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D45α对动物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改善肉品质的关键。金华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与长白猪相比,它具有肉品质性状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等特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芯片等技术筛选得到金华猪和长白猪的品种差异基因GADD45α(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α),其在金华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长白猪。但是,GADD45α是否能够调控脂肪沉积特别是肌内脂肪沉积还鲜见报道。目前仅有猪GADD45α基因序列的克隆,但关于猪GADD45α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另外,研究表明GADD45α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表达,但是对于GADD45α在不同类型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猪和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GADD45α与脂肪沉积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其超表达和干扰载体,并结合GADD45α敲除小鼠模型,从细胞、组织和动物整体水平研究GADD45α对不同类型脂肪细胞分化聚酯、脂肪沉积和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 GADD45α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研究本实验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挖掘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发现在金华猪背最长肌中GADD45α的表达显著高于长白猪。进一步验证发现,GADD45α在高肌内脂肪含量的品种猪(金华猪、莱芜猪)肌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肌内脂肪含量低的瘦肉型品种猪(长白猪、杜长大)。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肌内脂肪含量的品种牛的基因表达谱也发现GADD45α在高肌内脂肪含量的品种牛(荷斯坦奶牛-弗利塞奶牛和赫里弗德肉牛)肌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肌内脂肪含量的瘦肉型品种牛(利穆赞牛),提示GADD45α可能和牛肉大理石纹相关。GADD45α在高肌内脂肪含量的肌肉组织(腰大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肌内脂肪含量的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趾伸长肌)。上述结果提示,GADD45α的表达与肌内脂肪沉积呈正相关,推测GADD45α可能影响肌内脂肪沉积。试验二GADD45α对脂肪细胞分化聚酯的影响研究为了探究GADD45α基因在脂肪沉积和代谢中的功能,本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猪、小鼠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以及小鼠棕色前体脂肪细胞,探究不同类型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的GADD45α表达规律及其与脂滴沉积的关系,并进一步构建GADD45α超表达和干扰载体,探究GADD45α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聚酯的影响。结果表明,GADD45α在分化后的猪肌内和皮下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在小鼠肌内、皮下和棕色脂肪细胞中也得到相同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超表达GADD45α可以显著增加猪、小鼠肌内和皮下脂肪等白色脂肪细胞中的脂滴积累,促进小鼠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沉积并上调脂肪合成基因Pparg、Leptin、Adipoq和Fabp4的表达;干扰GADD45α可以显著抑制猪、鼠肌内脂肪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滴沉积,减少小鼠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沉积并下调脂肪合成基因Pparg、Leptin、Adipoq和Fabp4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GADD45α可以正向调控肌内脂肪、皮下脂肪和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聚酯。试验三GADD45α敲除对脂肪组织发育及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本实验利用Gadd45a-/-小鼠模型探究GADD45α对脂肪组织发育和糖脂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ADD45α敲除显著降低了小鼠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对其它非脂肪组织的重量影响不大。Gadd45a-/-小鼠iWAT中脂滴较小,细胞体积变小,出现一些多室脂肪细胞;GADD45α敲除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可显著上调iWAT中棕色化特异基因Ucpl和Cidea的表达,下调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parg和Adipoq的表达;GADD45α敲除促进了 iWAT的线粒体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同时发现,GADD45α敲除促进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增殖,上调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基因(Ucp1,Pgc1a和Prdm16)和线粒体标记基因(Uqcr10,Cox5b,Cox7a和Ppara)的表达;线粒体染色、透射电镜及线粒体复合物蛋白检测结果表明GADD45α敲除影响线粒体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上调UCP1和PGC1α的表达增加机体产热,提示GADD45α敲除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发育并促进能量代谢。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表明,Gadd45a-/-小鼠具有更好的葡糖糖耐受性;胰岛素敏感实验结果表明,Gadd45a-/-小鼠表现出更好的胰岛素敏感性。为了进一步研究GADD45α敲除对全身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利用代谢笼测量小鼠的摄食率、能量消耗、热量生成和行为活动。结果表明,GADD45α敲除显著增加小鼠摄食量、促进小鼠的行为活动力、O2消耗率和CO2产生率,增加机体产热。高脂饲喂条件下,Gadd45a-/-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体重差别不大,但Gadd45a-/小鼠的摄食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且脂肪重量显著降低,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变小。在高脂饲喂条件下,Gadd45a-/-小鼠具有更好的葡糖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表明GADD45α敲除可抵抗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上述结果提示,GADD45α敲除可以显著抑制皮下脂肪等白色脂肪组织的发育,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促进棕色脂肪细胞增殖,促进机体糖脂代谢。试验四GADD45α调控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聚酯的分子机制研究本实验利用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沉淀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 GADD45α调控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聚酯的分子机制。利用shRNA慢病毒成功构建稳定转染的GADD45α敲除细胞系,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晶紫染色和细胞生长检测等实验结果表明,GADD45α敲除显著促进棕色脂肪细胞增殖,GADD45α超表达显著抑制棕色脂肪细胞增殖。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GADD45α超表达后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生长负调控、细胞周期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5,Ccnb1,Cdkn1b,Cdkn1c,Cdkn2a,Cdkn2b,Cdkn2c和Cdk5rap2)和细胞增殖标志基因(mKi67)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ADD45α敲除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棕色脂肪细胞增殖。