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ragg光栅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对人类的影响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工农业的生产制造、天文气象观测、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领域。当风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山体时,风会因为地形的变化改变风向,且产生明显的竖直风速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将风速粗略地简化为水平方向,而应将风速视为一个三维矢量。现有的风速传感器大多只能检测二维平面内的风速和风向。在三维空间风速方向检测方面,国内外研究较少。对于在山地环境的公路、桥梁和输电线路的建设,不能只考虑水平方向的风速,也需要考虑竖直方向上的风速分量对工程设施的影响。针对山地环境中三维风速风向的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ragg光栅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挡风板进行结构优化并分析其受力,对Bragg光栅传感原理和等强度梁应变理论进行研究,对Bragg光栅风速传感器进行结构设计、对风速检测原理进行建模,实现Bragg光栅风速传感器对一维度正、反双向的风速检测。研究Bragg光栅中心波长随风场风速变化的规律,研究Bragg光栅温度补偿原理和算法。通过封装在基座内的温度补偿光栅实现对风速检测光栅进行温度补偿。使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风速传感器各组件进行结构设计。运用ANSYS对等强度梁进行力学仿真,优化风速检测光栅在等强度梁上的最佳粘接位置,研究等强度梁的使用寿命。运用FLUENT模块对不同形状的挡风板进行风场仿真,确定了横截面为菱形的圆环状挡风板结构。为了实现对三维风速风向的检测,将三支一维Bragg光栅风速传感器安装在基座上进行正交阵列。将三维风速分解成分别在x、y、z轴上的三个一维风速分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矢量合成,最终实现对三维风速风向的检测。该传感器可通过检测Bragg光栅波长正增长或负增长来识别风向的正向或反向,进而将风速传感器的风向检测范围由空间内1/8区域扩大至全方位角度的测量,极大地扩大了风速检测范围。为了验证传感器的性能,设计并完成了Bragg光栅风速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采用砝码模拟风力的方法对Bragg光栅风速传感器进行水平、侧放和竖直三个方向上的风速特性实验。最后通过风场实验加以验证。研究三维风速矢量合成模型,给出矢量合成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Bragg光栅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可准确检测出风场环境下的风速大小、三维风向和温度,符合预期要求。
其他文献
在参考了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关“重力”内容的基础上,讨论重力的缘起,辨析重力概念,并且探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重力概念的模型构建。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对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其抗压、抗弯、抗拉等性能都要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需要落实高质量、高效率的检测工作模式,明确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要点。基于此,本文从混凝土强度、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测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以求让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
<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通知,开启了各级各类学校关于思政教育(德育)课程改革之路。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专业教师认真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环
期刊
由于国情之因,应试教育还难以一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象教育(包括它的训练、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不重要了。空问是存任的,这要看我们的教师怎样去发掘,利用这个空间。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想象力,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便是失败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教育制度要靠创新型的教师来运作、实施。
在当今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呈现数据化的特征,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和虚拟信息突破时空限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呈现在经济系统和社交系统上的密切融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成为重要的法律问题。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法律层面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与之后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此前已经出台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民法典》《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配合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和治疗性运动(therapeutic exercise, TE)对慢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躯干肌张力和动态坐姿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在本院就诊的慢性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3例和B组31例。A组给予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