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介绍

来源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和黑龙江省扶持哈大齐工业走廊政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大学从学科战略布局以及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出发,于2004年申获了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此专业基础上,2005年成立了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研究了具有一步随机滞后和丢包多传感器系统的分布式递推融合估计问题。利用满足伯努利分布的随机变量描述传感器到估计器的随机滞后和丢包现象。通过定义新变量,将原系统等价地转化为随机参数化系统。基于局部最优线性估值,局部估值之间的互协方差阵,以及先验融合估值和局部估值之间的互协方差阵,提出了分布式递推融合预报算法。给出稳态预报器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1958年9月我考入黑龙江大学数学系,于1962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黑大数学系首届毕业生,并被选拔留校任教。在校庆80周年之际,感恩母校黑大培育我成长,感恩启蒙导师卢庆骏先生指引我从纯数学领域跨入控制领域。此文以个人亲身经历详细追述卢庆骏先生对黑大数学和控制学科发展做出的鲜为人知的重大贡献,介绍我用跨学科交叉科学创新方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在现代控制理论领域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我培养的一批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传承和弘扬卢先生的无私奉献、敬业与担当精神,彰显卢先生高瞻远瞩为黑大
针对当今网络、数字技术、新媒介兴起的特点,城市的形象设计、形象的视觉生产面临着对新的应用场景与语境的适应。形象问题涉及复杂的文化构建与关联,所以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需要对视觉文化研究考量。历时性的、持续的、动态化的视觉生产构建是城市形象设计领域的现实出发点,也是面对杭州正在不断生成的城市内涵的设计策略,从而有利于将良渚文化融入杭州的城市形象建构中。
南宁新会书院是南宁市迄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会馆建筑。建筑整体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庄重古雅,每进屋顶皆铺有碧绿琉璃瓦,脊饰彩塑,各梁、柱等建筑构件上的花鸟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厅堂中高高悬挂着巨幅匾额,是目前南宁市最能体现出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一处古建筑。从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势”“韵”“意”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南宁新会书院所具有的岭南传统建筑之美以及该建筑与书法、音乐和诗词艺术之间的共通性。
采用序贯加法堆积和光线跟踪算法建立了烧结过程的粉末堆积和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粉末颗粒的温度分布决定烧结的熔池形态和烧结产品性能。在光线跟踪过程中考虑了反射、透射和折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粉末堆积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致密度和配位数一致;被激光照射的粉末床体,激光中心处温度最高,远离激光中心处,温度降低,且距离越远,温度越低;熔池温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地的代表性符号,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形成持久的旅游竞争力。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应该遵循地域差异原则,凸显地方特色;运用资源要素原则,发挥资源优势;贯彻可持续原则,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原则,阐述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主要元素,探究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品牌风格与视觉形象的平衡,挖掘系统性应用要素,增强品牌形象的立体化特征。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效果不良、实训难开展等问题,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良的特点,为解决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困境提供了好的途径。以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汽车点火系统的检修”为例,通过虚拟仿真点火电路的学习,使得抽象的电学知识以具体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模拟操作,可以规范实践检修的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也为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典型案例。
由于大型仪器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人们在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型仪器实验课堂过程中,发现还存在诸如学生自主性差、学时紧张、实验内容单一等问题。通过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引入大型科研仪器实验教学中,构建了线上线下互补、学生教师共为主体、基础实验项目与科研前沿课题共建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该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期望其在大型仪器实验课程的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化学实验作为高等院校重要基础课,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与学缺乏连贯性、科研素养缺乏创新和培养、一流学科建设衔接性差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一流学科需求进行改革与实践,为一流学科建设做好基础和支撑。提出“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引导创新”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实施翻转课堂、系统连贯教学模式构建及SIPT项目和开展化学实验竞赛等形式将其落实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在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能力,培养科研素养,与在建一流学科群交叉融合实施系统连贯化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