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恶性造釉细胞瘤一例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声音嘶哑1年于2005年5月9日入院,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入院检查:会厌活动度差,会厌喉面及双侧室带可见到菜花样肿物,前联合及右侧声带受累,双侧活动明显受限,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CT影像显示:会厌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向下延伸,侵犯前联合和右侧声带,双侧梨状窝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颈部未见明确淋巴结肿大(图1)。

其他文献
耳鼻咽喉科真菌感染多见于鼻窦、外耳道,发生在喉的真菌感染少见。原发于声带的真菌病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和报道,发现时易误诊为喉部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就声带的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鼻窦炎(sinusiti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之一。在美国,鼻窦炎每年发病人数达3100万,仅急诊科和救护车就产生58亿美元的直接医疗损耗,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每年施行鼻窦手术约50万例,每5个抗生素处方中就有1个是针对鼻-鼻窦炎的,位列常见疾病的第5位。其中,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在美国每年的发病数达2000万,造成约30亿美元医疗损耗;慢性鼻窦炎的患病率约14%~16%,其中约19%~36%的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GATA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1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2例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GATA3基因启动子区rs1269486位点和终止子下游rs2229360位点的SNP,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和单体型频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上述两个位点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告约<1%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例是由甲状旁腺癌引起的。1904年Quevain首次报道了1例甲状旁腺腺癌。现结合我院2例甲状旁腺癌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各会员单位耳鼻咽喉科协办的第三届上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会议2008年4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世博会议大酒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教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韩德民教授,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周梁教授以及国际著名鼻科专家Wolfgang Draf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专题发言。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涉及耳鼻咽喉头颈部伤情的特点以及救治原则。方法对汶川大地震中的206例进行耳鼻咽喉专科拉网式筛查及检诊,调查耳鼻咽喉头颈部伤情、致伤原因,并及时予以救治。结果206例伤员中,收入院伤员165例,伤员中合并耳鼻咽喉头颈部伤37例(22.4%),主要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伤10例(27%),鼓室积血2例(5.4%);鼓膜破裂出血1例(2.7%).外耳道异物4例(10.8%)
患儿女,6岁。因反复咽痛发热伴睡眠打鼾3年余,加重1年于2006年3月30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双侧扁桃体Ⅲ度大,黏膜慢性充血,口咽气道稍狭窄。门诊行纤维鼻咽镜及鼻咽侧位X线片均提示腺样体肥大,入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入院后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微生物学、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
期刊
重症肌无力患者以咽喉症状为主诉时,易被误诊。我们遇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女,51岁。分娩后乏力、消瘦20年,头昏、咽喉异物感、吞咽费力、声音低沉3~4年,加重1周于2003年9月17日到本科就诊。此前20年曾在外院和本院内科多次就诊,在外院耳鼻咽喉科就诊2次,未愈。查阅患者尚保存的门诊病历及辅助检查,体格检查中除“消瘦、咽充血”外,无其他阳性体征描述;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肝功能、
未成熟畸胎瘤较少见,其生物学行为呈恶性,常发生于睾丸、卵巢,发生于前颅底者少见。我科于2005年1月诊治1例,并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