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故事写作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指导小学英语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激活语言旧知、设计故事导图、深度解读范文、分层设计写作、开展作文点评等策略,优化故事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故事写作;写作指导
  张伊娜在《当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问题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对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写’不只是为表达,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是语言学习起始阶段的基本功和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写作进行教学。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故事写作指导课为例,教师应激活学生的语言旧知,设计故事导图,深度解读范文,开展作文点评,提升故事写作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激活语言旧知,奠定故事写作的基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写作之前的积累必不可少。激活已有旧知,能为后续的写作奠定语言基础。一般的作文写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容易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故事写作则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易受中文思维的影响,对尝试写作英语故事充满畏惧。因此,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的同时,帮助其克服畏难心理。
  (一)创设单元情境,渗透语言知识
  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社会情境。故事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写作教学,没有统一的情境。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先以英国某小学即将开展的“故事展”为导入,请他们为这个“故事展”提供故事素材,由此为本节课的故事教学创设情境,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在导入环节,教师还带领学生回忆了五年级学过的两个熟悉的故事——Cinderella和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让学生根据图片试着说一说故事的背景信息。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激活学生的旧知,并为本节课的写作提供语言材料。
  (二)利用课文范本,扩充语言知识
  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布局文章结构。教师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看文字猜测故事。学生在这一环节了解到故事写作的三大框架结构——Beginning、Body和Ending。游戏中,教师出示三个故事的开头、正文或结尾,让学生猜一猜故事名称。
  三个故事分别是《国王的新衣》《愚公移山》和《乌鸦喝水》,故事情节越来越饱满。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篇完整的关于《乌鸦喝水》的故事范文,旨在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已有语言水平。这三个故事的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层次性。在范文的感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的方式提炼文中的主要信息,找到故事的Beginning、Body和Ending,而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排序,分析范文中的“When?Where?How?What?”等问题。此外,教师还帮助学生复习了正文部分需要的动词,为后续的故事写作提供了材料。
  二、设计故事导图,提供故事写作的支架
  从本质上来说,英语写作是利用英语句子、段落和篇章,有效选择、组织和发展意义、思想的复杂认知过程,是用书面语表达意义的过程。思维导图是图表支架的一种类型,是思维可视化的表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搭建以说促写的桥梁,帮助学生建构文本结构,梳理文本内容和语言,为学生后续的仿写提供参考和依据。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的作文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多样化。
  (一)提炼导图信息,关注文章整体架构
  学生首次尝试写故事,不知该如何进行布局和构思。鉴于此,教师利用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故事范本,初步设计故事导图框架,带领学生复习文本,让学生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节课的故事导图,从而进一步厘清故事架构,进行写作构思。故事导图涉及Title、Setting、Characters、Beginning、Body和Ending。通过Setting和Characters,学生能基本掌握故事的背景知识。而后,学生从文中提炼出文章的Beginning,总结出可以用在故事开头的词语。学生通过两篇范文得知,故事的Beginning中实则包含了who、where、when和how等信息,可以“为我所用”。由此,看似杂乱无章的故事教学变得有据可依。之后,学生在支架的支撑下尝试“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以说代写,进行语言输出。
  (二)层层完善进阶,逐步丰富故事内容
  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一般过去时这一时态,此时如果让学生直接写一个陌生的故事,学生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因此,教师先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故事,如Cinderella和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在故事导图的指导下,尝试说新的故事。学生的第一篇范文为The king’s new clothes,其中已能看见初步的写作框架。之后,教师利用《愚公移山》的范文,让学生明白故事写作的时态大致分为两类:描述故事的动词一般為过去时,故事中人物说的话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这一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直观地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开展后续的写作,有效缓解他们在写作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在几个范本的学习中感受故事前后的逻辑联系,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故事,丰富故事内容。
  三、深度解读范文,点拨故事写作的技巧
  “写作的范例是学生写作时用来参考、模仿的范文。范文不仅能为学生的习作创作提供具体的参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便于教师给予建设性的写作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品质和写作技能。”通过故事导图,学生了解了大概的故事脉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范文,理解语篇的内在逻辑,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课堂上,学生通过《国王的新衣》和《愚公移山》,学习故事开头、正文和结尾的写法,习得故事表达中的逻辑性。但是学过这两篇范文后,学生仍只能试着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故事的情节和脉络显得没有条理,且不生动。因此教师引入了故事《乌鸦喝水》。   这个故事比书中的另外两个故事更具有可效仿性,且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基于此,学生初步尝试故事的写作。通过练习,学生总结出写作中要用到一些连词,连词能让文章更加顺畅;文章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句末要有标点……教师通过学生的总结,再次细分写作规则——结构、内容和语言,最终形成写作标准。由学生自主总结出的写作标准更容易被他们记住和运用。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并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文本进行谋篇布局,尝试进一步的写作。
  四、分层设计写作,降低故事写作的难度
  在学生的正式写作环节,由于教师已经创设过“故事展”的情境,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写作状态。出于对学生差异性的考虑,教师设计了两个写作任务:其一,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根据教师绘制的故事导图完成乌鸦喝水的故事写作;其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自主绘制新的思维导图,开展新的故事写作。由此,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体验到“写”的乐趣。以下是班级某位学生根据故事导图所写的文章,故事导图如图1。
  On a hot day, a thirsty crow was looking for some water to drink.
