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自救行为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中自救行为,是指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被害人,在无法或者不能及时寻求公力救济的紧急情况下,为恢复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依靠自身力量对不法侵害人的财产或者人身自由施以扣押、损毁或限制等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当自救行为超必要限度时,可借鉴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的做法对其减轻或者免除刑罚。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扭送行为在主体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当前刑法理论界对自救行为的理论基础有不同主张,但是都未能揭示自救行为的本质。自救行为是一种古来有之的自然权利,从社会契约理论看,公民让渡自己的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法治逐步完备的现代社会,公力救济作为原则性的方式,占救济方式中的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的私力救济的权利就此消灭,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趋于规范,自救行为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同样持续存在;从社会相当性的角度来看,自救行为不具有实质违法性,而是一种符合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当行为。从自救行为的自然权利属性出发,运用社会契约理论和社会相当性说共同论证自救行为是一种无社会危害性、排除犯罪性的正当行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自救行为的构成要件把握不清、与正当防卫制度混同以及法官对自救行为说理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结果;前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自救行为的立法化问题未达共识、我国刑法中未予明文规定以及刑事领域对其未予高度重视。关于自救行为的立法化的问题,目前存在赞成说与反对说两个对立阵营,自救行为应当立法化,其立法理由是罪刑法定原则之明确性要求及我国正当行为制度确立的形式要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对自救行为在立法上作了规定,我国也应明确自救行为的刑法地位,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救行为制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经济类型的案件逐年高发。为了更好地理解职务侵占罪,解决其司法认定相关问题。首先,针对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和对象进行讨论,认为本罪的客体要件定义为复杂客体更能体现刑法的保护功能;认为争议较大的不动产等,也具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应当划归为本罪的对象。其次,在主体问题上,认为应当以行为人从事的工作性质来进行认定。根据相关文件的指示,为了解决村委会的职务侵占行为,将其纳入“其
食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家公共安全。其中,校园食品安全是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事关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是政府职责所在,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其中的重大事情。我国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科技交流越来越频繁。科普文本作为传播科技信息的媒介之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科普文了解更多国内外最新的科技热点,科普文翻译也因此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需求。因此笔者选取《未来,超乎想象》第七章《未来的娱乐》作为此次翻译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书中作者探讨了近年来以指数曲线快速增长的科学技术对未来娱乐产业的影响。原文文体风格兼具科学性、思想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监察委员会开始组建并和纪检机关合署办公,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大幅扩充,与此伴随的是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保障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权,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监督监察理论的分析,结合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并结合纪检监察权运行特征,论证加强纪检监察内部监督的必要性。同时对现行纪检监察内部监督运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寻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依赖的家庭养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特别是中西部乡村地区青壮年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老年人普遍面临养老方面的问题。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兴业县属于桂东南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域,为了有效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兴业县将目光聚焦在发展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上,通过将
在信息化时代,村务治理数字化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民族地区,数字化更是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战略的背景下,适应国家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广西东兰县作为一个大数据发展刚起步的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村务治理的主体、内容与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推进数字村务治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如此,东兰县在实践村务治理数字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治理主体能
行政行为程序滥用的司法规制关乎程序正义,却是长期以来被行政法学界忽视的一个“冰点问题”。2014年《行政诉讼法》出台后,新增“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的规定,形成学界“二分法”——将程序问题分为违反法定程序和程序轻微违法。此种划分无法涵盖一切程序性问题,遗漏了当今更为普遍的行政行为程序滥用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行为程序滥用甚至比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还要普遍。但是当前行政行为程序滥用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使得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用户自主生成内容、用户之间知识共享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一种用户内容生产规模。社区平台作为知识共享平台,其平台内容的质量、用户活跃度、社区的认同感以及自身的兴趣度都影响着平台的运转。并非人人都愿意来参与和贡献自己的知识,因此在物质激励的背景下将虚拟社区中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影响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立足于现实背
教师指令语作为教师话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师生关系构建上的关键一环。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对指令语的人际意义意识较弱,师生关系的构建未引起充分重视,不利于深入开展教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深入了解当前人际功能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使用特征,方能促使教师优化课堂指令语,缓和英语课堂紧张气氛,以促进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本文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南宁市某中学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和共同价值追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载体,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到具体、观念到践行的转变。山歌文化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生活化和形象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与大众认同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