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来源 :防灾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精神,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为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紧抓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组织地震系统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每2个月制定1次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看点,半年1亮点”。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场馆直播、网络讲座等线上形式为主的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其他文献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交流程度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吸引着众多的国外游客观光旅游,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入地方民族文化是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随着目前英语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初中英语学科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一种知识,而更是一种技能的需要,融入我们本地民族文化,是提升技能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如何将榕江民族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
按照特殊教育的要求 , 改革和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是当前教学改革后的核心问题 , 更是开展“制定小学语文、数学学习标准及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项目实验必须解决好的中心问题。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系统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以"防震减灾科普助力"为主题,联合在唐山召开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同期,协同社会各界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举办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学者专题交流。各项活动精彩纷呈,
2021年8月5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题网页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门户网正式上线。开设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题网页,是震防中心履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责、拓宽信息发布传播渠道、增强普查工作宣传效果、促进普查项目扎实开展的重要举措。专题网页旨在报道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进展和相关成果,
2021年7月27日,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在唐山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介绍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总体情况,并宣布在四川、云南、京津冀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普大会,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为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开启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奠定基础。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针。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7月20日8—17时,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其中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西部局地特大暴雨。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