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分析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骨转换标志物变化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检测指标,为早期防治PMO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骨科50~70岁69例绝经后女性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结果,分为PMO组(44例)和骨质正常组(25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既往病史等,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OC)和甲状旁腺素(PTH)。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相关性。结果两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不同病理分型斑块易损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测6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斑块模型内的血流情况,按标准进行血流分级。计算各斑块内血流信号面积与斑块总面积之比,即彩色像素密度(MCD),根据MCD结果按评分标准评分,对斑块做病理分型并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诊断易损斑块的最佳界点值。结果斑块病理分型与超微血流强度呈正相关(rs=0.735,P<0.05),超微血流增强评分与斑块内微血管数呈正相关(rs=0.751,P<0.05)。
目的提高对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019年7月诊治的1例U2AF1基因突变MGU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2014年5月确诊为MGUS伴有IGκ、TCRD基因重排,低危组,近5年的随访中病情一直稳定,未给予药物治疗。2019年7月因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检查确诊M
目的探讨球囊渐进扩张法治疗动静脉内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20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试验组采用球囊渐进扩张法对内瘘CTO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对照A组则采用双导丝法,对照B组采用多导丝挤压斑块法,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时使用多种技术后开通动静脉内瘘CTO病变的总体技术成功率为73.3%,总体临床成功率为70.8%,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试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在女性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60例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等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盆底肌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和盆底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目的建立重庆市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对影响归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血液中心参与归队的献血者的相关数据,并统计分析影响献血者归队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共844名符合归队的献血者,其中560名符合献血标准,归队成功率为66.35%。年龄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单阳性献血者的归队结果有影响;间隔时间对总体献血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单阳性献血者的归队结果有影响(P<0.05)。被HBV、HIV及TP屏蔽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阐明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BA组),所有患儿均行Kasai术,选择20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患儿肝组织中GPC3和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A组患儿肝组织中GPC3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与患儿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688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调查。结果:与住院患者比较,社区居住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生活状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在<18岁、18~44岁以及≥60岁
目的探讨赶黄草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中的Wnt4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肺纤维化。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搜索TGF-β组(6个组)和对照组(5个组)相关转录组学的差异基因RNAs,对信号通路中的Wnt信号进行差异基因GO、KEGG、REACTOME富集,分析TGF-β和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联系,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TGF-β和Wnt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基因的关系。随后加入赶黄草检测是否通过调控Wnt相关基因来抑制TGF-β诱导的肺纤维化。实验细胞分空白组、TGF-β组、Wnt4组和赶
目的探讨易栓症标志物(蛋白C、蛋白S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该院73例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蛋白C、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等实验室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综合作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升高(OR=0.723,95%CI=0.536~0.973)、血浆抗凝血酶Ⅲ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于广东社区连续入组的10322例高血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检测、血常规和血脂检测。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曲线用来评估NLR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共9741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74±13.71)岁,男4839例(49.7%),缺血性卒中202例(0.21%)。与无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NLR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