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案例研究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探索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置于课前和课中进行,以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品质,促进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拓展课堂的开放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学探究;控制变量;钠燃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学习微课并完成进阶练习或相关任务,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 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协作探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翻转课堂是一种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1,2]。我们认为,作为理科课程的翻转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微课学习知识点,课堂上巩固强化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如果都是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那科学探究就会被淡化。而化学学科有很多知识是通过探究获得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翻转课堂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了知识传授型、科学探究型和习题训练型三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结论与解释等要素构成,而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则渗透在上述各要素的发生过程中。传统课堂上,面对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要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完成探究的全过程,通常很难实现。即使是勉强完成,也可能是点到为止,学生很难发生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和高质量的交往与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前围绕微课提出的问题完成部分探究过程(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课堂上则能围绕核心问题在互动基础上进行余下的探究活动。本文拟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基本模式。
  1 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已学过钠的相关知识的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化学1》时都知道钠燃烧时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事实,但实际上钠燃烧时还有大量的黑色物质出现(详见人教版教科书插图)。本课题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这一认知冲突。
  1.1 课前——观看微课、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见表1),观察到钠燃烧后产物中有较多的黑色物质。为探究黑色物质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在微课中提出的4个假设,自主地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1.2 课堂——完成科学探究
  1.2.1 交流、研讨、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各组在班级交流。全班同学针对4个假设逐一讨论相关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共识。
  1.2.2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结论与解释
  学生分组各完成一个假设的验证实验。各小组在班级汇报交流各自的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本节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各要素及其行为主体结构如下:
  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相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如针对假设3,学生共提出三种方案:
  方案1:将除去表层的钠置于玻璃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点燃金属钠,观察产物颜色。
  方案2:将除去表层的钠分别置于玻璃管中,将空气和纯氧分别通入试管中,点燃金属钠,比较燃烧后产物颜色。
  方案3:将除去表层的钠分别置于玻璃管中,将空气和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空气通入碱石灰)分别通入试管中,点燃金属钠,比较燃烧后产物颜色。
  教师根据上述方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反思和评价:
  验证假设3的三个方案中,哪些方案不合理?哪个方案最优?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后,对这三个方案进行了如下评价:
  方案1只能证明Na能在纯的CO2中燃烧,但并不能表明Na能和浓度约为0.03%的空气中的CO2反应。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好实验的变量,方案中出现了气体成分和浓度都不同的两个变量。
  方案2也没有控制好实验的变量。纯氧和空气比较,除了不含二氧化碳外,其氧气的浓度也不同,出现了气体成分和浓度都不同的两个变量。
  方案3较好地控制了实验的变量——两种气体中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含量。如果黑色产物明显减少,则表明黑色产物与CO2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微时代”的到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探索微课在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中运用的可行性出发,探索微课在课前微预习、课中微指导、课后微复习中的合理应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前微预习;课中微指导;课后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
北极熊与企鹅各自生活在地球的两极,一个是北极的霸主,一个是南极的象征。在历史长河中,它们从未在对方的地盘碰过面。可如果将企鹅迁徙到北极,或将北极熊运到南极,它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化石完整地记录了北极熊的演变过程,它是由距今六十多万年前的古代棕熊进化而来。当时南极洲所在的冈瓦纳大陆与北方的劳亚大陆距离遥远,熊类无法到达。虽然南极和北极都非常寒冷,但南极是一片陆地,北极却是一片海洋。相对海洋来说,陆
随着网购大军买办的商品陆续送达,我在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中拣出书籍、衣服、配饰和生活用品。母亲问:“你爹爹的裤子没到货吗?”我这才想起,原本要为父亲买的裤子竟被我遗忘在了购物车。  父亲的裤子是在他生日当天由加急快递寄来的。我拨打父亲的电话,彼时他正在一家餐馆做临时洗碗工,我交代他早点下班回来过生日。尽管电话那头他一直推辞,但还是请假提前回了家。一进门,我就将新裤子递给了他,他嘴上说不喜欢穿新东西,手
动 态    荷兰:中学生示威 抗议加学时  荷兰逾万名高中生2007年11月30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政府立法增加学时标准。集会学生来自全荷各地,约为1.5万名。不少学生在集会过程中点燃烟花,一些学生投掷烟幕弹、鸡蛋等物品。警方逮捕20名行为不当的学生。   荷兰政府2006年制定一项新法规,增加高中教育学时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每年必须接受1 040学时的课堂教育。教育部说,引入
假期出游,经常有人抱怨,一趟行程下来,托运的箱包总会有些磕碰破损,就连限量版名牌包也不能幸免。  最近,意大利设计师弗朗西斯科·帕维亚发明了一款摔不坏的行李箱。这款行李箱的表面凹凸不平,好像经历了数次撞击,坑坑洼洼的。其实这是提前做好的“预防性的破坏”加工,不但消除了旅行者对新包受摔的恐惧心理,而且极大地抵消和缓解了外部冲击力对箱子的破坏性。  這款行李箱采用聚碳酸酯和ABS塑料强化材质制成箱体,
1.“这次社区组织的活动太给力啦!能有机会参观省杂技团训练基地,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蓝妍一路上高兴得又蹦又跳。  “咱们还没到杂技团训练基地呢,你就这么兴奋啦!”舒阳说笑着,“不过也是,咱们四个人里就属你最喜欢杂技。”  2.“别拿我开玩笑了!”蓝妍认真地说,“杂技是一门综合体能和技能的表演艺术,要有童子功,我现在练已经晚了。”  “不晚不晚,”蓝婷安慰道,“学上一两手,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也不错
摘要:任何文本都是由言语形式怎么说和言语内容说什么两方面构成的。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言语形式的探究更接近语文的本质。本论文以高中古诗文为研究对象,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反复摸索中,提出了言语形式的五个具体指向——语音,例如平仄、四呼、五音和韵;短语组合,例如偏正性的、主谓性的、动宾性的、并列性的;句型,例如短句和长句、骈句和散句、反问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篇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七至九年级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黄金时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制教育;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0  当前,青少年犯
摘要: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发展性理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有效追问;数学课堂;绽放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2018 年11月底,一则消息传遍了中华大地——新疆玛纳斯湿地发现了四十多只侏鸬鹚。鸟类学家、生态学者、鸟类摄影爱好者、众多“鸟友”们,奔走相告,为之兴奋不已。  你一定会问,侏鸬鹚是什么?怎么会让那么多人兴奋不已?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样的画面:夕阳晚照,湖面平静,一叶小舟,悠然漂荡,舟上渔翁披蓑戴笠,几只鱼鹰蹲在船头。那鱼鹰就是鸬鹚。  那么,侏鸬鹚也是鱼鹰吗?告诉你,所有鸬鹚科的鸟儿都是“鱼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