,再后来是谈人生。我笑着告诉这个在和尚学校(即男校)长大的孩子:“她其实是要和你谈恋爱!”  他正襟危坐,准备和我探讨“恋爱学问”,我叫他先下楼帮我买一盒牛奶回来。莫名奇妙的他匆匆买回牛奶放在桌上,我问
漫畫
父亲曾给我做过一只风筝,是条半透明的橘色金鱼,色泽华丽得如同一条披肩。他带我去河滩放风筝,向举着金鱼的我大喊:“跑啊!跑啊!”那天的风很大,我跑得累极了,可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我想是因为它身上的颜料太重了,多半是那样。  念大学时,逢年过节室友纷纷给父母打电话,我便也想向他们说一句节日快乐。可拿起电话,那句最简单的祝福却堵在喉咙,只好转而交代他们要给我寄什么东西。每当看到女孩挽着父亲,或者拉着母亲
绿湖的美景震撼人心在高原湖泊里泡温泉高原上的“黄石公园”  越野车队天一亮就出发了,我跟德子却决定睡个懒觉,让酸痛的身体休息一下。从乌尤尼小镇出发时,我们已经办妥了玻利维亚的出境手续,但车辆的出境手续要在离红湖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办理。  慢慢往山上爬,来到世界上最高的海关,海拔5020 米。海关办公室设在一个矿厂里,热情的官员检查了我们的手续,5分钟后,盖完章我们就被放走了。  还有一百多公里才到智
特稿  与李梦华、袁伟民不同,伍绍祖1988年到国家体委任职之前,不是一名体育的内行,而且还“不喜欢体育”,他是国防科工委的政委,一名少将。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只夺得5枚金牌、人们喊出“兵败汉城”、李梦华下课的情况下,被空降到了体委工作。  两年后,中国北京“申奥计划”启动。一个让人觉得有些意味深长的细节是,“申奥计划”的最初缘由,竟来自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视察亚运会场馆时的几句讲
儒家思想和逆来顺受    人物周刊:据说《生正逢时——屠岸自述》被您删了许多,是否为了笔下留情?  屠岸:也有。比如有位大诗人,我非常敬重他。他的夫人和我也是很好的朋友,我在书中都写到了。当年他们刚结合不久,诗人就被划为右派。他夫人没有因此而离开他,一直跟着他去了黑龙江、新疆。他住在地窨子里面,无援无助,几度想自杀,如果没有他夫人,他可能就死了,也就没有他晚年的复出与一段辉煌。  我认为这位诗人在
现代奥运会推进到1984年第23届时,一个赛场之外的狠角色抢走了所有运动员的风头。凭借高超的营销技巧,他把濒临破产的洛杉矶奥组委从悬崖边拉了起来,把印钞机搬进了奥运赛场。奥运五环标志从此开始金光闪耀。  在此之前,主办奥运会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荣誉,但没有哪一届奥运会没有赤字。盛宴散席之后,主办国往往要勒紧裤腰带为赛会买单。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耗费10亿美元;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让3
唐朝李冗的《独异志》卷上,讲了个丢鞋子挽救了一支部队的故事:  楚昭王与吴战,败走四十步,忽遗其履,取之。左右曰:“楚国虽贫,而无一履哉?”王曰:“吾悲与其俱出,而得与其俱返。”于是国无相弃者。  楚吴两国,战事一直不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之,这一回,楚昭王打败了,这应该是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否则,楚王不会亲自带队。打败了,总要撤退,不管是战略性的还是被动的。训练有素的,撤退的时候也会有序,谁
每年颁发一个大奖和两个助研奖。作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摄影奖项之一,该奖关注那些像尤金史密斯一样,立志“以人道主义为主题,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师。此前,中国只有台湾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张乾琦获得过该奖。    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  卢广走在内蒙古乌海市过度开采的高岭土废墟上,身后飞尘一片,走出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这感觉可不好,呛人。村子被工厂包围,刺鼻的臭味随着空气四处蔓延,目光所到之处都是
疯子何小三在精神病院住了3年,一次都没有出去过,也没人来看他。有人半年来给他交一次钱,交完钱就完全消失。  何小三是自己来住的院,他缠着当初给他诊断的医生,说外面的世界太无趣无聊,必须住进精神病院,才能感受活着的意义。他一脸焦虑,威胁说,如果不让他住院,他可能会死。最后这句话把医生镇住了,他立即给何小三开了住院证。当时的诊断是焦虑症和抑郁症,两个诊断后面都打着问号。何小三就这样如愿住进了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