GADD45α敲除抑制PPARy表达,GADD45α超表达促进PPARy表达,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逆转GADD45α敲除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GADD45α均与PPARγ蛋白相互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沉淀实验进一步表明,GADD45α通过与PPARγ互作增强其转录活性,调控下游Fabp4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GADD45α调控细胞增殖的机制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介导;GADD45α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聚酯的机制是通过与PPARγ互作并上调PPARγ的转录活性上调下游靶基因Fabp4的表达及脂肪细胞分化聚酯。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系统阐明了 GADD45α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及其在调控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发育、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揭示了 GADD45α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聚酯的作用机制,为靶向调控脂肪沉积、调控肉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肥胖病等人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家畜的健康生长以及饲料营养的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是提高家畜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一。唾液腺可以分泌多种类型的生长因子、消化酶以及消化辅助因子,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唾液腺中表达有助于动物生长和营养消化的目的蛋白,因此,研究唾液腺蛋白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有望应用于畜牧生产。Leg1(Liver-enriched gene 1)是一个在多种脊椎动物间保守存在的分泌蛋白。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率先对小鼠中的Leg1
幼龄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决定了反刍动物长期的生长性能。其中,开食料采食和断奶是幼龄反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开食料适应性与断奶期间的生长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幼龄反刍动物能否健康发育。瘤胃是固体饲料消化的重要器官,其自身的器官发育和瘤胃中微生物的定植是瘤胃消化利用开食料等固体饲料的基础。因此,调控瘤胃微生物定植过程可能促进开食料消化并缓解断奶应激。本研究通过新鲜瘤胃液移植的方式,探究了移植的时间点、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世界性分布的单细胞专性寄生虫,感染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其广泛传播不仅引起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也造成流行区域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弓形虫感染宿主后可引起慢性感染,以缓殖子组成的休眠包囊寄生于宿主体内,当宿主免疫低下时,休眠包囊活化,弓形虫以速殖子的方式开始增殖,引起急性感染,严重情况下造成宿主死亡。目前虽然有药物可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感染,但尚未有药物可以
猪的脂肪沉积是影响猪经济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效率、猪肉品质、繁殖性能和抗病力等,从而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深入了解脂肪沉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改善猪体脂的合理沉积,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猪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决定了猪的体脂沉积,脂肪细胞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对脂肪细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复杂的乳腺综合性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巨大威胁。乳房炎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致病菌共同引起,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所有病原体的40%。大肠杆菌是主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通过细胞壁内毒素脂多糖(LPS)引起乳房炎并诱发级联炎症。蛋氨酸二肽(Met-Met)是一种功能性小肽,在奶牛乳蛋白合成以及胚胎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已被阐明,但其是否具有缓
MicroRNA(miRNA)是一种由内源性基因编码的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3’UTR)特异性互补结合抑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miRNA在胚胎着床期的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哪些miRNA在着床期发挥调控作用尚不清楚,miRNA调控胚胎着床的分子机制尚待解析。本研究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RNA测序法挖掘妊娠第一天(D1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一种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皱胃中的吸血性寄生虫,在我国呈广泛性流行,给中国的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抗蠕虫药物对于捻转血矛线虫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近年来耐药株频繁出现,增加了该病防治的难度。线虫生命调控关键基因作为新型药物靶点的筛选及抗蠕虫药物开发是目前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的重要研究方向。蜕皮是线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经的生命过程,当该过
长链脂肪酸是饲料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其一方面可以作为机体高效的供能和储能物质,另一方面能够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构成生物膜结构,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肠道健康和机体免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畜牧生产中,长链脂肪酸可以改善商品猪的生长性能,对仔猪断奶阶段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影响长链脂肪酸促生长效果的因素和机制还不明确,长链脂肪酸的肠道吸收机制尚无定论。因此,针对长链脂肪
重金属镉是常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具有明显的雌性生殖毒性。镉污染不仅会损害禽类繁殖系统,降低生产性能,还会在蛋中累积,对禽类的胚胎发育,以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研究首先研究饲粮镉污染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镉对蛋鸡的生殖毒性作用及其机制。通过研究镉污染对机体钙稳态及蛋壳腺参与蛋壳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镉影响蛋壳质量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镉污染对肝脏损伤及脂质
家禽卵巢中早期卵泡的发育与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之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通讯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而且还可以调节细胞的迁移、分化和有丝分裂。细胞因子包含很多种类,各种细胞因子经由旁分泌或自分泌以及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信号通讯对卵泡形成发育产生作用:调控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激素分泌和其他细胞因子生成等。而细胞因子参与家禽早期卵泡生长发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