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简易方法合成直接乙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海胆状Pd催化层(英文)

来源 :燃料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室温下,通过电位置换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Ni-YSZ(钇掺杂氧化锆)阳极表面制备海胆状Pd催化层。该催化层的结构和性能通过SEM、XRD和电化学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维纳米花状Pd催化剂是由在Ni-YSZ阳极表面形成的多条纳米棒有序的组合而成。通过在Ni/YSZ阳极表面引入该催化层,相比与传统Ni-YSZ阳极,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和稳定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该研究表明,电位置换反应是一种很高效的在传统Ni-YSZ阳极表面制备纳米抗积炭的功能层的方法。 A sea urchin Pd catalytic layer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Ni-YSZ (yttrium-doped zirconia) anode of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by potentiometric displacement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lay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XRD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nano-flower-shaped Pd catalyst is composed of ordered nanorod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Ni-YSZ anode. By introducing this catalytic layer on the Ni / YSZ anode surface, the maximum power and stability of the fuel cell are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i-YSZ anod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exchange reaction is a very efficient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fluid-resistant functional layers on the surface of a conventional Ni-YSZ anode.
其他文献
马钢盆山度假村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东郊濮塘风景区,此处群峰环绕,丘陵重叠,林木葱茏,谷幽花香,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休闲娱乐度假和召开会议的绝佳去处。设有卡丁车、保龄球馆
利用毛细管中的差热分析研究了磷硅镉晶体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磷硅镉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为1139和1126℃,过冷度为13℃。根据差热分析结果,对晶体生长炉以及温场分布进行了优
英国伦敦开了一间女人旅店叫丽芙酒店,酒店开张之后,立即大受女性欢迎,因为在这里,性骚扰、窥视和挑逗无任何用武之地。酒店的老板说:“一个女人单独入住酒店,经常会惹来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是为国民提高道德、文
大阪是日本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日本关西都市圈中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方,因此,我与老伴藉探亲之机,在樱花盛开之时飞抵了大阪。我们在短短的一个月中,除
已知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过程中发生卒中的风险因素,但是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David W. Brown及其同事报告,子痫前期也是妊娠以后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一个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温阳活血颗粒中芍药苷、人参皂苷Rg_1、Rb_1、Re的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芍药苷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木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样品用水经超声波提取,用Xbridge-NH_2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水中加入0.2%的三乙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
自1895年11月8日,伟大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现代医学影像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2年CT问世至今,这30年多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X线CT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连续技术革新的故事,是一部不断更新的科学发展史。它在人类医学事业中发挥着革命性的巨大作用,但其中一部分已或即将进入更换期。大部分早期二手CT已进入淘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