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还在乱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11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天气已渐渐寒冷,然而,这里的政治气候却一点也没有冷却下来的迹象。
  11月4日,激烈的枪声几乎在的黎波里上空回荡了一整天,两个民兵组织在位于市中心的利比亚最高安全委员会总部大楼交火,一度动用了迫击炮等重型武器。最高安全委员会总部大楼和附近一家医院在交火中严重受损,另外还有多人伤亡。中东媒体认为,这场激战是利比亚眼下乱局的一则缩影。据悉,这两支民兵武装均隶属利比亚最高安全委员会,交火起因是一派的一名成员遭扣留。利比亚反对派去年在民兵武装支持下推翻卡扎菲政权。然而,新政权建立后,不少民兵武装拒绝解散,时而相互冲突。目前,利比亚国民议会议员正在辩论是否把议会搬迁到其他城市,原因是针对议会大楼的袭击增多。
  卡扎菲阴魂不散
  10月21日,位于的黎波里东南约180公里处的拜尼沃利德继续发生激战,政府军派出“利比亚之盾”精锐部队,与卡扎菲支持者交战。据利比亚医疗部门的数据称,冲突至少造成百余人伤亡。
  当天,利比亚国民议会发言人哈米旦在电视讲话中说,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幼子哈米斯在交战中受伤不治身亡。哈米斯曾任装备精良的“哈米斯旅”旅长,此前曾多次传出他的“死讯”,但都没有得到确认。同一天,利比亚总理府新闻办公室宣布,曾任卡扎菲政权发言人的穆萨·易卜拉欣在的黎波里以南80公里的塔尔胡纳被捕,将被押送至的黎波里接受政府的审判。然而,不久之后,一名自称是易卜拉欣的男子在网上发布录音,称自己和哈米斯均在国外,并未被逮捕或身亡。几天后,又有“阿拉伯新闻网”报道说,易卜拉欣的新闻发言人否认易卜拉欣被杀的消息,强调说“他依然活得好好的”。
  利比亚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当天表示:“虽然卡扎菲已经被杀一年了,但利比亚并没有得到全部解放。”埃及《消息报》也撰文指出,曾经的中东强人卡扎菲惨死已有一年,然而利比亚却并未因他的离去而显露出改善的迹象。在拜尼沃利德和米苏拉塔等地,卡扎菲的追随者和反对者之间的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枪声早就成了这些地方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评论认为,尽管利比亚完成了政府选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利比亚已经完成了政治体制的转变。各个部落、地区之间的冲突并未因新政府的成立而结束,战争期间泛滥的武器反而让这些冲突更加难以预测。
  事实上,在卡扎菲死后,他昔日的部队和官员除了被打死或逃走的以外,还有一些人在坚持战斗,尤其是像拜尼沃利德以及南部的赛卜哈等地,仍有地方部落和武装力量为卡扎菲而战。虽然他们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了,但是其存在本身就对利比亚的统一和稳定构成很大威胁。此外,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原在利比亚军队中服役的图阿雷格人士兵在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开始向南扩散,他们拥有大量从利比亚政权遗留下来的精良武器装备,成为与利比亚接壤和邻近国家的不稳定力量。
  大多数中东媒体皆认为,卡扎菲政权虽然已经被推翻了一周年,然而利比亚政治进程缓慢,权力重组无序,经济发展滞后,武器泛滥治安恶化,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这些现象折射出战争给利比亚带来的恶劣后果,西方国家为了推翻卡扎菲,以强力迫使利比亚改朝换代,结果西方民主在利比亚并没有出现,不民主现象反而更加严重。阿尔及利亚《东方报》认为,利比亚以前至少还是一个统一国家,各部落、派别之间虽然矛盾重重,但尚能保持着相对平衡和稳固的利益架构,社会比较平静。战争打破了平衡,造成利比亚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碎片化”,各种利益诉求尖锐对立。“中东在线”新闻网站评论说,利比亚当局在卡扎菲被杀一周年发布前政权残余被捕杀的消息,或许是为了转移矛盾,宣扬功绩。
  新内阁艰难诞生,国家重建路漫漫
  10月31日,利比亚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新总理阿里·扎伊丹提交的政府名单,包括27名部长、两名国务部长以及三名副总理。中东媒体报道说,内阁成员人选不仅包括主要政党全国力量联盟与正义和建设党成员,还有独立派人士,以求打造具有广泛代表的利比亚“平衡”政府。然而,扎伊丹虽然组阁成功,但其外交、石油、社会事务和地区管理四名部长依然备受争议,被认为“与卡扎菲政权有关系”。名单通过后,一些对此不满的利比亚民众包围了国民议会总部,造成多人受伤。
  不过,扎伊丹的命运比他的前任沙古尔还是要好得多。10月8日,因遭到国民议会的不信任投票,沙古尔被迫辞去总理职务。此前,沙古尔两次向国民议会递交政府组成名单,结果都被无情否决。“阿拉伯新闻网”等中东媒体报道说,这位遭到国民议会“迎头棒喝”的利比亚总理不得不灰头土脸地“挂冠而去”。
  “中东在线”新闻网站则撰文指出,沙古尔虽然是卡扎菲倒台后诞生的第一位民选总理,但他显然并没有实权,难以驾驭错综复杂的局面,尤其是他的“婆婆”太多,国民议会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两次提交内阁组成名单都遭到拒绝,特别是第二次,刚提交上去几分钟,就被驳回,显然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而且,第二次沙古尔还特别根据第一次被拒时议会认为“过于庞大”的意见,对政府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瘦身”,由26人压缩为10人,结果依然是碰壁而归。
