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下切口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及早期随访结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选后适合封堵的ASD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全麻成功后,放置食管超声探头,取左侧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间与第5肋间之间做垂直小切口,经第4肋间入胸,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关闭ASD。

结果

28例患者封堵成功,有2例因房间隔缺损较大和下缘短而封堵失败,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手术。1例首次安放不牢固,术中更换大号封堵器;2例双孔ASD采取大号封堵器经大孔一次性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3~20(5.0±3.5) min。封堵成功患者均于术后5~9 d痊愈出院。随访1~14个月,效果良好,无封堵器脱落、新增瓣膜反流、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经右侧腋下切口外科微创封堵是一种治疗ASD的新术式,该术式创伤更小,术后渗出少,瘢痕小,切口更隐蔽,若封堵不成功,可经原切口改为体外循环手术,是极具推广价值的创新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和伊洛前列素(Iloprost)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0例术后存在中重度PH的先心病患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患儿年龄为1~24个月,体质量为3.2~11.0 kg。分别给予吸入NO(NO组,20例)和雾化吸入Iloprost(Iloprost组,20例)治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可合并有智力低下、癫、行为异常、视听觉障碍、情绪及口面功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肺通气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此外还可出现继发性骨关节发育异常。近年来髋关节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髋关节疼痛等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问题并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对减轻残疾程度、提高康复疗效有
目的探讨S100B蛋白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4周的早产儿病例,分别于出生后采集脐血及留取24 h、72 h、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水平。对入选早产儿第3、14、28天(校正胎龄40周后算起)进行NBNA评分。根据颅脑彩超及磁共振检查结果,为观察组WMD组和无WMD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和SLC26A3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4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2 mL,利用DNA提取试剂盒获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SLC26A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母孕期羊水过多、早产,出生体质量正常。出生后早期出现水样便、体质量不增。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起始时间和强度的丰富环境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及髓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新生大鼠的丰富环境干预模型,分别在缺氧缺血(HI)术后第7、14、21天(即早、中、晚期)开始丰富环境干预,持续14 d,每天干预6 h或24 h。以前肢悬吊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神经学预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用图像分析仪测定阳性细胞在视野中
目的总结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确诊为22q11.2DS的20例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0例患儿中男13例,女7例;确诊中位数年龄为3.9个月。先天性心脏病共17例(85%),9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复
目的调查危重患儿血清维生素D缺乏情况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1月1日至12月9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83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测量身高/身长、体质量等参数,记录原发病、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主要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与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水肿/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等多种合并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判断导管闭合或开放的金标准,但很难完全反映PD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年来,2种生物标志物即B型脑钠肽(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被发现能反映动脉导管水平分流程度,预测导管的进展,指导药物治疗,确定需要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心脏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及青少年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TTE和/或心脏MSCT诊断为PAPVC 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常规TTE检查,其中74例完善了心脏MSCT检查,最终与术后所见进行对照,分别计算TTE、心脏MSCT及TTE联合MSCT诊断PAPVC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