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花儿≠西北一般民歌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出、出版、宣传花儿首先要认识花儿
  保护花儿,首先要认识花儿。对花儿认识得越深刻,保护的自觉性就越强。要组织花 出,出版花儿书籍和花儿音像制品,宣传花儿作品和花儿歌手,更要认识花儿,因 出、出版、宣传花儿就是向观众、读者、听众介绍花儿、传播花儿知识,同样有个导向问题。其中若出现舛误,对于不了解花儿的人来讲,就会把“非”当成“是”,将假花儿当成真花儿 出、出版、宣传花儿要讲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客观地、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一)花儿的属性——野性
  从民歌分类学的观点来审视,花儿属于山歌一类,而且不是一般的山歌,是特殊的山歌,在民间叫野曲、野山歌、野花儿。属于小调一类的家曲、村镇小曲,像宴席曲、菜曲儿、酒曲、婚礼曲、社火曲等不能纳入花儿的范畴,不能认作花儿。花儿的野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民间歌手所说的花儿“长溜子”就是这种特点,“长溜子”型的曲调是花儿曲调的典型形式,如各种河州令。在花儿里,还有一种曲调并不那么悠长,节奏并不那么自由的“短溜子”型的花儿曲调,如河州花儿《二梅花令》。
  二是唱词内容大多是在家里不能说或不好说的“心上的话”、“情话”。
  三 唱形式上一般是高腔。这不仅是为了把歌声传得更远的需要,同时也是歌者宣泄胸中郁闷的心理所使。花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高腔是洮岷花儿南路《啊欧怜儿》的唱腔, 唱声音尖似“扎刀”,形态如“挣颈红”之状。
  四是花儿唱词的情歌内容 唱的高腔形式及传播这种情歌内容的传统音调在人们脑海里种下的成见印象,决定了花儿 唱环境以前只能是在野外。由于花儿是山里的野曲,不能在村庄里唱,不能在家里唱。正如一首河州花儿里唱的:花椒的树儿上你嫑上,你上是剌芽儿挂哩;庄子里到了着你嫑唱,你唱是老汉们骂哩。
  同样,由于花儿大多是情歌,不能在亲戚们、长辈们、姊妹们、孩子们跟前唱。流行于西吉的一首花儿就这样唱道:青铜嘛锁子者八匹簧,锁子里有铜器哩;这一个唱了是再不能唱, 庄子上有亲戚哩。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大批的农民工进城,野曲花儿也被带进了繁华的城市。民工们除了偶尔在工地上、马路上随口哼唱几句花儿外,还自发地形成了相聚在一起漫花儿、品花儿的场所。尽管花儿 唱环境现在比过去宽松多了,但它在一些人的记忆中毕竟是野曲,是情歌调子,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场合还是不能随便唱的。
  (二)花儿的个性——奇特
  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部分地区的野山歌,传唱于汉、回、藏、土、蒙、东乡、保安、撒拉、裕固等九个以上的民族之中,基本上都用汉 唱。花儿从孕育、发展到基本定型的过程,是传唱地区的本土文化与传唱民族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千百年来,这里的农牧民,为生计而奔波的出门人,在广阔的田野牧场,在崎岖的山间小道,在漂浮的筏子上,用情感与智慧创造出了最能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歌曲——花儿。花儿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和无数歌手的打磨,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唱词及传统曲调,形成了有别于一般民歌的独有形态。花儿是这一特殊山歌的总的概念。由于产生地域、表现风格、结构形式的不同,它又分为洮岷花儿、河州花儿、六盘山花儿三个类型。洮岷花儿还可细分为洮州花儿(北路)、岷州花儿(南路)两种。河州花儿也叫河湟花儿。六盘山花儿也叫泾渭花儿、关陇花儿、山花儿、土花儿、干花儿。
  1.洮岷花儿
  洮岷花儿是花儿中比较古老的花儿品种,“洮”指古洮州(今临潭县),“岷”指古岷州(今岷县),主要流行于洮河中上游一带的汉族、藏族、回族之中。洮岷花儿的唱词,每句以七个字、单字尾为基本形式,一首有二句、三句、四句、五句及五句以上等多种结构,尤以三句式显其独特。如:沙石|河滩|洗麻线,我的|心好|你没见,刀子|拿来|劐开看。
  洮岷花儿唱词也有一句多于或少于七个字的,少于七个字的如莲花山调中的“三字对”句子:杆两根,四根杆,尕妹就像线杆转,我像一桄乱麻线,左一缠,右一缠,缠着容易绽(chàn)着难。
  2.河州花儿
  河州花儿是花儿中流行最广传唱民族最多的花儿品种。其唱词最基本的句子组合是四句式,六句式及其它多句式都是在四句式基础上的发展变化。四句式最常见的是奇句三音步九个字,单字尾;偶句三音步八个字,双字尾。如:太子山|高了是|雪压了,灵芝草|搭不起|架了;尕妹妹|活的个|人大了,阿哥们|搭不上|话了。
  河州花儿唱词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折断腰式,即在四句式唱词的一二句之间、三四句之间分别加一个或几个短句,这个短句唱词叫腰句。下例是两个长句间加一个短句的折断腰式:房檐上抱下的鸽子窝,咕咕地叫,公鸽子偎着个母鸽;一晚上想你者没睡着,门槛上坐,满天的星星嘛数过。
  3.六盘山花儿