  按照规定的程序,组阁方案获得国民议会通过后,扎伊丹领导的政府将在未来一年半时间内履行职责。不过,中东媒体大多认为,不可排除扎伊丹政府中途夭折的可能性。有学者分析认为,除了卡扎菲残余武装力量的影响外,利比亚国家重建还面临强大的部落力量和地方离心力的挑战。
  利比亚目前有140多个部落和较大的家族,其中最大的部落瓦尔法拉约有100万人口,占利比亚人口的近六分之一。阿拉伯媒体评论说,利比亚原本就是由众多部落和地方势力组成的“马赛克”社会,在卡扎菲统治时期,他靠着强权和镇压,尚能够把这些“马赛克”强行拼凑和临时粘合在一起。在当前有名无实的西式政权体制下,政治胃口和经济诉求不同的各个地方势力、部落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到政府构成,扎维耶、班加西、米苏拉塔、祖瓦拉等地要求增加其在政府中的比例,因为他们在颠覆卡扎菲的战斗中伤亡最多、贡献最大,理应享受尽可能多的“革命果实”。正因为如此,在沙古尔第一次提交内阁名单后,近千名来自祖瓦拉和扎维耶等地区的示威者包围了利比亚国民议会,抗议人选分配不均,要求沙古尔“引咎辞职”。另一方面,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曾支持卡扎菲的部落遭到了严重歧视与不公正待遇,这些势力被排除在现行政治体制外,他们也对新政权严重不满。
  利比亚主要由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昔兰尼加(东部)和费赞(南部)三个地区构成。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各地拥兵自重,对中央政府的归属感淡薄。今年3月,曾是“倒卡”大本营的班加西及周边地区城市委员会通过决议,宣布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地区实行自治,呼吁利比亚恢复伊德里斯王朝时期的联邦制。紧接着,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也宣布将自治,严重威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除此之外,战争中不断壮大的民兵势力也是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据官方估算,卡扎菲政权倒台后,约20万利比亚人持有武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比亚军方和民间组织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发起了武器上缴活动。
  埃及《金字塔报》分析认为,利比亚组阁困难重重,折射出这个国家眼下仍在战争的阴影中挣扎。尤其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态结构被打破之后,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各种势力重新分化组合,或明或暗地进行博弈和较量,使得利比亚的形势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
其他文献
在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驻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越南:留学三年,工作六年。而且即便是在外交部机关上班的时候,中越关系也一直是我的主管领域。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中越关系极为特殊,从事对越工作的一代代外交官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如果说几十年来的中越关系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纵横捭阖于其中的中国外交官们所面对的则是大风大浪。  本文无意讲述两国关系的经纬和沿革,只旨在记录几位我接触过的中国驻越大使的点滴过往
不久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海湾国家从美国采购大量武器装备,总额高达393亿美元,占美国对外军售的59%。大量高技术装备涌入,会给海湾带来安全吗?  一掷千金的买家  如果说国际奢侈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买家是中国消费者,那么国际军火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顾当属来自海湾的白袍买家了。众所周知,海湾六国坐拥“世界油库”,世界石油储量的36~40%、天然气储量的22~23%都位于海湾地
近日,柬埔寨正式任命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担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柬政府的经济顾问,并拒绝了泰国引渡他信的请求。随即,泰国和柬埔寨先后从对方国家撤回了大使,并开始驱逐其他高级外交官。  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围绕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颇富戏剧性。10月21日,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愿为他信“提供政治庇护”并聘其担任“经济顾问”,为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投上一层阴影。10月27日,柬国王西哈莫尼果真任命他
