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特点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统计和分析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个区域、9个省、27个市随机抽取具有收治脊髓损伤患者能力的医院,回顾性调查2018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算全国及各区域的发病率。通过病案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损伤水平、损伤程度、合并骨折节段和类型、合并伤、并发症、死亡情况等数据,并根据地理区域、年龄、性别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4 134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女比例为2.99∶1。中国2018 年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50. 484人次/100万人(95%CI 50.122~50.846)。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最高为53. 791人次/100万人(95%CI 53.217~54.365)。主要致伤原因在全国为高处坠落伤(29.58%),西部地区同全国(40.68%),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交通伤(31.22%、30.10%)。主要损伤水平在全国为颈髓(64.49%),且中部地区颈髓损伤的比例最高(74.68%),西部地区腰骶髓损伤的比例最高(32.30%)。损伤程度发生率最高的为不完全性四肢瘫(55.20%),且在各个地区的分布规律一致。65.87%的患者合并骨折或脱位,其中西部地区合并比例高达77.95%,而中部地区合并比例仅54.77%。在全国,以头颈部为最主要合并伤(37.87%),东部、中部地区的合并伤分布规律同全国,而西部地区以胸部合并伤(38.57%)的比例最高。32.90%的患者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3例(0.56%)患者院内死亡,其中17例(73.91%)因呼吸功能障碍死亡。

结论

我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发病率地区是东部,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以颈髓损伤为最主要损伤节段,以不完全性四肢瘫发生率最高,以头颈部损伤为最主要合并伤,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最主要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中国医药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日俱增,提前布局国际市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海外专利申请工作为例,初步探索适合研究型医院助力高价值专利进军国际市场的可行性方法。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主体申报的海外专利的工作流程和常用途径为基础,对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成果国际申请的流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工作实践整理总结申请要素。结果适用于研究型医院专利
目的评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青年人才科研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0—2019年医院青年人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医院青年人才的科技产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医院近10年论文产出显著提高,数量由149篇增长至402篇,论文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其中SCI论文对于数量增长的贡献较大,影响因子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医院青年人才科研能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且形成了一些优势学科,医院层面应加强基础与临床
期刊
目的以医学科普工作为重要支点,不断加强思考与探索,为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做出贡献。方法结合新时代医学科普的特点,对北大医学科普工作的概况进行梳理,并提出进一步深入推进医学科普工作的建设思路。结果北京大学医学部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将科普工作与科学研究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新兴宣传平台和科技奖励平台等相结合,推动医学科普工作繁荣发展。结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岁2个月,因"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2个月,进行性皮肤损害20 d"就诊。症状体征患者2个月前确诊为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ut型,开始肌注维生素B12,饮食以甲基丙二酸血症治疗专用特殊配方为主。20 d前(治疗1个多月后)出现皮疹,伴烦躁、哭闹不安,外用药物及口服锌剂无效,进行性加重。全身皮肤红色糜烂,伴鳞状脱屑及部分黄褐色痂皮,皮损占体表面积80%,双手足水肿、发亮。诊断方法血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9岁,因"腰背痛1年余,加重1周"于2021年1月28日入院。既往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瘤行手术治疗(自诉为良性,具体不详),术后规律复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否认其他肿瘤性疾病病史。否认吸烟史、饮酒史。47岁绝经,绝经后未补钙,日常外出活动较少。症状体征体温36.1 ℃,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97 mmHg(1 mmHg=0.133 kPa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5个月28 d,因"体检发现肌张力异常3个月"就诊。症状体征患儿为纯母乳喂养,喂养困难、间歇性呕吐,3个月体检时发现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大运动轻度落后,伴轻度巨幼细胞性贫血,睡眠不稳,夜间哭闹,无抽搐,无震颤,予以按摩治疗无改善。眼神好,可逗笑,头发稍稀,尚未出牙,四肢肌力正常,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高。诊断方法尿中甲基丙二酸、血丙酰肉碱/乙酰肉碱及同型半胱氨酸均轻度升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生后18 d,因为"发现皮肤肿物18 d,间断发热5 d"入院。主要表现为生后即出现全身多发结节、发热、溃疡样皮损。症状体征生后发现全身多发皮下结节。生后13 d开始出现间断发热伴溃疡样皮损。体格检查:右手腕部可见直径约3.5 cm肿物,表面覆干痂,全身多部位发现大小不等皮下肿物,直径最大1.5 cm。右踝部可见溃疡样皮损。诊断方法全身影像学检查提示全身多发骨质破溃。取左大腿及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9岁,因"口干、多尿、头痛1周,呕吐2 d"入院。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呼吸不应,肢体躁动不安,无口吐白沫,无角弓反张,无抽搐。症状体征患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3 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急促40次/min,血压180/9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4次/min,口唇干燥,四肢湿冷,未闻及烂苹果味。患者体型肥胖,体重120 kg,BMI 41.5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