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探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老师,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和学生实际的信息技能间的差距所困惑。本文通过对教学现状、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分析,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重组教材等方法是解决这一困惑的较好思路。
   关键词: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 教材使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我县是一个山区小县,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升学考试不考,学校的硬件条件跟不上,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不开设。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也是形同虚设,基本上是让学生在教室中自习,一个学期接触电脑的机会难得有一次。试想,这种状况下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好吗?多数农村学生到初中毕业时,信息技术水平几乎还为“零”。
   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关照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对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的学科知识不再进行低水平重复,不再进行单纯的软件操作,而是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进一步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三、思考和研究
   新课程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从以前单纯的软件操作到现在的信息技能的综合、全面的培养,而农村高中多数新生信息技术水平几乎还为“零”,这就存在了“断层”现象。在三年时间里,若要把信息技术水平几乎还为“零”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合格信息素养的公民,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笔者认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解决这些问题一种好方法值得探究。
   1.立足学生实际水平、认知规律,补充、删除、调整教材内容
   我们在备课时,都有两个必备环节,一是学情分析,二是教材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就能明白自己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结构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对于教材,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该补充的补充,该删除的要删除,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调整。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节时,教材紧扣新课程理念要求,示例内容简单,却囊括了文字的排版、流程图、结构图和表格的操作。教材面向的是各地区的学生,编者认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习过Word等字处理软件,有了一定的基础,认为“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在高中没有必要单独列出。所以,应从“非零起点”出发,而不是“零起点”出发。这就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多数农村学生是初次接触Word字处理软件。在教学时,笔者参照以前的老教材,对Word软件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编辑技能进行补充,从“零起点”出发,并结合新教材的知识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立足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更改教材中的操作示例和任务
   “信息技术教科书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适度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这是新课程教科书编写建议。教材是面向各地区的学生,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实践经历。因此,要立足我们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改教材中不合适的操作示例和任务。
   例如,在学习“数据信息的加工”一节时,教材所用操作示例是“本校学生吸烟情况调查结果”,这个示例我们学校没做过调查,也很难调查,对于我校学生是不合适的。因此,笔者在教学时把操作示例改为“XX班学生成绩统计表”,“XX班”就是正在进行教学的班级,且成绩表也是该班刚刚月考的成绩,学生一看自己的成绩就在上面,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看到表格中总分、平均分、及格率、排名等各项指标,都惊叹该软件的功能,学习兴趣自然得以激发。教师再适时对学生提出要求:期中考试的成绩表也要你们来完成。结果,在讲解该操作示例时,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操作。
   3.立足家庭、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简化或替换教材中的任务设计
   前面提到,由于我县是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小县,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经费投入很不足,且基础设施落后,学生底子又薄。所以在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时,要立足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简化或替换教材中的任务设计。例如,在学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一章中的“网络的规划设计”一节时,有一个问题:“张家伟一家三口人,有三台电脑,只装了一根宽带线,如何让三台电脑同时上网?”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任务,应让学生参与实践,但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中根本没电脑,即使在县城的学生,家中也只有一台电脑,况且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要让学生独自实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教学时,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化,设计了一个在机房就可完成的任务:“提供接通因特网的网线、一台较好的电脑(老师用机)、两台学生电脑、一个交换机、若干条已做好水晶头的网线,请你们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组建,让三台电脑同时上网。”这个任务中所用到的硬件材料,都是机房现成的,软件资料电脑上也安装有。学生通过教材上的介绍和平时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大多数都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样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
   4.依据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来安排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关注的、时代性强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例如在学习“网络信息检索”一节时,教材上用的操作示例、活动设计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设计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活动,分别是“搜索神州七号发射的时间”“搜索我国航空母舰建造的相关情况”“搜索智利地震的最新情况”。这三个活动都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连以前从没上过因特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效果非常好。又如,在“学习信息技术与青少年”这节时,教材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而这些理念的东西太笼统了。笔者就在教学时,补充了学生最近最关心的几件事,其中之一就是高一年级两个学生家长受到手机网络陷阱的伤害,被骗走几万元钱的事。骗子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获取了家长和孩子的详细信息资料,致使家长相信了骗子的话,最后上当受骗。这些事例让学生深有感触,更能够提高信息的安全意识。
   四、总结推广
   经过几年的总结积累,笔者把平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成果写进了校本教材,笔者和同事们都感到,使用这种校本教材,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效果也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教材是可变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正确认识新教材。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创造性地优化重组教材,是教学实施的关键之一。我们只有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创造性地去使用、开发教材,并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把进入高中时信息技能几乎为“零”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石城中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尽管猫奴总被打造成对喵星人掏心掏肺,对感情投入完全不求回报的“抖M”角色。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城市太大、交通太差、人情太冷、说爱太难的这些年里,还好
一天晚上,斯坦鼠出来散步,突然发现墙上贴(tie)着一张纸。哈哈,原来是顿顿描写给他的:斯坦鼠:是不是你又偷吃了我的金枪鱼拌(ban)饭?我奉(feng)劝(quan)你别再奉行“鸵鸟政(z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简介2004年,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植根于镇江新区这片东依巍巍圌山,北滨滔滔长江的沃土,一群爱好文学的阳光少年,相聚在“有江南的小黄山
一、问题的提出 经研究,反射体材料的电阻率越小,反射体反射的能量就越大。铝是具有较小电阻率的材料,但价格昂贵,而且在空气中又易氧化,时间长了就会影响用其制作的天线的
嗨!欢迎你来到“杨鹏科幻教室”,我是科幻作家杨鹏,请大家打开电脑,戴上VR眼镜,惊险神奇酷毙的科幻探险就要开始了!当你戴上VR眼镜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一股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在
【案例】笔者前段时间听了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其中甚感以下教学环节精彩异常,现摘录如下:生: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好戏在热闹中开场。” [Case] ​​Some time
很多人都喜欢穿白色的衣物。可是,白衣服容易发黄。这里介绍一些民间保养白色衣服的偏方。1.脱脂牛奶:在洗白色丝织物前用脱脂牛奶泡一下,或最后一次漂洗时在水里加2汤匙牛奶
要问我最喜欢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就是我的女儿,因为她在我的眼里,永远不寻常。记得女儿刚学会走路时,我闲来无事,突发奇想,想让她锻炼得像我一样强壮,赢在人生的
案例:四年级的某班,是全校有名的调皮班,纪律差,学风差。我主动向校长请缨,接下了这个班。满以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采一个全新的转变,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在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