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高三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8308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我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三人,我们每天重复着教室、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的轨迹。
  食堂的饭菜千篇一律,今天是白菜炖豆腐,明天就是白菜炖土豆,后天就是白菜、土豆、豆腐的大杂烩。食之无味,却又不得不吃。
  那时,我们最期盼的就是周日的中午。因为我们的校长大人特批高三学生在周日的中午可以去学校外面,尽管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我们依旧对校长的慈悲感恩戴德。
  于是,每一个周日的中午,学校的大门一打开,我们就如同逃难一般涌出学校,仿佛穿过那个大门口,空气里都有自由的味道。
  对我们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这自由的味道就是学校门口那家安徽牛肉板面的味道。
  我们那饱受学校食堂饭菜摧残的味蕾在老板娘把一碗牛肉板面放到我们面前的时候,瞬间恢复生机。如同荒漠里的一丛枯草,突然沐浴了一场春雨,舌尖上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在颤栗——板面的味道让它们无比兴奋。
  那洁白的瓷碗泛着青色的光泽,碗里面是满满的一碗板面,还滚着一个圆溜溜的鸡蛋。面汤上面漂着鲜艳的辣椒油,还漂着几片青翠的油菜叶,嗜辣的同学往往还会让老板娘加上十来个油亮亮的红辣椒。
  面对着眼前这碗热乎乎的板面,我们的眼睛早已经冒出了饿狼般的光。
  尽管是炎炎夏日,尽管短袖已被汗水浸湿,尽管板面还冒着热气,我们依旧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那个圆溜溜的鸡蛋,放到嘴边轻轻咬上一口。这个鸡蛋在卤汁里煮了一天一夜,卤汁的鲜香已经全部融进鸡蛋里,这一刻淋漓尽致地在味蕾上绽放。然后再夹起一根板面,轻轻放进嘴里,板面很筋道,有肉的质感。最后再喝一口汤,滚烫、微辣,全身都冒出汗水,真是过瘾!
  我嗜辣如命,无辣不欢,每次都会让老板娘放一堆辣椒。那些红辣椒,泛着油亮的光泽,咬一口,辣椒油瞬间在嘴里释放,舌尖在那一刻翻江倒海,够辣,也够香。
  那家安徽板面店面很小,周日的中午总是挤满了我们一中的学生。那个被油渍染黑的吊扇呼呼地旋转着,就在我们头顶,但是吃面的我们还是满头大汗。
  因为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不必像平时吃饭那样着急。我们出言不逊地议论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着老师们的坏话。班主任今天又发神经,数学老师穿裙子真难看,历史老师是不是更年期啊,新来的实习老师长得真漂亮啊……
  吃完一碗板面,就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女生们一起去超市购物,男生们则去操场打上一场篮球。
  盛夏的太阳很大,还是在中午,我们光着膀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没办法,我们只有这天中午能过一下短暫的球瘾。
  最后,上课的铃声在整个校园里回荡,我们在投进最后一个球后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尾随我们的,是提着大包小包零食的女生们。
  高三的那个夏天就这样度过,我们好像一直在小跑。去教室的路上,去食堂的路上,回宿舍的路上,当然还有周日拥挤着去吃板面的路上。
  后来我们回忆高三,除了做不完的卷子、考不完的试,唯一值得深切怀念的就是学校门口的板面。
  高考结束后,我们各自天涯,去了全国各地读大学。
  我们这才发现,安徽板面已经遍布全国各地。那一段时间,经常会有同学发朋友圈,照片是一碗热乎乎的板面,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这样的文字:今天我在大学食堂发现了一家安徽板面店,买了一碗,不过最怀念的就是高中学校门口的那碗。
  小小的一碗板面,承载了太多的执念。那时,我们刚上大学,还没有认识新朋友,周围都是陌生的同学,一碗板面瞬间就能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并肩作战决胜高考的战友们,它代表了逝去的青葱岁月。
  大一的时候,去其他大学找朋友,吃饭的时候从来不用担心不知道吃什么,因为每一个大学食堂都会有一家安徽板面。我们一边吃着板面,一边回忆着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还不忘吐槽这里的板面一点儿也不筋道,不如高中的板面好吃。
  春节放假,我们从天南海北回到小城,打电话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一中门口的板面。老板娘居然还认得我们,她笑嘻嘻地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批一批的毕业生回来吃板面。”
  我们也笑嘻嘻地回答:“你家卖出去的板面可以绕地球几十圈了。”
  鸡蛋还是那么香,板面还是那么筋道,辣椒还是那么爽!
  我们不再出言不逊地八卦高中老师,开始感念他们的好,怀念他们的唠叨。因为上了大学,我们才发现大学老师根本就叫不出我们的名字。
  然后是高中聚会,因为是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所有人悉数到场,老师们也被请了过来。
  饭桌上,我们兴奋地诉说着大学生活的新鲜,当然也会回忆高中时代的美好。
  去安徽读大学的男生突然说起了板面,他说他在安徽吃到了正宗的牛肉板面。
  我们问他:“正宗的牛肉板面和学校门口的那家有什么区别啊?”
