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公路隧道塌方处治对策研究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依托于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以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塌方事件为例,提出了有效的公路隧道塌方处治对策,并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以及现场指标监测,对处治后的工程进行模拟与验证研究.结果 表明:(1)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塌方处土体下层硬上层软、爆破进尺偏深以及管棚注浆效果不理想等;(2)塌方洞口填土浇筑混凝土护拱、径向注浆补强并配合掌子面法向注浆补强的综合方案能够有效处治公路隧道塌方事件.
其他文献
为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文章将建筑再生集料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建筑再生集料按比例(0%、25%、50%、75%)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新集料,利用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试验探究水侵蚀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衰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再生集料的吸水率、洛杉矶磨耗损失率和压碎值均大于新材料的;随着建筑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均降低;当集料表面涂敷甲基硅酸钠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提高.
地质聚合物具有早强、快凝、环保等很多优点,可以替代硅酸盐水泥应用于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制备,但现今市场上还未有地质聚合物的专用外加剂,导致其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无法匹配,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文章介绍了水泥基快速修补材料种类和优缺点,从反应机理、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探讨了地质聚合物应用于路面快速修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开发地质聚合物快速修补材料提供参考.
文章对基质沥青、SBS沥青、胶粉改性沥青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侵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测试研究,以针入度指数、延度和当量软化点评价沥青的感温性能、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采用单因素和极差法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影响因素对三种沥青的低温性能影响较小,胶粉沥青的感温性能和高温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较大,基质沥青和SBS沥青受盐溶液浓度影响较大.
为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增强作用,文章通过测定玄武岩和木质素纤维的物理性质,制备了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并进行了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评价了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弯曲性能、水稳定性、疲劳性能.结果 表明:玄武岩纤维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且可减缓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随温度升高的衰减;有效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降低了AC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提高了SMA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控制应变水平越高,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越小,玄武岩纤维提高了沥青混
为改善废旧沥青的性能,文章探索了废食用油和废橡胶粉两种废旧材料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提升材料的可能性,以4∶1的质量制备了废食用油-橡胶粉共混物,并以老化沥青总质量的10%掺量的共混物剪切制备了废食用油-橡胶粉复合再生改性废旧沥青.通过温度扫描试验、低温弯曲梁试验和抗老化性能试验研究废食用油的高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结果 表明:废食用油-橡胶粉共混物恢复了废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且优于基质沥青;废食用油-橡胶粉共混物的掺入虽降低了废旧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废食用油-橡胶粉复合再生改性废旧沥青的高温性能仍显著高
为探索废生物油与废机油对老化沥青的复配再生应用效果,文章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废生物油、废机油及C5石油树脂增粘剂掺量对再生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废生物油与废机油复配再生沥青拌和的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 表明:废生物油及废机油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低温性能,而树脂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的高温性能和黏度,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复配再生沥青制备废生物油、废机油及C5石油树脂的掺量分别为:2.4%、2.0%、0.2%;复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优于原样沥青混合料,且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SMA超薄磨耗层是目前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其应用主要集中在SMA-16或SMA-13等较大粒径混合料,而较小粒径的SMA-5混合料则少见于高速公路预养护业务.为探究SMA-5超薄磨耗层作为预养护技术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依托相关实体工程的应用,研究了SMA-5超薄磨耗层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研究结果表明SMA-5超薄磨耗层能有效恢复路面各项使用性能,可作为预养护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文章结合柳州北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实例,从前期旧路面调查、配合比设计使用,到项目实施、技术操作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工艺流程,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效果及经济效益.
文章结合广西某既有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处治工程实例,分析了该工程岩溶路基病害机理及其稳定性,并对岩溶路基治理方案进行分析与验证,提出在采用传统注浆加固处治方案效果不理想时,可采用微型桩处治方案,其作为岩溶路基处治的一种新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
文章针对内养生混凝土的工程特性,介绍了其在高速公路桥面铺装工程中的应用,并以保泸高速公路K44+ 080~K44+ 180右幅桥面铺装试验段为例,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用内养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应用效果.工程实践表明,桥面铺装内养生混凝土具有减少养护成本和提升抗塑性开裂能力的优势,工程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