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丰都三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表征的工具,笔记方法,更是交互式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左右脑,既发展发散思维又发展逻辑思维。思维导图由中心主题、分支节点、图像、颜色等基本要素构成,组成富有层次的发散性思维过程表征方式。它充分模拟人脑发散思维工作模式,充分加强左脑在数字、顺序、逻辑、文本以及规则等方面的优势和右脑在空间、想象力、颜色和图画等方面优势功能的联系,提高学生笔记、学习效率和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思维导图方法是否适合农村高中生物学学习,目前研究还很有限,亟待深入讨论。本文主要通过思维导图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左脑与右脑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生物学学业成绩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并培养学生个性。为此,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来研究思维导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研究中的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并分析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可行性,打造适合农村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操控体系;通过实验研究法将思维导图绘制步骤及注意事项引入高中生物学教学,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记笔记、梳理知识、加强记忆、发展思维等过程,通过举例简要介绍思维导图在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课型中的教学应用,探讨思维导图对农村高中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改变、对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进行定性研究,为普通高中教学提供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教学模式;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和三次学业成绩测验所采集的数据来了解其产生的教育教学影响,通过Excel和SPSS17.0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定量研究思维导图教学对提高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通过本文的初步探究,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构建适合自身学习高中生物学科学的方法体系,让学生充满学习信心;2、思维导图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生物学业成绩,思维导图加强了左右脑联系,强化了全脑对知识的综合处理程度和处理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较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3、在不断设计、思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调试、修改完善、梳理认知结构,提高自我认知建构,增强其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更加适应新课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4、研究展望:思维导图加强了学生左脑与右脑的联系,提升了科学利用大脑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各种知识的效率,必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必将会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展更加深入精准的研究,解决许多亟待深入讨论的问题,更加精准高效指导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离境退税政策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阐述了中国离境退税政策的内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本文又介绍了瑞典和新加坡这两个在该政策领域比较典型的国家,并且分析对比了中外离境退税政策的异同点。由于目前关于离境退税政策的参考文献中,没有学者具体验证过该政策到底对中国入境旅游业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本文建立了模型分析该政策的
学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本文面向的视频混剪任务即是如此,人类剪辑师需要积累大量的视频素材制成素材库,再从素材库中选出合适的视频素材,一般剪辑一个3分钟的视频需要选择超过120个视频素材,如此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完全使用人工智能替代。基于此,本文独创提出一种能够从自然
在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大多以自然区、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为地理景观的划分依据。本篇论文则以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的划分依据。进行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农业地理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西南民族地区山地广布,普遍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结构性贫困问题突出。对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农业生产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农作物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明清时期西南
唐娜·哈拉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跨学科的文化批评理论家,她的研究从生物科学着手,往返科学和文化研究的腹地,在后人类主义理论领域独树一帜。她的《赛博格宣言》一文成为“后人类”思潮的先锋旗帜,其理论研究涉及哲学、文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科学、人类学、现代艺术等学科领域,本文主要围绕哈拉维对生物科学话语的解构,以及其“赛博格”理论和“伴侣物种”理论,研究其中体现出来的后人类主义思想。第一章对后人类主义概念进
本论文主要研究竺道生的“理”思想,尤其侧重于儒道佛三教互动的视角进行论述。论文的写作方式主要采取历史溯源、思想比较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理”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来探究儒道佛三教对其的运用与引申,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此来透视竺道生对儒道思想的吸收,从而在三教互动背景下对竺道生的“理”思想有一个更为系统、确当的认识。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三章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此章分析了竺
荣誉是教师职业价值、职业素养和职业动力的重要成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力军,激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是抵御就业压力、职业压力、功利主义对教师队伍侵蚀的有效途径。师范生职业荣誉的养成,也是以职业情感和信念应对职业发展的内外挑战,实现从准教师向教师、专家转变的加速器。当前,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荣誉感,要按照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通过对师范生在日常生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