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红锥纯林及混交林根系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林木资源的供给需求矛盾不断加大。因此,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解决办法之一,大径材、珍贵树种用材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桉树与红锥作为广西两种主要的用材林树种,发展比较迅猛,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关于桉树与红锥混交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鲜有桉树红锥混交林地下根系分布特征与机理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桉树×红锥混交造林培育大径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16a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纯林桉树、纯林红锥、混交林红锥、混交林桉树4种林木类型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根系养分分布规律以及三种林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混交林桉树单株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纯林桉树,而混交林红锥单株根系总生物量略高于纯林红锥。混交模式可以明显提升桉树单株根兜、粗根、中根、细根生物量。三种林分中,红锥纯林的根系生物量占比最高,相较于桉树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提高了 35.38%。(2)在垂直方向上,混交林桉树各垂直区间的根系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桉树,尤其在细根生物量上表现最为突出,且在40-60cm 土层根系生物量达到最大;而纯林红锥根系比混交林红锥根系分布的土层更深。红锥纯林与混交林均有超过40%的根系集中于0~20cm的土层,尤其是混交林,高达53.14%,而超过80%的桉树根系集中在20cm以下的土层,混交林内种间根系的错层分布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更有助于林分健康生长。(3)在水平分布上,混交林桉树比纯林桉树分布的水平区域更广,纯林桉树粗根、中根、细根生物量均在50~100cm的水平区域内生物量最大,而混交林桉树中根生物量在50~100cm最大,粗根、细根生物量在100~150cm最大;混交林红锥在水平方向上粗根蔓延到的区间比纯林红锥更远,且在200cm以外的区域混交林红锥分布的粗根、中根、细根根系生物量也更多。(4)4种林木类型中粗根的大量元素(N、P、K、Ca、Mg)含量分布基本满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的规律,且混交林桉树与混交林红锥均高于与对应的纯林;中根大致与粗根规律一致,不同的是,纯林桉树中根P含量要明显高于混交林桉树;细根规律则相对复杂,N、K、Ca、Mg含量混交林桉树高于纯林桉树,而P含量相反,混交林红锥除N含量外均低于或略低于纯林红锥。(5)4种林木类型中粗根的Cu、Fe、Zn、Mn含量基本满足混交林高于纯林;中根Fe、Mn含量混交林桉树显著高于纯林桉树,中根Cu含量纯林红锥则显著高于混交林红锥,其他三种微量元素两者差别不大;细根微量元素含量基本满足混交林桉树高于纯林桉树,而纯林红锥细根Zn、Mn含量高于混交林。(6)桉树纯林、红锥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3种林分土壤物理指标(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表现规律均为:混交林优于纯林林分。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P、全K、速效K含量也要高于桉树纯林与红锥纯林。(7)纯林桉树与混交林桉树、纯林红锥与混交林红锥两两之间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显著性有较大不同,相比于纯林桉树,混交林桉树细根生物量与孔隙度、有机质呈正显著相关(P<0.05),与田间持水量、全N、全P、全K均有一定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较于纯林红锥,混交林红锥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更为相关,而纯林红锥各级根系与容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混交林红锥与容重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法定数字货币作为人民币的数字形式由国家信用背书并具有标准的法偿能力,能够在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降低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增强国际主体对人民币的信心。基于此,本文从法定数字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出发,分析法定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体系、优化法
<正>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当代高校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水平,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更是进一步加速高校改革的重要途径。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全面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代表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全新发展时期。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需要实行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这也代表着预算绩效管理对象从传统的
期刊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Wh/kg)、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容量储能电池。然而单质硫和放电终产物Li2S2/Li2S的导电性差、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仍是造成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碳基材料用作活性硫的载体是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生物质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来源广、低成本和易制备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构筑锂硫电池正极材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污水治理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治理方法也变得更加丰富。关注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提升农村地区的治污水平,将有助优化农村的形象,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为了解决农村的污染问题,以生活污水为例,对农村地区的治理难点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活污水的治理意义,提出了生活污水的治理策略。
“乳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专业及其他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也逐渐信息化。主要对信息化背景下对“乳品工艺学”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措施,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提高“乳品工艺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
锂硫电池因为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而且作为正极主要材料的单质硫储量丰富、生产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未来储能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类电池。但是在其实际应用之前还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比如活性材料硫的导电性差、正极体积膨胀、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尤其是可溶解的长链多硫化物中间体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迁移引起的“穿梭效应”。隔膜作为锂硫电池的关键内层组件,处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是
园林工程建设技术包括各种假山的建造、对城市地形的改造、在合适的地方种植植物、在树林中建造小路、建设人工湖等。高效的进行园林建设施工的前提是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园林建设。从园林的设计阶段开始,到施工建设中,再到最后的收尾阶段,都需要工程造价进行把控。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支撑系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开展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围绕课程改革推进中的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师发展等实际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为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和品质提升,学校要不断优化校本教研的管理策略和活动流程,强化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与评价考核,助力教师自我成长。
女性的欲望是女性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彼得·盖伊《感官的教育》一书,以心理分析为方法,基于与女性的性爱和生育相关的一系列经验事实,对19世纪家庭女性的性欲望以及生育和母性话语背后的家庭意识和文化意涵进行的分析,蕴含了沟通女性研究与家庭社会学的丰富阐释线索。因此,在彼得·盖伊的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尝试重新理解在女性欲望这一问题上性欲望与母性情感之间的争论,探讨女性与家庭的关系,并在家庭关系中理解母性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