  He looked everywhere. But he couldn’t find any. “Oh, I am thirsty.” The crow said. After searching and searching,the crow finally found some water in a bottle. “Oh, water!” The crow was happy. He wanted to drink the water. But when he put his beak in the bottle, he couldn’t reach the water. “Oh, how can I drink the water?” The crow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came up with an idea. He picked up some stones and put them into the bottle and the water went up.
  Finally, the thirsty crow got enough water. He wasn’t thirsty anymore.
  學生在故事导图的引导下,明白了谋篇布局的方法;在支架的帮助下,明确了可以写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在“说一说”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表达经验得以激活。在此基础上,新的写作技能和策略也得以建构。有了之前的“说一说”的环节,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储备被激活。
  五、开展作文点评,优化故事写作的质量
  作文点评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看和写的能力,还能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一篇好的作文,如何对作文进行批改和合理的改善。因此,学生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的批改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必不可少。
  (一)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批改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写作标准,在了解作文结构、内容和语言的基础上,将规则细化为以下几点:故事是否有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否借鉴教材中的语言?故事情节是否完整?人物描写是否恰当?是否使用正确的时态?是否选择恰当的词汇?是否使用正确的标点?
  明确了标准后,教师先进行批改,并适时追问,让学生围绕故事导图展开思考和评价:What’s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eginning? Can you try to begin the story in different ways?由此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要点,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对于学生在文章中用到的好词、好句,教师进行圈画并写上表扬性的批注,如“Excellent!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 I like this sentence.”等,对学生进行鼓励。
  (二)生生互评,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初稿之后,教师除了让学生关注自己所写文本的质量外,还让他们从别人的文章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如从结构、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对他人的文章进行评价,并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从同伴身上学习,又能得到来自同伴的肯定,写作信心进一步增强。在互评环节,学生需要完成评价量表,对他人的文章进行评价,并根据他人的批注再进行修改,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平,离不开长期的指导和训练。故事写作教学是写作课的一种,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要精心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写作的内容,习得故事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文胜.译林版《英语》写作板块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6).
  [2]倪红娟.依托教材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富民小学   225200)
其他文献
在教学重叠问题时,教师常常直接提出“两项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去掉重叠部分。但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而是成人的思考结果。怎样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叠问题呢?可以引用以下素材。  【材料1】  有一天,小明跑去理发店:“叔叔,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吧!”理发师可开心了。这时候又听见:“兄弟,有空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呀!”理发师更开心了,今天生意可真好!吱
期刊
加强沟通联系,实现意义建构,是探究性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常见习题后,可尝试从单元整体内容进行思考,设计前后有联系的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迁移,稳步进阶.
促进儿童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教育的追求方向.“童创”项目校本课程以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为核心宗旨,以学生的原有经验、生活实际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融合各科课程展开.课程的开发经历了“着力”“聚力”“发力”三个阶段,形成了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摘 要】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聚焦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专题研究组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学者。问题提出的情境可以是来自于数学学科的数学情境,也可以是来自学习者熟悉的真实世界的现实情境,这在本次ICME会议的相关研究中均有涉及。各国的研究启发了后继研究者对问题提出的情境设计:无论是数学情境还是现实情境,都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理解与认知;尽可能地创设真实世界的情境
教学中发现,由于选取的单位“1”不同,用分数表示教材中同样的一幅图时,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在对分数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先用集合圈加标示的方式标明单位“1”,再用分数进行表征的教学微改进.调查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识别单位“1”所指的区分,深入理解真假分数不同的表征方式.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几何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几何表象、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活动等具体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几何概念;表象;空间想象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近30%的学习内容与这一领域相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图形与几何一方面是
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材内容和课后常见作业的分析,基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中的原有习题进行改编,设计了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更开放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主动联结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
“平移”是“空间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帮助学生从距离、方向两个维度来理解平移。  一、在“按要求画图”中认识方向和距离  1.方向确定,平移后位置不唯一  (1)画一画:三角形ABC向右移动后出现的新三角形A′B′C′。  (2)说一说:三角形ABC怎样移动可以得到三角形A′B′C′。  (3)比一比:都是向右平移,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位置会不相同?学生对比作品后发现,新得
期刊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并不容易,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  一、给算式分类,揭示方程概念  1.教师呈现几个算式并提出任务: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式子分类,可以怎么分?  ①20+30=50 ②4x=360 ③40+25120 ⑤70+90=100+60 ⑥30+x=100  学生可能会先把它们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 要】课堂乐器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进行艺术实践、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多年的葫芦丝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优化葫芦丝教学。实践证明,借鉴柯达伊教学法,巧用手势、借用教材、活用创编,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乐器教学;葫芦丝;柯达伊理念;创造力  课堂乐器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