  他笑嘻嘻地说:“我感觉还是学校门口的那家板面好吃。”
  我们也纷纷哈哈大笑。
  聚会结束后,我们又去KTV唱歌,从KTV出来,天已经擦黑了,飘起了雪花。
  各自道别,踏上回家的路。
  我骑着电动自行车,慢慢地往家赶,路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在路灯的光线下,闪着点点的光亮。
  我回家的路要经过一中门口,正是假期,大门紧闭。
  对面的板面店却开着门,昏黄的灯光透过油蒙蒙的玻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我看着里面人头攒动,生意应该很兴隆。
  路过板面店门口的时候,老板娘提着一桶泔水从店里出来,我们对视了一眼,她的眼睛弯弯的,看上去很喜庆。
  “回来啦!”她突然对我说。
  我却没有来得及回答,就已经从她的面前过去。
  老板娘记得我吗?或许,我在她的眼中就只有一个身份,她的顾客。
  而在我们的心里,这里却是整个高中时代最值得回忆的味道。
其他文献
夏天好像快要到了,孙燕姿的那首《我怀念的》在手机里循环播放了好多遍,我听到过一句话:“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多少是有些小伤感的。  杨杨说,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偷偷看小说的日子,我在脑海中寻找了一下关于那个夏天的小碎片回忆。拍毕业照的那天,我们走在操场上激动地说,高考来临的脚步越来越近,距离毕业的时光越来越近,虽也会害怕,但更多的却是为摆脱高压生活感到的惊喜。  她牵着我的手问:“小丸子有想过以后要
我前前后后加起来應该一共看了四回小墙头表演。  第一次是在食堂楼上,2016年的冬天。彼时我们社团刚成立没多久,这是第一场正式演出,其他学校的人都过来帮忙。  大学生相声联盟的会长比我大一级,科技的。在后台千叮万嘱地跟我说:“千万别出岔子。”  那次,我把倒二那对儿演员的名字给忘了。  下台之后会长又说:“千万别再出岔子了。”说着要给我打下一对儿演员的名字,拿过我手机,发现我手机键盘的透明度调得特
#春节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  five:万家灯火很浪漫,虽然很费电。  糖心梅:我喜欢拜神和做年糕,还有从十一到十五的点灯。  白·LLK·痴:守岁(说白了,就是光明正大通宵还不会被骂)。  “小田,快来跳火堆啊!”“不了不了,你们跳吧,我看看就行!”我看着排成一列的五堆火,我爸和我奶奶从火堆的这一头冲到那一头,注意,是从火堆上方跨过去的!这就是我从小到大这么长时间都不曾跳过火堆的原因,没别的原因
所有季节里,我最喜欢语文课本里的冬天,什么过节的糖瓜、腊肉、炸小丸子,都透过油墨味,带着腾腾的热气向我扑来。然而现实是我家没有腊肉,饭店的肉圆好难吃,以至于我一度觉得,我没成文豪,是被我家的伙食耽误了。  这么说吧,我能蹭上饭的亲戚有十人,会做饭的只有我奶奶和我爸。但我爸经常加班,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陷入了层层的窘境——我妈把我送去奶奶家吃飯,奶奶正好出去了,剩下我和爷爷大眼瞪小眼。  但这一瞪,
这个春天,和以往一样,一切都来得刚刚好,连微湿的空气中也孕育着浪漫的气息。万物复苏,野蛮生长。图书馆前甬路上的垂柳正放肆地抽吐新芽,金缕一般嫩黄色枝条随着春风曼妙起舞。桃花、梨花正群芳争艳,灿若烟霞。  晚上九点半,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到宿舍,磨磨蹭蹭到十一点才会安静下来。磨牙的磨牙,说梦话的说梦话,带着如此奇特的梦境,让人如何入睡啊。  蒲言实在睡不着,拿出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习题。打开新买的台灯,
Q:朋友每次找我聊天都是诉苦,弄得我也是苦不堪言,怎么办?  A:我理解你想帮助朋友的心,也明白在你看来这是她的求助,不能拒绝。但如果你明显感到对方带给你的负能量,已经超过了你的治愈能力,请一定一定要终止这种灌输!  事实证明,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精神污染,且具有更高的传播性。长期被负能量包裹的人,思维会越发狭隘、偏激,严重的还会出现心悸、失眠等生理反应。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去网上搜
阿零:我见过最有天赋的人是千面。她写文灵气十足,她坚持读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大学才开始学画画,也就一年时间,现在就能画出不错的作品了。总觉得她不管学什么,都能学得很好。  安然:我朋友看韩剧学会韩语,看日剧学会日语,到厦门上班半年多学会当地闽南语……这样的语言天赋,是我梦寐以求的。  從小学起,我的学业就从未让父母失望过,时间一久,心底不免生出一丢丢傲气。很多年里,我始终觉得自己就
缔造美丽的事物与这世界上单纯的小美好结缘似乎更是女性生来的禀赋与擅长。源自异次元之美的并存与碰撞,顺应而生出“美少女漫画家”这样令人惊艳的标签,像春日晚霞一样温柔的那抹瑰色,是否能够打动你?  【夏达:古典汉韵的童颜女神】  湘西鳳凰清灵的山水孕育出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她便是漫画家夏达。  “美人识图”,要了解这位美貌与才艺兼备的漫画家,就从她的画作开始。夏达的漫画笔触细腻,古风浓郁,大气沉静,无
外婆家的房子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厝。五间张的两层合院,坐北朝南,红砖白石混搭的墙,高扬入空的燕尾脊红瓦屋顶,门前就是一个宽敞开阔的大埕。埕,即庭院。外婆的庭院是远近闻名的。  一年四时,庭院里永远绿意浓浓,时令的瓜果菜蔬怎么也吃不完,直教邻人隔墙频望艳羡不已。  围墙靠左侧的墙根下是一大片菜地。我最喜欢吃上海青,于是外婆就把大半块菜地都种了上海青。  老家方言称上海青为“解放军菜”。菜苗仅长出一指长
今年是我们三个一起在N 市上大学的第一年。作为在这个城市里呆了三年的“老油条”,自然要嘱咐好她们出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三个的年龄是呈阶梯式排列的,林悦比我小一岁,林雪儿次之,也是第一年来到这里。说来也巧,当初她们两个报志愿时我并没有干预多少,等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发觉,不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我们仍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都说回家收拾行李是最能检验一样东西在你心中地位的一件事。这不,我刚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