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碳汇计量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规范化的碳循环参数体系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构建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体系,理解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的时空格局,可为精确评估区域森林碳汇潜力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西南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林区,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青藏高原隆升、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以及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内森林类型和土壤类型多样,而且植被、土壤和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对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的时空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类似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搜集和野外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有机碳密度和有机碳量为主要参数,研究了西南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的时空格局,构建了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体系,为我国森林碳循环参数体系构建提供了模块,为精确评估西南林区土壤碳吸存潜力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1.83 kg/m2,因林型、土壤类型、林龄而显著变化。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碳密度显著高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P<0.05)。西南地区森林针叶林和阔叶林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林龄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80 a林龄附近出现转折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7.83 g/kg,针阔混交林有机碳含量(31.53 g/kg)最高,但是不同森林类型的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P<0.05)。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针叶林与林龄密切相关(P<0.05),随林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转折点都在在100 a附近。(2)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经度、纬度和海拔显著变化。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经度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05°E附近出现转折点。并且,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海拔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但是与纬度之间无相关关系。阔叶林与经度之间呈现单峰曲线变化,针叶林表现出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经度、纬度和海拔显著(P<0.05)变化。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经度之间呈现线性下降趋势,随着纬度和海拔的上升而线性增加(P<0.05)。并且所有林型都随着海拔的上升而线性增加。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经度之间也呈现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但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纬度表现为有机碳含量随经度和海拔的上升而线性上升(P<0.05)。(3)西南地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3.59和10.42 kg/m2,二者之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天然林和人工林中,三种不同林型之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西南地区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5.75 g/kg和22.53 g/kg。对于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而言,针叶林最高为43.85 g/kg,对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而言,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有积碳含量最高23.58 g/kg。(4)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年均温的上升而显著下降,与年降雨和空气相对湿度均无相关关系。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着年均温的上升而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与年降雨无相关关系;三种林型中只有阔叶林与空气相对湿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年均温的上升而线性下降。但是,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年降雨呈现出平缓的二次函数曲线,但是与空气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性相关性(P>0.05)。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年均温的上升而线性下降(P<0.05),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年均温和年降雨的上升而线性下降。针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均温之间表现出“U”型的变化曲线,转折点在14°C附近。(5)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呈现出不同变化,土壤全氮的增加而线性增加(P<0.05),但是与土壤全磷和pH无相关关系。其中,阔叶林随着pH的增加而线性减少,针叶林随着土壤全氮的增加而线性增长。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全氮、全磷的上升而上升(P<0.05),与土壤pH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全氮和全磷的上升而上升(P<0.05),随着pH的上升而线性下降。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随着土壤全氮和全磷的上升而线性上升,与pH之间的没有相关性(P>0.05)。而对于针阔混交林而言,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之间表现出二次函数变化曲线,随着全氮先下降而后上升,转折点在5 g/kg附近(P<0.05),与土壤全磷和pH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6)经过方程结构模型分析,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受到林型,林龄、pH以及土壤氮的调控。其中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是土壤氮,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显著的正效益(0.35,P<0.001)。土壤有机碳的次要控制因素为pH,并且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显著的负效益(-0.23,P<0.001)。林龄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0.17,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到土壤因子、气候因子和林分因子的调控,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的56%。其中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是土壤氮,其路径系数为0.61(P<0.001)。温度和pH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0和-0.16(P<0.05)。综上所述,西南地区森林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但土壤有机碳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随着林龄的变化明显,并且具有明显的三向地带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热环境影响着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含量变化。除此之外,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有积碳含量主要受到土壤氮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和林分因子调控。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为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提供依据,构建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参数和碳汇功能提供参考。然而为了进一步理解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揭示区域森林土壤碳吸存能力,在未来的参数体系构建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土壤碳组分(土壤有机碳矿化、难降解碳、无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等)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给区域内的河流、湖库等水体带来不同限度的污染,因此改善城市水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山地河流具有地形高差大、水流快、暴雨径流峰短流急、地表污染物冲刷现象严重等典型特征,承受着更为巨大的污染负荷,对水污染控制研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水环境研究通常涉及较大的时空跨度和复杂的环境变化过程,然而实验室分析和室外监测不足以还原水环境现状,因此利用数学模型来实
全球每年约400万人因肺炎死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肺炎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医疗资源极度匮乏,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出现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肺炎的检测是肺炎诊断系统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患者的临床信息在肺炎的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改进区域增长算法的肺实质分割算法。该方法可以自动获取种子点,然后基于种子点完成区域增长,实现肺实质分割。最后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相较于食品价格而言人们更加关注食品质量。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此起彼伏,更加刺激了人们对农产品问题的关注及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如何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有效溯源,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绿色自信”成为了行业的研究重点。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催生了许多农产品溯源系统。这些溯源系统大多数是基于中心化数据库构建的,而数据的中心化导致了数据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无法得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竞争力,对于部分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交由专业承包商完成。目前,承包商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管是施工工期还是工程项目质量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运行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趋于激烈和工程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发包企业而言,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是一项融合了人类思维和机器的新兴技术。该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人脑与机器的融合,打破当前人类与机器、人类与环境的交互方式,让人类能够突破肉体和工具的局限。在BCI技术中,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处理方法成为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伪迹消除、特征提取和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伪迹消除
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将经营目标转移到了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合作的核心布局区域,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拓宽其业务范围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遏制商业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合规治理环境收紧,联合国、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美等发达国家均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规治理合作。中国企业在参与
中国房地产行业自1980年初步形成以来,历经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调控调整阶段。现阶段,面临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控、销售市场与土地市场的不断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已实现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持续保持稳定发展,如何准确的把握土地储备与生产建设平衡、生产建设与销售平衡、存货与销售平衡显得特别重要。论文根据跨区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储备、生产建设、销售与存货管理过程
水处理絮凝剂作为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因其应用范围广泛、处理效果好、使用要求低、耗用量大、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无机类絮凝剂存在投加量需求高、末端污泥产量多、金属离子残留量大等问题;有机类絮凝剂由于存在有毒单体残留的问题及不易降解的特点也面临着使用的瓶颈;生物类絮凝剂在价格高昂、工业化生产难度的制约下难以深入推广。在水处理行业对环保、节约、高效的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天然有机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的分包过程中,开发商与专业分包商以及总承包商三方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诸如:各参建方管理目标不同,为维护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关系对立;三方责权利不清晰,开发商常常绕过总承包商直接指挥专业分包商,专业分包商不服从总承包商管理,总承包商缺乏项目总体协调管控意愿,以至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等等,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下滑、工期延误、成本增加,使项目整体利益受损。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方之
土壤生物污染与防控是当前农业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因为生物污染会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及相应生产危害。土壤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a)污染会引起极具破坏性的辣椒疫病,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土壤辣椒疫霉污染及辣椒疫病具有防控潜能,但目前对辣椒疫霉污染土壤中AM真菌的响应规律及如何科学调动土著AM真菌的防控作用关注不足。本研究利用