  六盘山花儿流行于六盘山及六盘山周围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回族等民族的农牧民创造的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花儿。它形成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洮岷花儿、河州花儿的一些表现形式,同时也受到了“信天游”、爬山调,甚至山西山曲的某些影响。唱词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它既有洮岷花儿句句单字尾的结构形式,又有河州花儿奇句单字尾偶句双字尾的结构形式,还有与这两者不同的其它结构形式。六盘山花儿的三句式,句尾有“单单单”、“单单双”、“单双单”、“单双双”多种结构形式,“单单双”的如:你这个|姑娘|十七八,梳上个|油头你|绾翠花,你把哥的睛|耀(rào)麻。
  四句式句尾,除有洮岷花儿式的“单单单单”结构和河州花儿式的“单双单双”结构外,“单单单双”、“单单双双”、“单双双双”、“双双双双”等结构形式也时有出现。下面这首花儿句尾是“双双双双”结构的,句中的叠音词运用亦是六盘山花儿的特点之一:红热头|晒着|花瓣瓣|开哩,蜜蜂儿|采花者|扎在|心里;半夜里|凉着|花瓣瓣|合哩,不见者|小哥哥|急死|人哩。
  以上简要谈了三类花儿唱词的基本特点,辨别一首民歌是不是花儿,唱词只是衡量的标准之一,更重要的还要看曲调。花儿有许多传统曲调,这些传统曲调彰显着花儿的音乐特性。花儿传统曲调的名称,不同类型的花儿民间有不同的叫法,洮岷花儿叫“调”,河州花儿叫“令”,六盘山花儿歌名是啥就叫啥。洮岷花儿的传统曲调大约有二十多个,北路以莲花山调为代表,南路以《啊欧怜儿》为代表。河州花儿的传统曲令有上百个,以各种河州令(大令、二令、三令等)为代表。六盘山花儿的特色曲调有几十个,以《放羊山歌》调为代表。
  二、花 出、出版、宣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有的把民间小调当做花儿
  民间小调,也叫小曲、家曲。旋律运行婉转平稳,大跳较少;节奏紧凑,曲中长音不多。唱词结构比较规整,内容涵盖面广。表现手法上,常以数字结合时节、结合人物及人物的行为方式、结合事物层层展开,多是一曲多段的分节歌形式 唱地点,或在家中,或在村子里、镇子上。就抒发思念之情的人与环境来看,花儿往往是外面的人(出门人)想屋里的人时唱的,小调则常常是屋里的人想外面的人时唱的。从唱词的长短与情节发展去审视,花儿的唱词一般较短(本子花儿除外),情节上多是“未完成式”(每每是单相思或单方面的埋怨、悔恨);小调唱词一般较长,情节上多是“完成式”(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过程)。由此可见,小调在许多方面都跟花儿有所不同,然而,在花儿 出、出版、宣传中,有时却将一些民间小调当做花儿来介绍。常见的有:《山丹红花开》、《吆骡子》、《人尖子》、《花花尕妹》、《刮地风》、《上北山》、《放风筝》、《织手巾》、《扬燕麦》、《摇一摇》、《五对花》、《十对花》、《十盏灯》、《送大哥》、《马五阿哥》、《世上的穷人多》、《色里红巴》等。在这些民间小调中,唱的最多的就是《山丹红花开》。有的歌手把它作为花儿的代表曲目,向西北观众 ;有的把它的唱词作为花儿经典唱词 员用多种戏曲曲调唱,以示宣传西北花儿;有的媒体把它作为花儿灯谜,请观众猜答……《山丹红花开》是个分节歌,每段唱词末尾以衬句“山丹红花开”收束。唱词分两类,一类是单字尾的传统唱词,另一类是新填的单双字尾交替的河州花儿格式的词。而现在作为花 唱的全是单字尾的传统唱词。传统的《山丹红花开》是一首比较长的叙事歌,从“尕妹妹的大门上浪三浪”开始,到“听说尕妹妹病下了”,再唱到给尕妹妹买果子称冰糖,以至后来请裁缝缝衣裳,请木匠做棺材,请阴阳看坟园,到最后他也跳进棺材结束。有的版本的唱词,在唱了“高高山上盘盘路,X家的女娃子摇钱树……”后,接着三段都以“野鸡”为起兴,质问女娃子的“扁簪子”、“银镯子”、“红裙子”谁买的?还有的版本按情节先后将上两个版本的内容串编在了一起。现在唱第一种版本时只唱一二段,唱第二种版本时只唱后三段,且不是质问,而是我给我的尕妹子“打簪子”、“打镯子”、“扯裙子”,唱词的内容省略了,人称变了,人们对它的原本含意模糊了,淡化了。传统唱词的《山丹红花开》,《中国民歌》以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宁夏卷、新疆卷都把它列入小调类,个别“民歌集成卷”和民歌集把它列入花儿类,是因填的词是河州花儿格式。《吆骡子》的曲调有羽、商、角三种调式,不论哪一种,在甘、青、宁各省区的“民歌集成卷”和其它民歌集里,没有一个本子是列入花儿类的。《人尖子》是一个有引腔的三拍子节奏的曲子。由 唱歌手的族别不同、唱词内容不同,这首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族属和名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其他文献
多年来,兴山县教育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教育宣传工作思路,注重营造一个好氛围,武装一批好队伍,建立一套好机制,推出一批好作品,唱响了山区教育的好声音。  内引外联,营造一个好氛围。将教育宣传工作写进每年的工作要点,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解决制约教育宣传工作的相关问题。教育局每年落实教育宣传专项资金3万元以上,用于设施设备的更新及骨干通讯员的奖励。积极争取县委宣传部
