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核桃对主要气象因子的适应性分析

来源 :林业调查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ao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灵石县核桃的产量与品质,收集整理该县1990—2019年30年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光照时数、春季低温变化等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气温波动上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低温冻害发生37 d。认为该区域主要气象因子能满足核桃的正常生长结果,但3月下旬到4月的低温冻害时有发生,是核桃发展的不利因素,要采取相应措施。
其他文献
以太原市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插值取样方法进行分层取样,结合地统计模型分析公园绿地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城市公园绿地土壤0~10 cm、
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片区设置样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3种植被类型监测,光叶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冷杉、秃杉4种野生植物监测,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监测及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监测。据初步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监测对象生长状况良好,但是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较大。认为目前植物多样性监测覆盖面不广,监测内容不全,且监测时间较短,不能完全反映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整体情况,藉此提出下一步监测工作的方向调整及整改建议。
对结果大年及结果小年的腾冲红花油茶枝叶中氮、磷、钾、镁4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探索减小腾冲红花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施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大年树经过一年的结果消耗,枝叶中氮、磷、钾、镁4种元素含量较低,小年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枝叶中4种元素含量较高,二者分别相差1.52、0.15、0.72和0.15 g/kg,小年树4种元素含量分别高出21.40%、20.00%、18.37%和31.91%;无论大年树还是小年树,其氮、磷、钾、镁4种元素含量均为氮>钾>磷>镁,大年树氮、
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澜沧江下游,糯扎渡水电站两侧,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8目67科148属222种。鸟类的区系构成以东洋区成分为主,共174种,占繁殖鸟类种数的78.38%,古北种6种(占2.7%),广布种42种(占18.92%)。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澜沧片核心区、思茅片核心区的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澜沧片区的鸟类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相对较高,思茅片区相对较低。思茅片区样线选取经过部分鸟类集居点,
农地被动栖息地化是当下实施严格生态保护举措的重要一环,然而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意味着被栖息地化的农地的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价值受到了限制。根据受到财产权限制的程度大小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农地进行类型化处理,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三种。对较为常见于农地被栖息地化情形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分别进行利益衡量的理论考察,即建立以农民私益和土地本身承载的公益、被动栖息地化后产生的征收公益、补偿制度所体现出的替代性公益为要素的利益衡量理论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明确价值位阶,建立评判标准,阐述财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对位于赤水河源头的镇雄县赤水源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在计算出赤水源镇全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理论价值L
在青海云杉生态林中设置100个1 m×1 m的样地,研究青海云杉林下草本植物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青海云杉林下共调查到49种草本植物,隶属18科35属,青海云杉林下草本植物季节动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一致,物种随季节变化明显,各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整个生长季中随时间变化明显,物种数、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表现趋同,均集中表现在7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4月份最低。调查区域青海云杉林下草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在0.9左右,林下植物群
采用全样本调查方法,对近年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的松梢斑螟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云南松受害率、株受害枝梢、受害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上松梢斑螟平均受害株率为5.08%,平均每株受害梢数量为0.28个;云南松种质资源的21个分布区来源地中受害最严重的前5位依次为腾冲、天峨(广西)、弥渡、施甸、隆林县,后5位是昌宁、德钦、梁河、麒麟、峨山县(区);不同分布区来源的云南松抗虫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峨山、麒麟、梁河等县区来源的云南松对松梢斑螟的抗虫性较好,而腾冲、天峨(广西
总结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现状,评价保护成效,分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存在着公众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物种保护的综合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执法困难、执法力度不够和开展野外保护管理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增加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重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以2005年和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空间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进行热带林景观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勐海县各景观类型空间转移较频繁,橡胶林地、茶叶地、建设用地以流入为主,以天然林为主的其他林地、其他灌木林地以转出为主;2005—2015年景观类型生态安全度除其他灌木林、橡胶林分别降低4.38%和1.51%外,其他景观类型的生态安全度均升高;10年间勐海县景观生态安全平均值由2.2790增至2.5270,但景观生态安全等级仍处于Ⅱ级。因此提出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