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稳定剂对牦牛酸奶后熟过程中风味的影响

来源 :食品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复合稳定剂(结冷胶、聚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凝固型牦牛酸奶在后熟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影响,试验测定添加不同稳定剂酸奶在不同后熟时间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酸奶后熟过程风味成分中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是酸类、醇类、醛类,酯类含量最低;随着后熟时间延长,空白组中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差异不大,冷藏后熟2d时,结冷胶组与复合稳定剂组风味物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效果;冷藏后熟7d与2 d相比,复合稳定剂组检出风味物质稳定效果更好.综合得出,使用复合稳定剂制作的牦牛酸奶风味成分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混合机的混合均匀性、改善干混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溶解性,该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混合量和混合时间下,气动混合机的混合均匀性、对粉体颗粒破坏度以及对粉体冲调性的影响.在额定的混合量(140~1100 kg)和额定的混合时间(120~900 s)条件下,干混机的混合均匀性均能得到保证.干混机对粉体颗粒度总体的破坏度约25%,管线输送对粉体颗粒度的破坏度约10%.粉体颗粒过小会延长粉体的溶解时间,造成溶解后粉体结团.在保障均匀性的前提下,不建议混合时间超过600 s.
以牛奶、藤椒油浸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探究凝固型藤椒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旨在制作一款风味十足、口感细腻且品质良好的藤椒风味酸奶新产品,并对藤椒酸奶营养成分、质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凝固型藤椒酸奶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白砂糖7.5%、藤椒油浸物2%、黄原胶0.4%、酸奶发酵剂添加量25%,在43℃下发酵4.5 h.在该工艺下制得的藤椒酸奶藤椒风味突出,口感独特,且酸奶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以酸浆籽为原料,以酸浆籽油提取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建立水酶法提取酸浆籽油工艺模型.提取酸浆籽油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5.8 (g/mL)、木聚糖酶和果胶酶酶解pH 4.13、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2.07 h,此时酸浆籽油提取率为23.49%.抗氧化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 mg/mL的酸浆籽油对·OH和DPPH·清除率为95.81%和94.56%,与0.05 mg/mL的VC清除能力相当.由此可见,酸浆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已然是推进我国食品行业进出口贸易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但现有相关标准难以匹配其贸易发展需求,标准体系亟待构建.从UN/CEFACT国际视角出发,开展国内外现有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理论、政策、实践等对比研究,探索构建适合我国食品贸易便利化标准体系,涵盖通用信息标准、纸质单证标准、基于EDI的电子单证标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单证标准及便利化措施等,进而给出标准体系实施推进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食品贸易便利化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以发酵液中总酚、黄酮含量,微生物数量和pH为评价指标,选择红茶菌为菌种,分别发酵藜麦研磨液、水提液、磨浆液和糖化液,确定红茶菌发酵的最佳基质为藜麦研磨液;在此基础上,选择料水比、加糖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红茶菌发酵工艺.结果 表明料水比14∶100 g/mL、加糖量6%、接种量8%、发酵温度25℃为最佳发酵条件,其总酚和黄酮质量浓度为0.652 mg/mL和0.233 mg/mL,微生物总菌落数为21.185 lg CFU/g.
试验旨在检测生长在贵州的不同品种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麻味物质质量分数,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间麻味物质的差异.贵州贞丰顶坛花椒(Z.planispinum var.dintanensis)、云南昭通青花椒(Z.armatum var.novemfolius in Yunnan)及重庆江津九叶青花椒(Z.armatumvar.novemfolius in Chongqing)在贵州德江进行种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
试验旨在考察立地(不同坡向以及坡度因子)对油茶籽油抗氧化性、氧化稳定性、紫外吸收能力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油茶籽油的紫外吸收能力,利用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 表明:抗氧化能力以南中坡最强;南下坡的氧化诱导时间最长,为286.2 h,西下坡的氧化诱导时间最短,为45.34 h;氧化稳定性以南下坡最好;南下坡油荼籽毛油紫外吸收能力最强.立地是影响油茶籽抗氧化性及紫外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我国在推进高校德育综合课程改革中产生的新的一种观点,体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一种新的形式.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背景,文章以食品酶学课程的特点及思政育人功能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思政教学方式探索、教学评估方法,初步研究“食品酶学”课程思政元素,以期能更好地提高食品酶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
醇类是构成黄酒风味的决定性物质之一,包括甲醇、乙醇和高级醇等,但高级醇含量过高或不协调,饮用时会出现酒香刺激性大且易产生头痛、口渴等症状.对黄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特征风味醇类物质的来源和种类进行综述,阐述醇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对黄酒酒体的影响,以期为黄酒中醇类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以优化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百云6号菌丝深层发酵,获得浆糊状、均匀一致、不分层、布满菌丝片段的培乔物,经加糖胶磨,添加酒精酵母发酵过滤后,获得酒精度为10.3%vol的发酵原酒,其总糖、总酸、总酯质量浓度分别为146,620和69 mg/100 mL.原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总氨基酸、多糖、果胶质量浓度分别为890,490,305,123.2和18.2 mg/100 mL;酒体黄褐色、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悬浮物,具有菌丝特有淡淡清香及典型陈黄酒酒香,无不良杂味,但口味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