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齐沙地生物土壤结皮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暖化和土壤荒漠化,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景观,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中。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是目前已知的大气甲烷的唯一生物汇,影响着土壤甲烷的净排放。土壤团聚体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础,不同粒径团聚体所含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有较大差异。但荒漠BSCs甲烷氧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要素的耦合分析,对BSCs及其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相关研究目前尚较缺乏。本研究以库布齐沙地为例,该沙地东缘主要有蓝藻和苔藓两种类型BSCs,利用Illumina Nova Seq测序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蓝藻结皮与苔藓结皮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同时以室内模拟原位BSCs培养进行甲烷氧化能力测定,并结合土壤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土壤理化性质:库布齐沙地的蓝藻与苔藓结皮p H值范围7.25-8.25之间、偏弱碱性,除硝态氮(NO3--N)含量是蓝藻结皮(6.96 mg/kg)略高于苔藓结皮(4.19mg/kg)以外,苔藓结皮的总氮(TN)、铵态氮(NH4+-N)、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高于蓝藻结皮;在蓝藻和苔藓结皮的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所有检测的营养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0.25 mm、<0.105 mm和0.105–0.25 mm的团聚体,而相同粒径范围内的团聚体以苔藓结皮的营养水平为高。(2)BSCs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绝对丰度:蓝藻结皮中好氧甲烷氧化丰度最高为2383 copies/g,均值为1803 copies/g;苔藓结皮中好氧甲烷氧化菌丰度最高和均值分别为3787 copies/g和2731 copies/g。好氧甲烷氧化菌在苔藓结皮的丰度高于蓝藻结皮,且在两类结皮中甲烷氧化菌丰度均为L粒径团聚体最高,S粒径团聚体丰度次之、M粒径团聚体丰度最少。相同粒径团聚体中,苔藓结皮的好氧甲烷氧化菌丰度是蓝藻结皮的1.28-1.59倍。(3)BSCs中好氧甲烷氧化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表明在蓝藻与苔藓BSCs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群物种多样性在直径大于0.25 mm粒径团聚体(L)、直径大于0.105 mm小于0.25 mm(M)和直径小于0.105 mm(S)中依次升高,最高为苔藓结皮直径大于0.25 mm粒径团聚体(MS),达2.548;而Chao1指数则表明中好氧甲烷氧化菌丰富度无明显差异。(4)BSCs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18个样品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菌来自2个门,即Proteobacteria和Verrucomicrobia。其中Proteobacteria占98.17%–98.42%、为最优势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较低、只有1.58%–1.83%。蓝藻结皮与苔藓结皮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不同粒径团聚体当中,>0.25 mm的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0.25 mm高。蓝藻结皮中优势菌属为Methylocystis、Methylobacter和Methylosinus(相对丰度超过10%);苔藓结皮中优势菌属较蓝藻结皮增加了Methylomonas,且在两类BSCs中均以Methylocystis为最优势菌属。(5)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NH4、MBN、MBC、TOC、TN和NO3对BSCs样品的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而p H和AP与样本群落结构关联性相对较小。其中苔藓结皮样品与NH4、AP、DOC、MBN、MBC、TOC和TN呈正相关关系;而p H和NO3与他们呈负相关。蓝藻结皮中<0.25 mm粒径团聚体(M和S)与NH4和NO3关联性较大,而>0.25 mm(L)粒径团聚体与各环境因子关联性相对较小。(6)BSCs甲烷氧化能力分析:苔藓结皮甲烷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蓝藻结皮,甲烷氧化量是蓝藻结皮的2-3倍、最高可达71.368μmol/L/d;不同粒径BSCs甲烷氧化能力为M>L>S,不同样品均在培养初期快速氧化CH4,并在培养期的72 h以后CH4氧化能力基本趋于平缓。
其他文献
本文以籽用美洲南瓜高代自交系和白粉病病菌为材料,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2020年白粉病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分别测定两年的白粉病病菌对籽用南瓜自交系致病力,并对叶片结构与白粉病抗性进行相关分析。同时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杂交组合,对籽用南瓜材料的性状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遗传力分析,为今后籽用南瓜白粉病防治已经杂交育种提供
树木蒸腾耗水对生态水文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本文以半干旱区大兴安岭南端主要优势树种白桦为研究对象,利用TDP热扩散技术对生长季白桦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同步监测太阳辐射(Rn)、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风速(WS)等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量(SWC),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时间尺度下树干日间和夜间液流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明确石竹属花卉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不仅可为今后育种中的亲本配制提供依据,也可为育成新品种的有效鉴定提供支持。因此,本研究以从国内外收集的28份石竹属花卉为材料,对其种子和花瓣外形进行了分析;对石竹转录组测序中获得的SSR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SSR引物对28个石竹属花卉在DNA水平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如下:(1)从种子形态看,28个石竹属花卉种子除大小可分为中粒和小粒种实外,其余
公园,是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综合公园的儿童活动场地是儿童进行室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地。为了探究呼和浩特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为儿童设计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优质儿童活动场地,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满都海公园、青城公园、敕勒川公园三个综合公园的儿童活动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研究主体对象和研究主要内容后,首先查阅大量书籍、论文、资料,了
本论文以食用百合N6鳞茎作为试验材料,选择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在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小鳞茎诱导和生根培养中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对练苗移栽的影响。建立一套完整的食用百合组培快繁体系,填补内蒙古食用百合研究空白,为食用百合在内蒙古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以食用百合鳞片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筛选出最佳百合鳞茎部位和层数。最佳
本文以巴彦淖尔市常见的17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的观赏特征、耐旱性及适应性进行观测、实验、调查和收集等,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植物观赏性评价及景观价值评价综合模型,并运用评价模型对该地区植物的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征,与实地观测法、室内植物解剖结构实验相结合,对其物候期、观赏特征、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巴彦淖尔市地区植物资源的筛选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主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其盐碱地面积占内蒙古全区总盐碱地面积的14.01%,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暗管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被广泛应用,对作物的正常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引黄水量及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排水的咸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及盐碱地改良成为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开展连续2年的暗管排水监测试验,研究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时空分布规律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地下水对土壤
公园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在现代公园建设中,公园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承担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也在城市中形成小型的生态系统,为高楼林立之间点缀生机,打造生态型宜人景观,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日常游览、休憩、健身、社交、娱乐的场所。本文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占地面积约8ha,属于社区公园。在规
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是一种重要寄生虫虫卵寄生性生防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尚缺乏其作用机理和应用制剂的研究资料,阻碍了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基于中国的国情现状,为开发一种高效的寄生虫生防制剂,提高厚垣普可尼亚菌对寄生虫的防控效果,论文首先对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制备EPR-NE厚垣普可尼亚孢子悬液,进而再研制厚垣普可尼
针对吊杯式移栽机在田间作业时,由于整地、铺膜后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地表导致栽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本研究采用PID与模糊PID算法,设计了一套栽植深度调控系统,实现实时调整栽植深度的目的。在土槽内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最大偏离误差、响应时间和稳定性指标比较两种算法的调控效果。吊杯式移栽机栽植深度调控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栽植深度调控机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人机交互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