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混凝土箱梁是否设置横向预应力筋的探讨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铁路混凝土箱梁顶板是否设置横向预应力筋作法不统一的问题,从结构受力、经济性、施工工艺及结构耐久性方面分析了箱梁顶板设置横向预应力筋的效用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顶板不设置横向预应力筋,只采用普通钢筋配置方式,结构受力和裂缝宽度依然能满足规范要求;顶板如不设置横向预应力筋,施工时则不用预埋相应管道,省去了预应力的张拉和施工后的封锚工序,不仅施工程序得以简化,混凝土可以一次浇筑成型,还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和施工质量,亦避免了封锚处防水处理不好引起锚头锈蚀的风险,提高结构耐久性,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其他文献
水暖管道井是实现建筑本体使用功能和工程创优的重要部位,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方便日后物业的管理维护.针对目前各类建筑内水暖管道井空间狭小,造成水暖管道井的施工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影响水暖管道井的施工质量的问题,在分析狭小空间管道井传统施工技术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多个项目狭小空间水暖管道井的施工实践,提出了一套关于狭小空间水暖管道井的施工技术,涉及管道套管一次成型技术,管道井土建反坎预留支管洞口技术及针对管道井墙体为空心多孔砖时的预埋混凝土预制块技术等;通过建立高层建筑
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是表征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车辆平稳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实车试验和仿真计算数据,研究不同速度条件下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分布及时频域响应特征,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出现频次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轮对周长、轨道板长度、简支梁跨度等车体及线下基础设施周期性不平顺激励引起的车体振动响应与动车组运行速度的相关性特征.通过平稳性分析,得出了动车组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随动车组运行速度提升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线路全程舒适性评估和线路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某客运专线运营初期,移动闪光焊接头发生了多起断裂事故.为明确接头的断裂原因,采用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结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对断裂焊接接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轨腰熔合线处由于焊接时进入氧气形成了氧化物,使其冶金结合力降低而产生了未焊合缺陷,是造成焊接接头横向断裂的主要原因;冬季温度拉应力较大,在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是导致钢轨在服役初期就出现大量断裂的原因.焊接时防止因空气进入而破坏保护气氛,同时适当提高加速闪光阶段的位移速度,可有效避免未焊合缺陷.
为完成既有川黔(重庆—贵阳)铁路转关口站和綦江站两座曲线车站站线的无缝化改造,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测试了其道床纵向、横向阻力,并据此进行无缝化改造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曲线车站站线无缝化铺设和养护维修建议.结果表明:测试区段69型轨枕的道床纵向、横向分布阻力分别为22.69、12.15 N/mm,Ⅱ型轨枕的道床纵向、横向分布阻力分别为32.46、13.90 N/mm,因受道床状态差异的影响,道床阻力的离散性较大;测试区段的轨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规范要求,可进行无缝化改造;建议在进行无缝化改造时调整轨枕间距
为明确不同烈度地震后无缝线路检查内容,建立高速铁路路基区段有砟轨道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输入不同场地实测地震波,分析钢轨温升与地震共同作用下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升引起的钢轨横向位移明显大于地震引起的,直线段温升60℃和8度地震、曲线段(半径3000 m)温升55℃和8度地震两种工况下震后钢轨最大横向位移分别为1.855、1.827 mm,小于无缝线路稳定性限值.因此直线段温升不大于60℃、曲线段温升不大于55℃,地震烈度不大于8度时震后无需对无缝线路稳定性进行检查.
在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调整技术及应用经验基础上,基于结构安全可靠、变形调整便利、预制装配化施工等原则,考虑沉降、上拱、偏移等线下基础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变形调整能力较强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减小轨道板下调整层厚度或灌注聚合物砂浆实现轨道高低调整,通过移动轨道板并改变限位孔周边弹性缓冲垫层厚度实现轨道水平调整.在不损伤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可实现高低调整量100 mm,水平调整量40 mm.提出的变形可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为地质条件及气候复杂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安全文明施工费在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投标中确定为不可竞争费用,其占工程造价的比例是确定的,也直接决定了建设工程企业安全生产费投入水平.为了提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地方定额体系有关安全文明施工费组成等内容的梳理,提出了建设工程在安全生产费提取和使用方面存在的规章制度不统一、地方定额与国家要求不配套、安全生产费计提比例不足、施工企业计提和使用不规范、安全生产费索赔难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在建筑领域正深化合作,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俄罗斯公路建筑市场,结合首次承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俄罗斯M-12莫~喀高速公路V标)造价管理经验,对俄罗斯高速公路工程造价体系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俄罗斯国家预算定额体系、定额的分类以及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基准指数法和资源法,以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分析了俄罗斯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各项费用的构成、取费的标准和依据以及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的审批程序,并以M-12莫~喀高速公路V标的预算构成文件为例对造价体系的构成做出说明;最后,分析了俄罗斯高速公路预算
朔黄重载铁路部分大桥取消了双向钢轨伸缩调节器,改为铺设无缝线路,需要对无缝线路的轨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行车安全,为此研发了无缝线路轨道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远程设备维护、测试结果传输、异常值报警等功能,能适应不同线路条件和电气化区段,可对轨温、环境温度、钢轨温度力、轨枕位移、轮轨力等参数实时在线监测.通过系统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对无缝线路轨道状态的评估.该系统已在朔黄铁路红山崖滹沱河大桥试用.结果显示:调节器拆除后钢轨温度力、轮轨力等参数处于合理范围,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状态良好,
为解决现有轨道和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系统相对独立、同步误差大的问题,对二者进行融合.改变检测系统硬件架构,统一两系统编码器脉冲及数据接口,提升系统硬件集成度及数据对齐精度;依据QNX系统开发融合系统软件,保证系统实时性及执行效率;制作L形工装,依据特征波形验证数据对齐精度;在实验室模拟车体振动的测试环境,分别采集静态及动态数据进行补偿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融合后系统结构耦合度提高,避免了由定位信息密度低及网络延时原因造成的数据对齐误差;对激光摄像组件的测量数据进行复用,实现了接触网几何参数的补偿计算.经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