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习倦怠现象分析与解决策略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历经多年改革收效甚微,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基础问题之外,外部环境的影响巨大.该文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入手,从顶层设计、课程定位、教师知识结构、考核方式,以及家庭期望值、职场需求和社交功能几个方面,对学习者产生学习倦怠的诸多外部环境进行初步分析,并简要提出了改善思路.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帮助的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高校应积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德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渠道,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持续不断地提升.
近年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将“倡导创新创业文化、推进专业创新竞赛,助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并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就业创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为先导、以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科专业竞赛为依托,以创新创业竞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新格局,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文化人”的重要思想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用优秀文化感染人、教育人,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担当.文化是“以文化人”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和中心线索.“以文化人”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优秀文化可以滋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文化特色.为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文章立足于国家、社会、校园3个层面深入探索“以文化人”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实现路径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重新定义了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作用,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德育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软实力保证,高职院校在经历要素质增长的后期,开始关注文化对院校发展的整体影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丢失自身特色、缺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困境,文章试图从优化顶层设计、创造校企融合特色、打造职业品牌文化几个方面找到其发展的出路,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的红色经典,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内核.充分利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根基.该文围绕如何利用新媒体增强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实效,分析了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存在的数字资源不足等问题,并从利用新媒体充实红色经典数字资源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是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该文通过梳理如何探寻积累可供开发的乡土知识,实现乡土文化向乡土课程资源的转换,确保“手中有粮”;而如何将乡土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实践,需要形成一种服务于学生学习的综合性主题单元特色课程,实现“心中不慌”;最后多方联动增强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有效性,实现为乡土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保驾护航”.
目前关于内地民族院校资助育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综合学科视域下的内涵、体系建设、困境分析等方面.但是,对资助育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缺乏深入研究,对受助者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价值引领意义缺乏积极思考.因此,该文结合新时代特征及国际环境探究内地民族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审视新时代下资助育人的价值意义,以红色文化融入内地民族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路径探究为研究对象,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大学英语是大学学习阶段的一门基础课,随着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然成了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性问题,只有从现阶段的人才需求着手,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创造更大的人才和岗位价值.基于此,该文重点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着手,提出了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关策略,对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都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且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应在党委的领导下,着力从课堂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等角度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二者的实效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新冠疫情期间开设专题网页来进行风险沟通,其专题网页在网页布局、文字与图像结合、动静态结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有益于优化风险沟通的语言.研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对两所大学的新冠疫情风险沟通网页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得出其在风险沟通时运用图片模态凸显重要信息,重视网页布局和信息分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模态进行风险沟通等特征,从语言层面提高风险沟通的有效性,为其他高校应对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时的风险沟通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