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科外文纸本图书馆藏评估实践与思考r——以浙江大学图书馆哲学学科为例

来源 :大学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馆藏评估对文献资源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全评价”理论指导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哲学外文纸本图书馆藏开展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探索构建以质量和效用为核心的人文社科纸本图书馆藏评估指标体系,以期通过馆藏评估促进馆藏发展,助力人文社科一流学科建设.
其他文献
营销是新时期推动情报服务深化与拓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浙江大学图书馆决策情报服务的营销经验,期望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情报服务提供参考。以7Ps营销理论为指导,凝练出浙江大学图书馆决策情报服务的营销路径及策略。建议高校图书馆应时刻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和服务体系,搭建与用户间稳定的交流网络,构建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
科学数据传播是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涉及科研工作者、数据管理、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科普组织、企业等参与者。有效地面向科学数据传播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开展图书馆数据服务,成为我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面向科学数据传播开展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剖析不同参与者与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之间的关系与需求,确定“正面关系”“中性关系”“负面关系”三类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发展建议,包括发展优势、内容建设、团队建设、服务模式等,构建有针对性的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发展路径
摘 要: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内容翔实,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本文针对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秉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依据“动态本真”保护原则,加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创新特色数据库建设、研发特色产品和开发旅游资源,可推进其活态性开发工作。  关键词: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  自2005年
为提高阅读疗法的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检测、实验和访谈剖析阅疗对象的认知现状、心理问题、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进行书方分层配伍与过程分段施治,并验证其疗效。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往往具有多发性和多成因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和成因,提出金字塔体系书方配伍方法,并借鉴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理论进行分段施治,实验证明:自下而上设置的综合类、症状类、成因类书方,在阅疗对象的自我认知、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阅读疗法辅助心理问题的“标本兼治”提供一般方法。
在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支教扶贫也得以进一步推进。宁波市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支教项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信息显示,接受调查的支教方教师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养高,支教前的调研、沟通与培训开展得较为充分,支教方教师个人收获大,受教方和支教方教师均感满意,从整体上反映出被调研地区学前教育支教活动的质量高。针对目前我国支教项目在处理保证质量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使得支教活动符合受教方的实际需要,如何延续支教项目的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支教项目尤其是民间组织的支教项目的
通过对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各馆填报数据的汇总、分析,从文献资源购置费、馆舍面积、人力资源、馆藏利用、信息素质教育等五个方面,揭示了中国高校图书馆2020年的发
摘 要:档案文献、文献档案、档案馆文献、图书文献、图书馆文献、文献图书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最常用的术语。这些术语不仅在法定性上存在差异,在法律中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明确档案文献、文献档案、档案馆文献、图书文献、图书馆文献、文献图书的法定性,提高这些术语在法律体系和标准中的使用频率,是档案文献研究与图书馆文献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档案界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档案文献;文献档案;档案馆文献;法定性;比较
探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有效模式,旨在响应国家大力倡导的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拓展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创新途径.此文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内涵入
依据阅读文化学中“分众阅读”“分类阅读”及“阅读疗法”的学理,分析了绘本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情绪疗愈效用,重点评介了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教授陈书梅女士编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指引下,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高水平大学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学精神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其形成源于“集体记忆”的传承,发展过程呈现双向嵌入逻辑。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跨越式发展中形成了“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莞工精神,支撑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前行。新时代继续构建及发扬大学精神要把握新形势,继续发挥大学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发展新内涵,丰富大学精神的价值内蕴;提升新境界,实现大学精神从有形到无形、化无形为有形的形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