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酰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丹酰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mm×5 μm)并以丹酰氯(10 mg/ml)为衍生试剂,在水浴50℃,缓冲液pH11时进行柱前衍生反应,20μl醋酸丙酮溶液(1.0mol/L.)被加入以终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进样,采用0.1 mol/L的醋酸锌乙腈四氢呋喃溶液,以体积比为62∶ 35∶3为流动相,在0~ 10 min时流速为1.0 ml/min,10 ~ 35 min时流速为2 0ml/min进行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86 nm.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试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并对方法的检测限、精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 在1~20 μg/ml范围内,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4-羟苯乙二醇、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60、0.80、0.41、0.21、0.19、0.1 ug/ml,各待测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8.5%~95.9%,RSD分别为6.62%、7.64%、2.98%、3.60%、5.09%、3.09%.在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过程中,观察到金属离子对分离的重要作用.并对衍生反应的温度、缓冲液pH及丹酰氯用量进行了探讨.在上述条件下衍生反应完全,各待测物质基线分离.结论 建立了丹酰氯柱前衍生化-高教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实验方法。

其他文献
近期,中国各地持续雾霾天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雾霾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高浓度的细颗粒物(particle matter≤2.5 μ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PM2 5)污染.笔者拟针对雾霾和PM2.5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一、我国近期雾霾天气的PM2.5污染水平2013年初,我国多地遭遇严重雾霾天气,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峰值.造成了我国此次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可归
期刊
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是一种重要的蓄积性环境污染物,主要由无机汞经微生物甲基化作用转化而来,可富集于水系生物链中.人类可通过食用水产品而间接导致MeHg在体内蓄积[1].MeHg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作用,且对发育期神经系统的毒性更为明显[2]。
期刊
Alberts B. 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 Science, 2013, 340(6134) : 787.科学杂志编辑部一致同意公开在2012年12月召开的美国细胞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上达成的《研究评价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research Assessmen
生命早期是指胎儿期、哺乳期和断乳后的一段时间(3岁以内).这一时期,细胞处于旺盛的分裂、增殖、分化状态,组织、器官开始形成,同时存在着快速的生长发育.上述活动都是在基因表达调控的程序化作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的.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外界各种刺激比较敏感;二是外界刺激会产生记忆,而且这种记忆会持续到成年,并对成年后的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营养素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因子,对机体的刺激最早(胎儿
期刊
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专家的支持与帮助,高水平的专家资源是期刊发展之本。为扩大杂志影响力,增进杂志与专家的感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本着“走出去”的原则,前往各主要省市,与杂志编委专家进行座谈。2012年12月14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广东地区编委专家座谈会”在广州医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本刊通信编委,广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吕嘉春教授负责组织筹办,共有来自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其中大多数是环境相关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及死因构成已发生显著的变化,其疾病模式正在从以罹患营养不良和传染病为主向以罹患慢性病为主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数据显示,慢性病占我国公民总死亡数的80.0%[1]和疾病负担(残疾调整生命年损失)的
期刊
转化毒理学在基础研究与公共卫生实践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转化毒理学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它的精确定义也不断变化.在公共卫生实践过程中,转化毒理学的典型含义是将毒理学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真正的预防疾病的手段.笔者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沿着传统毒理学向现代毒理学转化的道路上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
期刊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导致儿童发病及死亡的一个重要病因。已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可产生大量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然而关于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化的研究却十分匮乏。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关于流感危重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患儿死亡率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流感危重患儿体内高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与患儿死亡率明显相关(P〈0.01),且高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
总结过去几十年的经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于2003年提出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全新的医学研究范式,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缩短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1].转化医学建立在基因组学、微芯片等生物科技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指导,近
期刊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2007-2008年,对参加1998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2000-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35 ~ 74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随访.最终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11 512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563名,女性5949名.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吸烟、饮酒情况,进行MS相关组分检测.依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