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5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5(IL-3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1.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以过表达IL-35慢病毒颗粒转染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绿荧光表达评估转染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转染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感染条件下细胞上清中IL-35的表达情况,从而获得IL-35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2.经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IL-35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IL-35-MSCs组),并与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小鼠进行对比,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35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观察各组小鼠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35和IL-17A的表达情况;FCM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的比例。结果:1.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功获取,过表达IL-35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细胞上清中IL-35蛋白浓度可达389.39±9.45pg/ml。2.体内实验证实,IL-35-MSCs组小鼠血清IL-35的表达(72h结果为69.12±8.61pg/ml)明显高于MSCs组及对照组(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72h结果证实IL-35-MSCs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3~+T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下降,DCs数量明显降低,与MSCs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35及IL-17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IL-35-MSCs组IL-3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SCs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均有IL-17A的表达,IL-35-MSCs组与MSCs组IL-17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IL-35-MSCs组IL-17A表达量低于MSCs组,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IL-35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有效表达IL-35,并能调节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DCs等抗原呈递细胞的生成,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下调IL-17A的表达,从而实现抑制免疫反应,探索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超声成像因实无损,成本低且实时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探伤、海洋水下探测等领域。随着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需求必然会引起数据量的增加,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乳腺癌在全球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和全球乳腺癌的发病趋势有一致性,患者也呈现年轻化、复发率和致死率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我国女性的健康状态。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
目标跟踪是指从一系列连续的视频图像中,通过学习和训练模型的方法,获取目标的最新运动信息,对目标进行实时和准确的定位。目标跟踪最初起源于军事领域,被应用于雷达侦测、导
模内微组装成型技术是有望成为规模化高效低成本产业化聚合物微小机械系统制造的有力技术。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质量轻、耐腐蚀、绝缘性好、成形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模内微组
介电弹性体(DE-Dielectric Elastomer)具有大变形、高比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等特点,特别适合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用来构造形式多样、成本低廉的介电弹性体发电机(DE
地震灾害造成巨大的危害,其中地震引发的边坡失稳是其中危害较大的,因此展开对边坡失稳的研究十分必要,目前,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的物理模拟研究大多采用振动台模型实验方法,但
Sb2Te3和Sb2Te作为重要的相变材料,由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被广泛使用。例如多媒体数据光盘(DVD)和CVD中,通过研究其热传导并分析其机理,不但可以扩展相变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电网的发展,自动化、可监控、用户节点之间电能信息双向流通、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传输的需求,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逐年上升。’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与国家可持续发
目的:本研究以基底节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生物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基底节区ACI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并研究针刺干预效应。方法: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基底节区ACI患者35例(脱落5例)作为疾病组,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液样本,在2小时内进行处理,分离出血清,然后将装有血清样本的冻存管置于-80℃冰箱中封存。同时收集25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