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的自燃特性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产煤大国,一直以来深受煤炭自燃的严重威胁。我国煤矿火灾事故中,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火灾占绝大部分。煤矿采区发生火灾紧急情况后,往往采取水封密闭采区,等火情稳定或消除后再重新启封采区。此时采区的煤被水浸泡形成了水化煤,而在采区启封疏放水过程中,水化煤脱水就相当于水化煤的饱和-风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其自燃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研究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中不同风干时间的自燃特性,对煤矿采区水封区域启封和透水区域的疏水以及采区防灭火技术等方面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马营煤矿的煤层地质特征与生产实际情况为背景,综合采用文献查询、实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含水率测试、孔隙比表面积与真密度测试实验,对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的含水率及孔隙率变化规律进行实验测试,得出原煤含水率以及水化煤不同风干时间的含水率及以风干过程中孔隙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水化煤在饱和-风干过程中会产生次生孔隙率。然后,通过色谱吸氧实验和程序升温实验,对不同粒径不同风干时间的水化煤样和相应粒径的原煤进行自燃特性实验,得出不同粒径不同风干时间的水化煤样在不同温度时的吸氧量变化规律以及CO、CO2、CH4、C2H4、C2H6、C3H8等标志性气体的析出规律。最后,通过TG-DSC实验,对不同粒径不同风干时间的水化煤样进行热重分析,得出不同粒径不同含水率的水化煤样对应的5个特征温度值T1-T5分别为吸附温度、失水温度、吸氧温度、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对应的自燃阶段可分为吸附增重阶段(T0-T1)、失水失重阶段(T1-T2)、吸氧增重阶段(T2-T3)、氧化分解阶段(T3-T4)、氧化燃烧阶段(T4-T5)5个阶段。通过计算不同粒径不同风干时间水化煤样在不同反应阶段的活化能,得出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对活化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活化能的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自然发火时间计算模型,得出不同含水率不同粒径的水化煤样自然发火时间。根据自由与多孔介质流体流动、多孔介质传递扩散、多孔介质传热等理论,对采场流场、采空区气体浓度场、采空区温度场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学推导,结合采空区热力学参数,建立采空区流场、浓度场、温度场及湿度场等多场耦合的饱和-风干过程中水化煤自燃的数值模拟模型,参考马营矿9104工作面煤样实验测试的物理参数,并将采空区水化煤含水率范围进行适当扩展,模型遗煤含水率分别为10、12、13、14、15、16、18%,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采空区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的自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了采空区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中不同风干时间对应不同含水率的采空区最大耗氧速率、CO产生速率、CO平均浓度、采空区最高温度、升温速率以及采空区自然发火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马营矿9104工作面采空区的防火临界水分为14%。该防火临界水分值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只适用马营矿9104工作面采空区,但该研究方法及模拟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通过对马营矿9104工作面的煤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9104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时布置钻孔放水,并对其采空区“三带”进行束管监测。得出涌水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一般为涌水前1.4~2.9倍,平均为2.45倍,最大氧化带宽度变为原来的2.9倍。这表明疏水风干过程中由于收缩应力的作用,使煤体产生了次生孔隙,使煤体破碎扩大和贯通漏风通道,漏风严重且颗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强吸氧能力等,提高了煤体的自燃危险性,因此,采空区过水一定时间后,采空区水化煤更易自燃,必须加强对水化煤的防火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尾矿问题。尾矿年排放量巨大,但利用率较低,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针对新华钼尾矿开展了“多矿物分离富集与高效洁净利用”研究,结合钼尾矿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可选性试验研究,确定了钼尾矿梯级加工利用的研究方案,实现了钼尾矿多矿物分离富集,并利用节能矿物的陶瓷原料-透辉石
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而瓦斯爆炸冲击波及火焰锋面可能会二次点爆其他位置积聚瓦斯,加速火焰锋面及冲击波传播,并能产生更高的超压,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实验研究瓦斯爆炸冲击波规律过程中也发现,冲击波在管道中传播呈非线性衰减,而1m3瓦斯/空气预混气体在1 atm、20℃、瓦斯浓度7%、电火花点火及无障碍物影响条件下激波传播6m依然具有引爆瓦斯的能量,为避免瓦斯爆炸诱导
刨煤机作为开采薄与极薄煤层的大型采煤设备,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直接影响煤炭的开采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刨煤机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生成了刨削深度修正系数及刨削速度修正系数的拟合公式。针对传统刨刀截割载荷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刨削深度修正系数与刨削速度修正系数对传统的刨刀三向载荷公式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刨煤
地震波在场地传播中产生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及衰减效应,这些效应随场地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酒杯型输电塔线体系具有柔性高、跨度大、非线性强以及空间耦联性突出等特点,使得地震有可能引发该结构体系多阶振型响应。抗震规范对此类空间结构,明确提出应按单点一致、多点、单向多点及多向多点输入进行抗震计算,多点输入时应考虑地震波行波效应等要求。因此,在考虑场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酒杯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尤为重要。
应急物资储备库是应急救援的依托载体,是服务于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是应急设施选址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关应急救援的紧迫性和应急物资分配的及时性。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破坏力和中国现阶段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及选址不合理凸显的事实,迫切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加快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模型的构建和应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导致矿井瓦斯灾害频发。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煤层地应力和瓦斯含量增大,渗透率进一步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日益严重。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的研究与实施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解决煤矿瓦斯灾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结合煤层物理力学特性和渗透率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井下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液
矿井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事故之一,瓦斯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煤炭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对采集的海量瓦斯监测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瓦斯浓度内部隐含的规律性特征,实现瓦斯浓度的智能预测是瓦斯灾害防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法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矿井瓦斯智能预测系统的拓扑架构,构建了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
影像运动目标跟踪是目前国内外在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且传统的研究问题,近五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直到目前也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根据过去的研究历史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可知,影像目标跟踪虽然得到了长时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但是在复杂背景下的影像目标跟踪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原因是视频影像中存在的目标形状变化、遮挡及三维影像信息较少等因素对目标跟踪的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增加,开采范围的扩大。地震、矿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随机煤矿灾害事件也不断涌现,煤矿巷道的稳定问题变得极为重要。探索地震、矿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巷道与围岩的破坏规律和加固机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煤矿巷道的地震响应及加固问题,相似材料的模型试验及数值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两种研究手段。巷道围岩体的非线性动力响应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采用相似材料实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煤矿巷道的
巷道冲击地压是煤矿冲击地压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界一项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门式液压支架的应用对于缓解巷道在冲击地压中的破坏具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让位吸能防冲支护理论,设计了具有吸能防冲功能的门式液压支架,并对支架的防冲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支护应力对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软化区深度和临界岩体应力的影响,得到:随支护应力增加,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