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初步探讨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38例新诊断ITP患者,男57例、女81例,中位年龄40(18 ~70)岁.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①泼尼松组(49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②地塞米松组(45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③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44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利妥昔单抗100 mg第7、14、21、28天静脉滴注.各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28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highCD127low细胞(Treg)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第28天,泼尼松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4%、66.7%、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持续有效率(66.7%)高于泼尼松组(37.8%)和地塞米松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泼尼松与地塞米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例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kw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67±0.70)%对(4.02±0.39)%,P<0.05];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治疗后14、28 d CD4+ CD25 highCD127low细胞水平[(4.28±1.09)%、(4.44±0.63)%]均高于治疗前[(1.68±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泼尼松组、地塞米松组患者治疗后14 d CD4+ CD25highCD127low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3.47±0.77)%对(1.69±0.73)%、(3.23±0.78)%对(1.70±0.75)%,P值均<0.05];治疗后28 d,泼尼松组、地塞米松组患者CD4+ CD25high CD127low细胞水平[(2.69±0.64)%、(2.59±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诊断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提升Treg细胞数量及长期疗效方面优于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单药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活性的影响,阐明IFN-γ与MSC在免疫抑制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①ELISA法检测IFN-γ(终浓度100 ng/ml)对正常人骨髓来源MSC前列腺素E2(PGE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②RT-PCR法检测100 ng/ml IFN-γ作用下MSC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
摘要: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素养为目标,以微课堂为学习展开的路径,以学习契约为推进教与学进程的手段。在课堂案例实施的基础上,从组织形式、目标确定、过程支持、效益提升等角度提出多项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学习契约;“小老师微课堂”  1946年,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其平均学习保持率是不同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实验室在此
《中华血液学杂志》官方网站现已正式开通并试运行,欢迎广大作者及读者浏览(网址:http://www.hematoline.corn)并提供宝贵意见。本刊网站设有在线投稿窗口、在线审稿窗口、在线查稿系统、EmailAlert服务等多个功能。利用本网站您还可以了解血液学动态、《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专家信息、编辑部公告等资讯。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已知的MM预后指标有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染色体异常、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血肌酐和国际MM分期系统(ISS)分期.2006年Sharma等[1]发现1例合并有高钙血症的骨髓瘤患者,其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iase,NSE)明显升高,此后又有学者发现类似情况.我们从2007年开始对初发的MM患者进
期刊
研究已经证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体内树突细胞(DC)、浆细胞样DC(pDC)、Th17细胞等数量减少、功能减低,而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增加、功能增强[1-2].Th22型细胞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独立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是体内分泌IL-22的主要细胞,具有促进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的周期停滞在G2/M期,降低细胞增殖率的作用[3-4].在DC、pDC刺激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分泌和瘤细胞的浸润.其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贫血、肾损害、感染、周围神经炎(Pe-ripheral neuropathy,PN)等.我们重点讲述MM合并PN和肾损害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期刊
1995年至今我们发现一家四代5人均患成人型尼曼一匹克病,现报告如下.  先证者,女,15岁,学生.因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紫癜伴腹痛、膝关节痛1个月余于1995年11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四肢皮肤及手足布满紫红色大小不等的皮疹,压之不褪色,不高出皮面,以四肢伸侧面为重,呈对称性.双肺呼吸音清,肝肋缘下未触及,脾左肋缘下触及边缘,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5.6×109/L,HGB 147
期刊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主要障碍之一.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能阻碍CMV的增殖,降低CMV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肾毒性等,使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30% ~ 60%的HSCT患者接受更昔洛韦治疗时发生粒细胞缺乏,同时,更昔洛韦的骨髓抑制作用影响到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导致对CMV感染的免疫防
期刊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探究AML细胞遗传学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诊原发AML患者640例.收集患者治疗前骨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核型异常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09)>进行识别和描述.结果 正常核型、平衡核型及非平衡核型呈现不同的年龄分布特征.随年龄增加,正常核型的比例从6
摘要:“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的环节,更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有力手段。“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帮助他们铺垫策略基础、深化策略理解、拓展策略应用。  关键词: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出现。“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