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K抑制剂D-JNKI1缓解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退行性变和减少阿尔兹海默病的老年斑沉积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逐渐丢失所导致痴呆等症状的一类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包括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在AD和P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日益被认为是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JNK抑制剂可能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有前景的防治策略。D-JNKI1是一种新型JNK抑制剂,具有许多优点,是目前为止最具特异的JNK抑制剂。本实验采用C57BL/6小鼠和SHSY-5Y细胞构建的PD模型以及APPswe/PS1E9双转基因小鼠AD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实验、行为学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研究方法,探究D-JNKI1对PD和AD模型中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为D-JNKI1成为防治PD和AD中的潜在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亚急性C57BL/6小鼠PD模型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诱导的SH-SY5Y细胞PD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D-JNKI1对PD神经退行性变的影响;同时采用APPswe/PS1E9双转基因小鼠探讨D-JNKI1对AD大脑皮层和海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沉积的影响。1.使用旷场实验和牵引试验检测PD小鼠行为学的变化。2.使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JNKI1对MPTP/MPP+诱导的PD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3.使用试剂盒检测SH-SY5Y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4.使用CCK-8试验和TUNEL检测SH-SY5Y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5.使用免疫组化检测APPswe/PS1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Aβ沉积。6.使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D-JNKI1对大脑皮层和海马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裂解、神经元凋亡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一、D-JNKI1在PD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作用:1.D-JNKI1缓解MPTP诱导的PD行为学症状。2.D-JNKI1缓解MPTP诱导的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和纹状体(corpus striatum,CPU)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并使MPTP诱导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水平的下降得到缓解;D-JNKI1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TH表达水平的下降。3.D-JNKI1抑制MPTP诱导的小鼠脑内JNK磷酸化;并使MPP+诱发的SH-SY5Y细胞中JNK和c-Jun磷酸化水平受到显著抑制;D-JNKI1抑制MPTP诱发的ERK磷酸化但不影响p38磷酸化水平。D-JNKI1抑制MPP+诱发的p38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但不影响ERK磷酸化水平。4.D-JNKI1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中ROS的产生,并使MPP+诱导的SH-SY5Y细胞MMP降低得到缓解。5.D-JNKI1抑制MPTP/MPP+诱导的Bcl-2/Bax比值的降低和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3水平的升高;TUNEL显示D-JNKI1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二、D-JNKI1在AD动物模型中的作用:1.D-JNKI1减少AD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Aβ阳性产物覆盖的区域;降低大脑皮层和海马中APP的磷酸化水平和s APPβ/s APPα比值。2.D-JNKI1对脑中APP水解酶α-分泌酶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α-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0,ADAM10)、β-分泌酶(β-site amyloid cleavage enzyme-1,BACE1)和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3.D-JNKI1抑制脑中JNK和c-Jun的磷酸化;抑制脑中ERK和p38的磷酸化。4.D-JNKI1升高大脑皮层中Bcl-2/Bax比值,但降低海马中Bcl-2/Bax比值,对大脑皮层和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5.D-JNKI1对脑中Tau蛋白磷酸化无显著影响。结论:1.D-JNKI1通过抑制JNK通路来缓解MPTP/MPP+诱导的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退行性变。2.D-JNKI1通过JNK通路减少AD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以上研究为D-JNKI1有望成为PD和AD的潜在防治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抑制微小RNA(Micro RNAs,miRNA)-142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的可能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的方法制备PTSD模型大鼠,并通过侧脑室注射慢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AD相关基因转录,已成为AD防治的分子靶标。在HDACs的众多亚型中,HDAC2/3与AD关系最为密切,敲除HDAC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相应变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痴呆症中最为常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AD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AD防治手段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研究发现AD患者的突触功能损伤与AD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
目的:1、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现状。2、探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可能的影响因素。3、探索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和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该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对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随访登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一般特征资料、SF-36量表和C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全球高发的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认知受损和社会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R-f MRI)现已广泛应用于MDD的研究,其中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
目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在脑内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Aβ的积累导致其聚集体的形成,从而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Aβ的积聚取决于其生产和清除的速率差。其中Aβ的清除主要由胶质细胞介导,但持续激活状态下的胶质细胞Aβ清除能力受损。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在AD患者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自杀率和致残率较高的重性精神疾病,除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躁狂外,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心理社会功能,然而其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应用多维度认知评估工具MCCB(the 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结合脑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究BD患者认知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是由遗传因素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的复杂疾病,MDD具有中度遗传性,其遗传度为40%,探索遗传因素在MD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明确疾病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MDD遗传高危人群(Genetic High Risk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GHR
目的:大脑发育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一些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尤为敏感。生命早期应激被认为能够增加个体在日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而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则能够增强神经的可塑性,改善抑郁样的症状。在本课题中,我们比较了丰富环境在不同时期(成年前和成年后)对早期应激所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探索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下
目的:目前很多关于ABCB1基因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的目的为通过meta分析将多个不同研究的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合并统计,以提高原始结果的统计能力,从而可以解决不同结果的矛盾,并且得出合理的结论。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