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近代构造运动探讨

来源 :地震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滦河三角洲地区野外调查和25个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讨论了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近代构造运动。研究表明,滦河内迭三级冲积扇的形成年代分别为距今18000年前,11000年前和6000—3000年之间。在全新世中期,渤海湾北岸发生过海侵。三条古海岸线的年代分别为距今5500年、3700年和350年。本区地面下沉最大幅度为10米左右(姜各庄)。由于滦河最新三角洲的西部和东部地壳下沉速度不同,使滦河河道自全新世中期以来不断向东移动。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Luanhe Delta and the results of C ~ (14) dating of 25 s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vision and contrast of Quaternary strata and the tectonic movement in modern tim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age of Liaohe III Diego alluvial fan is 18000 years ago, 11000 years ago and 6000-3000 years respectively. In the mid-Holocene, transgression occurred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Bohai Bay. The three ancient coastline dating back 5500, 3700 and 35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sinking area of ​​the ground about 10 meters (Jianggezhuang). Due to the different velocities of crustal subsidence in the west and east of the Luan River, the newest Luanhe River, the Luanhe River continued to move eastward since the mid-Holocene.
其他文献
一、导言 辽河油田建成的消息已于1980年1月28日公布。这个油田油气储量非常丰富,油层厚,油气藏类型多。有些油井的油层厚度达一百多米,单井日产原油达几百吨。原油的质量比
低丁二烯含量的丙烯-丁二烯混合单体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中发生聚合。考察了催化剂Ti浓度、Al/Ti比、苯甲酸乙酯(EB)浓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溶剂对共聚催化效率、共聚物中丁二烯
七、焊接设备问: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焊机是由那些部件组成的?答:由于下列主要部件组成:1三相平特性变压器,2、电感器,3、硅整流器;4、 Seven, welding equipment Q: Carbo
合成并研究了4-取代苯基(N-4-戊烯基)硝酮的热化学反应[取代基为OCH_3(1a),H(1b),Br(1c),NO_2(1d)].环加成反应活性顺序为NO_2>Br>H>OCH_3.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加成物8-(4-取
一、温泉出露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 腾冲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北纬25°06′,东经98°31′),是我国西南第四纪火山分布区。与火山活动相伴同,地震频繁,温泉出露亦多。该地的火
镧的配合物La[(S_2CNC_4H_8)_3·C_4H_8O·H_2O]是由LaCl_3和Na(S_2CNC_4H_8)·2H_2O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而获得的。它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单胞参数a=10.557(2)(?),b
1980年2月在新西兰惠灵顿将要举行第5届冈瓦纳专题讨论会,不过看来对于冈瓦纳大陆的重建,仍然不会有满意的答案。Du Toit(1937)推测冈瓦纳大陆是由5个主要组成部分——非洲
5-FU具有抗瘤谱广、有效率高的特点,但在体内代谢快、有效期短,而且毒副作用较严重,近年来,人们发现将5-FU通过化学键与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相连,可以得到具有潜在活性的高
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的思想和技术,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管理平台即图书馆云(Library Cloud)。用户只要通过图书馆云提供的访问入口(网站)就可以获得图书
张震久教授在美国讲学期间,幸会美国汉学家、佛家诗译者比尔·波特(中文名:赤松)先生,就汉英互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波特先生将其译作《石屋山居诗》(The Moun-tai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