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t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地更好体现。通过图形的直观性质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实现数学问题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相互渗透,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条重要的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几何直观性的教学价值,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谈一点看法。
  一、培养重视直观感知,轻松体验画图的价值
  几何直观,简单的讲就是借助几何图形的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如果让小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借助几何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直观感知,就能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思考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画图的过程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例如有位老师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四邊形的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平行四边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6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是一道没有图示的题目,有学生认为是24平方厘米,有学生认为是12平方厘米。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呢?学生陷入思考中。单凭想象是很困难解决的,学生想到了画图,通过画图(右图),直观感知8厘米边相应的高应小于4厘米,4cm边相应的高应小于8厘米。从而很快找准了相对应的底和高,从而求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6÷2=12平方厘米。
  二、构建数学几何模型,理解数量关系
  “数无形不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将抽象的应用题放在直观的图形情境中,在直观图示的引导下,通过图形的直观性质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实现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捷明快,还能透过对直观图示的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建立求解模型。
  如“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脚,鸡、兔各多少只?(例题)教材要求的是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老师们往往会渗透“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假设:20只全是兔子
  解决问题的步骤繁多,大多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掌握解题方法。甚至有的老师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归纳成公式要求学生强记:
  (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位教师却别开生面的利用学生刚学习的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如图,用长方形的一条边表示每只鸡或每只兔的脚的数量,另一条边表示头的数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表示鸡、兔脚的总数量。通过观察组合图形,学生直观发现了数量间的关系。假设每只鸡增加2只脚,空白部分就是表示鸡增加的脚的只数。只要知道空白部分的数量,就能求出鸡的只数。20×4=80(只)80–54=26(只)26÷(4–2)=13(只)。
  教师利用组合图形生动形象的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量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最终将抽象的“假设法”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假设法”解题的方法,体验了借助几何直观解题的快乐。
  三、数字和图形相结合,提高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几何直观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除了应当发挥其“通过直观实现简明”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几何直观对于“展现思维活动”以及“沟通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作用。几何直观不是孤立存在的,与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在直观中思考,在思考中直观,提高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如一位教师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有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40cm,宽20cm,把它焊接成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你将怎样做?请计算出它的容积。
  学生经过画图分析,很快出现第一种方案:
  整个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图形的基础上,学生经过画图——观察——思考,分析数据,然后再次画图——观察——思考,融思维于直观中,数形结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几何直观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王顺姬,朝鲜族,女,1962,04,04出生,籍贯吉林省敦化市,小学教育专科,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现就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
摘要实验资源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必要手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实验课程资源,已逐渐成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内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针对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可丰富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开发;实践  【
目的:通过离体牙的体外实验,观察、测定和比较三种类型氟制剂对邻面去釉后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找出再矿化治疗效果较好的制剂,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邻面去釉后牙釉质脱矿提供依据。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中的一个亮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改中
【摘要】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设置活动任务三个方面探讨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学习;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生具备爱玩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集中不够持久等年龄特点,如果教师单纯地将学生看做知识灌输的容器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解,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实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如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必须要将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语文教学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必须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加强说、演、练、联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下的教学当中,学生是
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给发展中的电视艺术赋予了推陈出新的形象和内容。许多主持人的形象和名字,已成为电视台的某种品牌和代言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逐步深入,我国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许多成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我们生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上的存在价值。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能力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化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实验课程。本文就本校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明确提出:本科教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课堂有效性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教师、课程开发,更多的关注到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身上。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求发展,才会使教学呈现积极生态并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