2012年11月7日,北京时间12点17分,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宣告,奥巴马获胜连任已成定局。奥巴马随即在个人twitter上宣布竞选获胜,并晒出了他与妻子相拥而庆的照片。巨浪虽退,余波难消。在越来越强烈的娱乐效果之外,美国大选的一些内容也真的十分值得寻味。一个候选人,怎样才能被选民看中,或者说,怎样才能不被选民淘汰出局,从而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总统?一场以貌似狂欢的形式进行的政治动员背后,反映着
美国大选又使“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走势如何”被频频提起,而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彼此竞争中也一再热炒中国话题。正是在本届美国政府在任期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和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崛起后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吗?不少人自然想起了西方和世界历史上那些霸权兴替的先例。在崛起过程中怎样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样与美国相处,也是中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
特殊的来信  2002年7月下旬,我时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在吉隆坡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寄信人是大名鼎鼎的画家黄永玉先生。来信称:  “正跃仁弟:我前几天要给你写信,你、小华、应文的名片放在个特别的地方,遍寻无着,幸好苗苗的名片还在,已写了信去探查求助,望其补寄你们的地址给我,好把这封信寄上。  有件事放在心上忐忑不安:在马期间为使馆画的那幅方形的画太小了,挂在你们将要搬去的官邸不太相称,我想再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批批中国历史学者奔赴美国学习。时光荏苒,当初青涩的留学生大多已在学术上打开一片天地。功成名就的背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甘苦。  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31位当初在美国立身扎根的学者们或叙或议,讲述那一代在美国的中国历史人的种种经历。这部回忆录集的作者们虽然个人经历千差万别、研究方向迥异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包含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的内容,规定除非大幅削减对伊石油进口、获得美国政府“豁免”,凡是同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都将面临严厉的金融制裁,美国将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体系核心,一个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国与出口国,美国发起的单边制裁行为以自身的国家利益划线,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
6月初,德国检察机关宣布,涉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杀害中国公民林俊的加拿大人卢卡·罗科·马尼奥塔将可能在本月底之前被送回加拿大受审。德国方面已经正式启动了引渡马尼奥塔的法律程序,并将有关材料送交柏林地区高等法院审批。  对于这个杀害了我们同胞的所谓艳星兼同性恋兼变态狂的下场,相信国人一定很关注。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一个不太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节:马尼奥塔为何要“不辞辛劳”从加拿大飞往巴黎,再“风尘仆仆”
“舍主自保”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2011年12月18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两个派别的领导人当天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开始就如何落实此前由埃及撮合双方达成的民族和解协议、如何共同组建联合政府、如何筹备定于2012年5月举行的巴勒斯坦大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会谈。  开罗的巴勒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易卜拉欣·德拉维告诉笔者,哈马斯和法塔赫这次开罗会谈的级别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