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胶囊对RA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表达水平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次研究是为了探究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候的监测判定疗效,并且通过检测治疗前后黏附分子(ICAM-1、VCAM-1)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从黏附分子角度探究XFC治疗RA的可能作用机理。2方法2.1理论探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并阅读有关书籍,寻找ICAM-1、VCAM-1与RA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脾虚之间的关系,寻找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2.2临床研究2.2.1 RA患者与健康者相关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探究:从我院选择20例健康人作对照,它们全部都来自体检中心,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检测两组ICAM-1、VCAM-1、TNF-α、IL-1β。2.2.2 XFC治疗RA临床疗效研究:选取60例均符合2010年ACR/EULAR联合推出的RA分类诊断标准的RA患者,时间从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新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AM-1、VCAM-1、RF、CCP、ESR、CRP、DAS-28、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1)ICAM-1、VCAM-1与RA密切相关;(2)TNF-α、IL-1β与RA密切相关;(3)RA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与中医学“脾虚”证候联系密切;(4)从脾论治是RA的关键治法之一。3.2临床研究结果3.2.1RA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CAM-1、VCAM-1、TNF-α、IL-1β、免疫实验室指标的比较:ICAM-1、VCAM-1、TNF-α、IL-1β水平RA患者都比健康人高(P<0.01);免疫指标RF、CCP、IgG、CRP、ESR也是RA组高;但是C3、C4、IgM、IgA水平两组差别不大(P>0.05)。3.2.2RA组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水平与其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RA组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水平与TNF-α、IL-1β的相关性研究:P<0.01,ICAM-1、VCAM-1与TNF-α、IL-1β呈正相关。(2)RA组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水平与血清免疫血指标、DAS-28的相关性研究:ICAM-1、VCAM-1均与RF、DAS-28、CRP、ES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IgG、IgA、IgM、C3、C4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ICAM-1与CCP呈正相关(P<0.05),VCAM-1与CCP无相关关系(P>0.05)。(3)RA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与免疫实验室指标、DAS-28的相关性研究:TNF-α、IL-1β与RF、DAS-28、ESR都是正相关(P<0.05或P<0.01),与CCP、IgG、IgA、IgM、C3、C4都没有相关关系(P>0.05);TNF-α与CRP正相关(P<0.05),VCAM-1与CRP不相关(P>0.05)。(4)RA组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水平与中医症候积分的相关性研究:ICAM-1与大便稀溏、关节肿胀呈正相关(P<0.05),与食后腹胀成负相关关系(P<0.05),VCAM-1水平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大便稀溏呈正相关关系(P<0.05);他们二者和晨僵、关节压痛、关节重着、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后腹胀都无相关关系(P>0.05)。3.2.3XFC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指标变化两组经过为期12W治疗,LEF治疗后总有效率83.3%,XFC治疗后总有效率86.7%,虽然XFC总有效率稍高于LEF,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1)新风胶囊对RA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水平的影响治疗后,两组ICAM-1、VCAM-1均下降(P<0.01),两组相比,P<0.01,研究组下降更明显。(2)新风胶囊对RA患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P<0.01),组间比较,P<0.01,研究组下降更明显。(3)新风胶囊对RA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DAS-28评分的影响治疗后,两组RF、CCP、ESR、CRP、IgG、IgM、DAS-28均降低(P<0.01),且研究组ESR、CRP、IgG、DAS-28下降更明显(P<0.05)。(4)新风胶囊对RA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治疗后,两组除晨僵、关节压痛较治疗前改善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中医积分都降低(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或P<0.01)。(5)新风胶囊对R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积分均改善(P<0.01),除心理功能积分和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外,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4结论(1)RA发病与外周血ICAM-1、VCAM-1表达水平相关;(2)RA发病与血清TNF-α、IL-1β水平相关;(3)RA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及TNF-α、IL-1β水平与中医“脾虚”关系密切;(4)“健脾化湿通络法”为RA的关键治法之一;(5)新风胶囊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与来氟米特相当;(6)新风胶囊能降低患者外周血ICAM-1、VCAM-1表达水平,且疗效优于来氟米特;(7)新风胶囊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血清免疫学指标(RF、CCP、ESR、CRP、IgG)及DAS-28,表明XFC能缓解RA患者疾病活动,可以延缓疾病进展;(8)新风胶囊能有效改善RA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说明XFC从脾论治,能有效改善RA临床症状;(9)新风胶囊能改善RA患者生活质量积分,提示XFC能改善RA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状态;(10)新风胶囊可能是通过抑制RA患者ICAM-1、VCAM-1表达,抑制细胞募集,下调TNF-α、IL-1β水平,抑制炎症,进而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炎症指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变化目的:气管滴注脂多糖(LPS)法制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观察3h、6h、12h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模型是否存在肺损伤程度差异。方法:1.大鼠分组及造模:3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3h组、6h组,12h组,每组8只。以LPS(2mg/kg)滴注大鼠气管复制ALI大鼠模型。2.指标检测:大鼠行为观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熨灸结合针刺对比单纯针刺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究熨灸结合针刺对原发性耳鸣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为熨灸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耳鸣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筛选6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熨灸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针刺治疗,不同的是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结束后按“角孙患侧-耳门患侧-听宫患侧-听会患侧-
第一部分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情况调查目的调查合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率及其合并情况。方法调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管理系统,年龄≧35岁,数据录入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对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档案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中医体质类型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结果共收集居民健康档案1875例,其中高血压前期人群为600例,发生率为(32.1%),
目的:通过收集就诊于施卫兵教授名中医工作室及门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案信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施教授治疗慢乙肝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施卫兵教授名中医工作室及门诊的慢乙肝患者且资料完整者,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出了746例病案,使用临床病例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对病案进行统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施教授治疗慢乙肝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蓉黄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血清分泌蛋白Dickkopf-1(DKK1)、分泌性糖蛋白-3a(Wnt3a)的影响,分析蓉黄颗粒治疗CKD-MBD的临床疗效,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角度探讨其治疗CKD-MBD的分子机制,为评价蓉黄颗粒治疗CKD-MBD进一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3例非透析CKD
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是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基底神经节亚区与全脑其他脑区之间有没有发生功能连接改变,并探讨这种改变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为研究肝豆状核变性神经发病机制发挥作用。方法:本课题招募了1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ilson,s Disease,WD)和24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首先利用功能磁共振采集所有被试的静息
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四子温肺汤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6MWD;血清IL-13、IL-1β、hs-CRP水平的变化,评价四子温肺汤辨治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2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四子温肺汤对痰湿蕴肺证COPD模型大鼠BALF中IL-13、MUC5AC的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
1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是腰背部僵硬疼痛,伴随脊柱炎症加重可出现脊柱强直、畸形。本病常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性,病因病机复杂,起病隐匿,针对该病的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炎症,一定程度上阻止骨质的破坏,但无法取得理想的疗效。祖国医学在防治AS上具有较大的潜力优势与鲜明特色,近几年,许多临床观察类研究开始注重证候表现及实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从临床症状、体征、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情况等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为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探寻合适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将最终纳入的50例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方治疗,3周为1疗程
目的:探讨电针对MCAO大鼠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以miR-210-3p及AKT/mTOR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3个时相(3 d、7 d、14 d)下电针对于miR-210-3p、AKT/mTOR通路因子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以期进一步阐述电针调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为揭示miRNAs作为潜在作用途径的脑缺血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16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