儒布,这个名字对于蒙古族音乐界来讲,早已是一张不朽的王牌了。2012年9月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以及北京十月天传媒携手承办的“‘草原之魂’——永儒布交响作品音乐会”奏响北京音乐厅。早在23年前的1989年,永儒布就作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作曲家率先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他的交响作品音乐会。如今,先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不辞辛劳地冲在创作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熏于2010年9月24日至26日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70多所高校和教学研究单位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8篇,艺术歌曲(指定体裁)33首。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高师和声理论与教学研究,除此以外,作曲技术理论的其他方面也有广泛涉及。  一、关于和声及其他作曲技术理论  1.高师
“报刊”是近代西风东渐以来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而在“救亡”、“启蒙”背景下所产生的近代音乐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乐教”理念的继承,又呼应着新时代的各种脉动。所以,音乐栏目或一些有关音乐的题材就成为晚清报刊特别愿意刊载的内容。经过百来年的战火和社会动荡,近代音乐文献留存下来的部分已经不能充分展示近代音乐发生的原貌。因此,检索近代期刊中的有关史料就成为研究者还原历史现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笔者在翻
2008年10月28日,由重庆交响乐团、重庆市歌剧院自主创作、排演的大型交响音乐会《太阳之子》在重庆隆重上演。   作为“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巡演的第十场,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兼副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副主任覃志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等领导、专家到场观看演出。重庆本市市民对这场音乐会也给以极大关注。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十分欣喜于能在自家门口
对于马思聪的研究,迄今为止比较集中于他在1967年离国之前,其缘由自然因相关资料不难寻觅。而其后直到他去世,由于相当长的时间里,马思聪作为一个“叛国投敌分子”的身份,及对外处于消息封闭、即便有稍许信息传来人们也处于讳莫如深的状况,使得人们对他晚年的事像了解颇为困难。虽在他获得政治“平反”的1985年后,马思聪一度重返国人的眼帘,但在其间林林总总的干部、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的大潮中,它仅有稍纵即逝的
一转眼,杨立青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他的音乐文章,仍将激励年轻一代继续攀登艺术高峰。这里,实录2013年6月23日上海东方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纵横经典”栏目《杨立青》专题,以为纪念。  毕祎: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教授{2},来跟我们一起追忆我们的一位先辈,也是这个月{3}刚刚离我们而去的杨立青教授。钱老师你好!说起这个事情我们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然而,有一类孩子,却被人们称为“缺萼的花朵”。在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位从教21年并且在特殊教育岗位默默奉献了七个春秋的女教师,是这群特殊孩子的班主任。七年来,她教这些孩子说话、走路、穿衣,教他们写字、读书、画画,让他们变得坚强、自信、阳光。她用博大的爱呵护着一个个“残缺”的生命,守望着生命的花开。她就是保康县首届“保康名家”获得者、县特校副校长、培智二年级班主任张加荣。
2009年9月11日至15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了“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会议,20多位日本学者与30余位本土学者共享盛会。这个已经延续了十六年的、高规格国际音乐学术会议,是以促进中日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为宗旨的定期学术交流平台。十几年的历程,为中日两国的音乐学研究以及中日两国音乐的比较研究,贡献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本次会议又收获了中日两国学者的52篇优秀研究论文,其研究领域涉及中
首次见到《中国新音乐年鉴2009》(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钱仁平主编。本文中以下简称《年鉴》,其他年鉴则使用全称以示区别),是在2011年5月北京现代艺术节期间,那时该书刚刚出版,还带着油墨的清香。笔者立即被该书独到的学术眼光、“及时”的选题和精美的装帧强烈吸引,在北京的宾馆里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一气读完全书,受益匪浅。至2012年5月,《年鉴》2010卷如期出版,总页码竟达550页,比200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